我姑且就叫这妯娌俩大嫂二嫂吧。
这俩妯娌,都是比较有文化,但是,俩人做事风格完全不同。
她们的公公去逝早,婆婆很早就守寡,所以,日子过的很艰难。
大嫂比二嫂大很多,进门早,她先生在外面工作,她自己在家教书,在七八十年代,这样的生活算是很好的。但是,大嫂为人刻薄,挣得钱从没有帮过婆婆,视婆婆和兄弟为拖累,结婚后早早就分家,自己挣得钱自己花,但是孩子婆婆还是要带的。
二嫂结婚后,婆婆一直就跟着二嫂两口子过,大嫂从未给过生活,也没有给婆婆送过一碗饭。
结果,大嫂的先生在五十多岁,突然得病去逝,嫂的几个女儿已经结婚,最小的儿子还没结婚,她自己是教师,有工资,日子还不算难过,但是,做弟弟的,还是非常照顾嫂子,经常帮嫂子收庄稼,干一些体力活。
结果,没过多少年,弟弟三十七八岁时,又得暴病身忘,这下,二嫂的艰难日子拉开围幕。三个孩子,都是正上学花钱的年龄,最大的上高一,二儿子上初二,女儿上小学,婆婆也老得干不动了,瘦弱的二嫂肩上担起了一家五口的生活,压得气都喘不过来,硬是在艰难中走过来。
精明的大嫂,从来没有伸手帮过二嫂,对婆婆仍不管不顾。她的女儿是婆婆带大的,每年女儿拜年去看望她奶奶,想给奶奶一点钱,当妈的不但不鼓励,反而阻止女儿给钱,每次把女儿身上的钱搜光,才让女儿去奶奶家。
大嫂在她六十多岁的时候,得病去逝。
二嫂在艰难时候,让二儿子停学,和自己出去做生意,供大儿子和女儿读书。为什么单停二儿子读书呢,因为大儿子已经是高三,马上考大学,二儿子这时候也可以干活了。
她和二儿子一直做饮食生意,直到大儿子工作,女儿上大学,日子稍微好过点,她停了生意,让二儿子去学了门技术。
二嫂不管是做人还是教育孩子,非常注重感恩。大儿子工作后,因为很得领导赏识,后来,领导和他合作开公司,他认真做事,从来不贪不占,现在生意很好,他已经挣了很多钱。
二嫂三个孩子之间互相帮忙,关系处理的很好。而且,大儿子经常也帮助当年曾经帮过他妈的那些人。
大嫂很精明,当年,在大家里,总是只顾小家,不管婆婆,不帮兄弟。在她小家,她只爱儿子,总是让女儿贴补儿子。结果她去逝后,她宠爱的儿子,如同阿斗,生活能力弱,又很懒惰,依懒性强,她妈妈的看病钱,丧葬费用基本上是女儿出,做儿子的基本没有出。
现在,几个姐姐也懒得管弟弟。
二嫂的儿子,对弟弟妹妹非常好,感恩弟弟当年的付出,知道母亲的不易,现在,他帮弟找了工作,给弟弟出钱买房,对于母亲,非常孝敬。
二个母亲,两种做人的态度,两个家庭的生活,就是两个母亲做事的反射。
精明算计,爱占便宜,恩怨争斗更多。
知道感恩,懂得回报,福报会越来越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