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07572/8854cbf2fd361eb3.jpg)
昨天B班课堂内容是《元素守恒与极值法》,上课前,自认为已经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准备,加之在A班已经完成了相应内容的复习。
本以为这节课上起来会行云流水,但是在利用极值法讲解一道有关金属与酸反应的题目时,还是让孩子们听起来费解了。
AB班讲授相同内容时,我常下意识认为,A班若能“对付”,B班自然无甚压力。其实,不然。A班整体水平高一些,思维能力更强,因此,对于理性分析过程接受力更强,不需要太具体。
然而,B班有些孩子基础较弱,思维能力不强,难以懂得抽象的理性分析。因此,我在课堂中需要授讲得更加“具体形象”,最好还要能够类比到熟悉的生活经验上。
在C班上课,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我需要联系大量的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融合起来。一来,激发他们的学习与记忆兴趣,二来,也让他们更易于理解。
我时常想,ABC的知识水平差异,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因此,为了顺利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通过“最近发展区”,老师就需要搭建不同的“脚手架”。
针对A层次,教学定位也许更在于夯实基础的前提上,不断拔高;在B层次,基础知识的巩固强化应为要务;对于C,记忆性的基础知识教学或会多于思维性的知识。
附课堂一道复习题详解<金属与酸极值法解题>如下:
一种含有铁和另一种金属的混合物5.6g,与100g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金属混合物是Fe和Al,则产生的氢气质量可能为0.2g
B 若金属混合物是Fe和Zn,也产生的氢气质量不可能是0.2g
C 若金属混合物是Fe和Zn,产生氢气质量为0.1g,则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为50%
D 若金属混合物是Fe和Al,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
这道题不但涉及极值法求解,更要有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的基础知识。
学习金属时,曾得出结论: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按产生产生氢气量由多到少排序是Al,Mg,Fe,Zn。产生氢气越多的,消耗酸越多。
对于本题金属混合物,涉及的3种金属,同是产生0.2g氢气,消耗的金属质量由多到少,分别是Zn(6.5g),Fe(5.6g),Al(1.8g)。
因此,对于Fe和Al的混合物,产生0.2g氢气,金属混合物质量范围应在5.6g—1.8g。
对于Zn和Fe的混合物,产生0.2g氢气,金属混合物质量范围应在6.5g—5.6g。当这种混合物产生0.1g氢气时,则其质量范围应在3.25g—2.8g。此时,所Fe质量分数为50%,即2.8g,剩余2.8g为Zn,产生氢气的量一定大于0.1g。由此,可判断出A不正确,B正确。
D选项。当稀盐酸质量分数为7.3%时,此时可计算出溶质HCl质量为7.3g,若完全反应能产生氢气0.2g。若此时为Fe和Al混合物5.6g,其产生氢气的量应大于5.6gFe所产生的氢气的量,即大于0.2g。因此,按照氢元素反应前后守恒,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应大于7.3%。因此,D正确。
(一明一暗,萤火之光。我是蓝澜Queen余芳芳,为人师,也为己师。无论在何处,去何方,为何事,我在,笔在。原创日记第188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