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遇见语文课堂的美好
大概念教学中大概念的解析

大概念教学中大概念的解析

作者: 莜薇 | 来源:发表于2021-07-17 23:45 被阅读0次

    来源于张孔义教授的讲课笔记

    前面看了一些大概念教学的一些资料,没有名师的指引,自读是迷雾重重,在张教授的解析以及前期一些事例的铺垫下,终于有了七分明白了。

    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前言”:本次课程标准修订“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这段表述包含了几 个关键词“学科大概念”“主题引领”“结构化”“情境化”。

    学科大概念构成了精选的课程内容,其他都是落实学科大概念的重要路径。

    一、大概念教育内涵

    1.大概念的含义

    大概念(Big Ideas),也称主要概念、基本概念、核心概念、称大观念等,是指理解和联结下层小概念的观念(上层概念)。真正意义上的大概念是一个高度概括的陈述句、观点句。起到联接的作用。结构化表现在这里。

    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反映学科本质、能将学科关键思想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的最关键的概念。

    生活、自然现象(事实知识)1:青蛙成长经历“卵→蝌蚪(小尾巴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带尾巴的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带尾巴的蝌蚪)→幼蛙(去掉尾巴的小青蛙)→成蛙(长大的青蛙)四个阶段。教学目的不只是掌握事实知识,而是从事实知识中抽取出一个概念。

        ——抽象出概念:青蛙的生命周期

    生活、自然现象(事实知识))2:蝴蝶成长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抽象出概念:蝴蝶的生命周期

    生活、自然现象(事实知识)3.……抽取出自然界的更高层次的抽象概念

    无数自然现象形成一些列小概念,最后高度概括成大概念:所有的生物都一个由出生、生长、繁荣和死亡成的周期

    概念(一般概念)是基于事实基础上抽象出来的,能够解释和预测较大范围内事物和现象的,涵盖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

    我们不是教一篇篇课文,而是从一篇篇课文中逐渐抽象出来的规律。叶圣陶:课文只是一个例子

    核心概念是对概念的进一步概括和抽象,统领着一定范围内的系列概念。

    大概念又是对核心概念的更高层次的概括,在更高的层次上统领核心概念和一般概念。

    大概念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少数的、可迁移的核心概念。

    学习层次:理解和记忆具体的事例、细节——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具体的事例或细节,错过了最重要的信息——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大概念(大观念)

    大概念是抽象的,概括性知识或观念,是在与事实性层面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中由学生揭示,才能建构意义。

    从“事实、现象、例子”中抽取中“具体概念”,再从“具体概念”中抽取出“核心概念与方法”,再从“核心概念”中抽取出“学科大概念”,再抽取出“跨学科大概念”,再抽取出最高层次“哲学观念”。

    大概念教学是从大量的事实中抽取出来的。我们要教学生抽取的方法。

    2.概念大小的相对性

    概念有大有小,大概念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小概念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如小说概念的层级

    概念的大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例如:我们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那么它就可以作为大概念,下面的倒叙、误会、不合常理就是教学中的二级概念。我们落实大概念教学最缺的是最下层的概念。常常大概念有,核心概念有,但是支撑的子概念缺少。

    3.大概念的特点

    抽象性:大概念是从大量的事实中抽取出来的,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

    统整性:大概念统领着一定层级的小概念,居于学科中心位置,体现了学科结构和学科本质。

    相对性:概念大小是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单元中是大概念,但在学科中则是小概念;但其仍然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持久性:

        (1)大概念不是暂保存的记忆,而是具有可持久性,是经验和事实消失之后还存留的观念。

        (2)大概念的习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缓慢的、逐渐深化;大概念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不断螺旋出现,学生也会不断地获得对大概念的深入理解。

    网络状:概念之间的联结呈网络状态,这种网络状结构包括了学科内网络结构和学科间网络结构(也可称为跨学科网络结构),每一个大概念则是完成网络结构间通信的基站。

    可迁移: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被应用于许多其他纵向的学科内情境和横向的学科间情境,以及学校以外的新的情境。大概念有助于使新的、不熟悉的概念看起来更熟悉,更容易理解。

    4.大概念的类型

    (1)从概念适用看,可以分为学科内大概念、跨学科大概念、弹性大概念(哲学大概念、元概念)。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是语文学科内大概念,“批判性思维”是跨学科大概念。

    (2)从概念的内容看,可以分为内容大概念和过程大概念。

        内容大概念

        概念(例如文本语言风格、韵律、意象、陌生化);(空间、时间、能量、加减法、优化、反馈等)

        原理、理论(例如读者视角、作品视角);(能量守恒定律、原子理论、混沌理论等)

        模型(例如概率模型等)

        过程大概念是获取和有效使用知识有关的技能,例如朗读、精读、泛读;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提升阅读能力;观察、实验、控制变量、制定假设、解释数据等。

    5.大概念的表达方式

        (1)概念。概念是对一类具体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用高度概括的名词来表达,如:自然环境。

        概念是学科“大概念”主要的表述方式。

        概念可以逐层分解,“大概念”下的概念可以分解为“核心概念”、“主要概念”、“次要概念”。

        (2)主题或话题。有些大概念表现为一种原则,或一种文化现象,例如语文学科、道法学科是以单元组织教学内容,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教学主题,一般用高度概括的短语来表达,如家国情怀、伟大人物、平凡人物;“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科“大概念”观下的教学主题整合单元的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各个单元相对独立的主题,以“大主题”的形式统整各个小主题。

        (3)论题。有些大概念很难有明确的答案,这时会表现为“论题”,主要出现在人文艺术领域。比如:“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小说的评判标准”,这类论题很难给出确切的答案。

    (4)观念。表现为一种看法、观点或理论,能反映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一般用陈述句表达,如“不同的文本类别有不同的结构”、“自然环境是个系统”。用陈述句表达,能揭示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迁移力。

        大概念最好是揭示关系并用陈述句表达的观点。

        如:整本书阅读(论题)——阅读经验(概念)——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观念)——建构阅读经验能够从思维、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未来学习、工作、生活持续奠基。

        (5)问题。有的大概念表现为有争议的结论或观点,对于问题的分辨目的在于引导并激发学生思辨能力。

    6.大概念的作用

        (1)建构起学科知识框架

        布鲁纳(Bruner.J.S)强调,教学重在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便学生解决课堂内外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学科“大概念”的运用,可以将各个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整合为有机的整体。

        (2)促进高效教学

        教师教与学都聚焦学科核心内容,围绕大概念进行的课程设计,目标聚焦,教学核心任务明确,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基本问题”的探究达到对“大概念”的“理解”;学习就是透过探究活动来发现大概念,教学过程就是“让该领域的大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大’”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更深入贯通,便于知识的提取和迁移,最终使学生形成带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动的书包。

        (3)减少记忆数量

        传统的课程通常花费大量时间教授给学生不连贯的事实、术语以及公式等细节内容;大概念可以有序组织其在学习期间遇到的事实、概念、过程和方法,建立学习单元之间的相关以及其他学习领域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组织信息的蓝图,减少了必须记住的内容数量,强化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概念教学中大概念的解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vg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