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题记
师德,是一个历久而又弥新的话题。大凡读过师范的教师都知道,“师范”二字最权威的解释,就是“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简言之,就是教师一方面要有渊博的学识,另一方面还要有很高的修养,只有具备二者,才能有资格做一名老师。这也正是“四有教师”和“大学之师”所要求的。在我求学和从教的这么多年,就遇到了许多“德艺双馨”的教师。
胡华魁,是我中师二年级的文选老师。那时,他已年过半百。虽其貌不扬,又经常不修边幅,上课操着一口方音,不苟言笑,但丝毫不能损害他在学生中间的形象。中师二年级文选上册,选编的都是文言文,从先秦到明清文学,涵盖了诗歌、散文、铭、赋、骈体文、戏剧、小说等各种体裁。那时,我们正在热追“金学”,每天沉迷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打打杀杀的武侠小说中不能自拔。胡老师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的源头讲起,声情并茂,或吟或诵或唱,彰显了他深厚的国学功底。我们被他渊博、扎实的学识深深折服,都喜欢上了中国古典文学。胡老师经常告诫我们:“读一流二流作家的作品,你就会写出三流四流的作品;读三流四流作家的作品,你只能写出末流的作品。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你们要有选择的读书,这样才能提高你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篇课文必熟读成诵,疏通课文内容,不劳老师费心,同学们都会在课前做足功课。对于一些偏难的词语,我们翻《词源》、查《辞海》,争论得面红耳赤。鉴于我们手头资料较少,胡老师倡导我们每人购买一本《古汉语词典》,并告诉我们:“少花几个钱,多攒几个钱,千万要买上一本好字典,它使你走到天涯海角不丢脸。”个别同学因家庭困难,胡老师就给那些同学每人赠送了一本,我就是其中受赠的一位,那本词典我至今还保存完好,它时刻鞭策我做一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老师。
吴福熙,是我西北师范大学上学时的古代汉语老师。当时他是博士生导师,有一大串知名头衔,头上有许多耀眼的光环,让人感觉只能仰视。但随着师生之间的接触、了解,我们感觉他平易近人,没有一丝大教授的架子。他宽厚仁慈,治学严谨,业务精湛。虽年近古稀,记忆力却好得惊人。他给我们教授语言学家王力教授的《古代汉语》,不用翻书,就能将其中的精要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旁征博引、引证据典,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教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他用元曲固有的腔调吟诵,让我们深入其境,泪流满面。同学们都说,听吴老师讲课,好像顿顿吃饕餮大餐,简直是美的享受。他给我们教授司马迁的《项羽本纪》,居然能一字不差地全文背诵下来。看着我们佩服和不可思议的表情,他说:“这没什么,脑筋是越用越灵。我三岁学走路,七岁学说话,九岁开始上学,小学、初中基本上是个差生,学校几乎将我开除。我上高中以后,学习才开始有起色,大学里才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我基本上属于大器晚成的人。我二十岁时,背一篇文章,需要一天,现在,背一篇文章,只需半天。你们做教师,切不可以貌取人,过早的下结论,耽误孩子的一生啊!”是啊,教师要有大肚量,能容纳不同秉性、智力有差异的孩子,让他们在同一个教室,受无差别的待遇,感受到教师的大爱,快快乐乐地成长,这才是教师的师魂所在。
像这样教学技艺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在我工作之后,遇到了很多,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受益匪浅。教师是智慧的化身,修身的楷模,道德的高标,让我们在三尺讲台,争做“四有教师”“大学之师”,用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演绎传道、授业、解惑的精彩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