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代名人(8)
祖逖
文/石岩磊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催人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故事,比如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卧薪尝胆、牛角挂书、囊萤映雪等等,而晋代的祖逖一人就为我们贡献了多个励志成语。
祖逖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出身于当地的名门望族。他少年时生性豁达、不拘小节,且喜好学文练武,其志向远大。祖逖曾与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琨一同出任司州主簿,二人志趣相投感情深厚,常常同吃同住在一起,共同探讨治国安邦之策。一天深夜,睡梦中的祖逖听到屋外有公鸡在打鸣,便一骨碌爬起来,还将刘琨踹醒,说道:“人们都认为半夜鸡叫不吉利,可我倒觉得这是老天爷在提醒我们要勤学苦练。”于是两人披衣下床开始舞剑,由此无论寒暑从不间断,这便是“闻鸡起舞”的来历。
祖逖立志报效国家的激情感化了刘琨,他唯恐被祖逖落下,时时激励自己发奋图强。刘琨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他的这句话产生了三个成语:“枕戈待旦”的意思是,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志枭逆虏”意为立下志向,消灭敌人;“先吾著鞭”是说他人比自己抢先一步,后人在诗文中常引用“先鞭”、“祖鞭”,以此形容奋勉争先。可见,祖逖与刘琨在较着劲地比学赶超,他们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后来果然都成了栋梁之才。

晋朝多战事,“八王之乱”后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动荡期,西晋随之被汉赵政权的刘渊所灭,司马睿在南京建立起东晋王朝,大量北方氏族纷纷向南方迁徙,祖逖与刘琨也投奔了东晋。国破家亡的祖逖一心要北伐恢复中原,当他率领大军横渡长江时,祖逖手持船桨猛击水面,誓言:“如果不能收复失地,我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中流击楫”便成了立志奋发图强的惯用语。
数年间,祖逖就光复了黄河以南大片领土,并有力地威慑了北方的割据势力,使他们不敢轻易南侵,可随着祖逖军事力量的增强,朝廷内部对其多了忌惮之心。司马睿千方百计地给祖逖掣肘,让他无法进一步扩大战果,祖逖空有远大抱负而无法施展,最后于公元321年抑郁而终。刘琨的境遇也大同小异,只是他的下场更为悲惨,是被陷害致死。可怜二人报国无门,空悲切,枉了青年时期的凌云壮志。
虽然祖逖和刘琨生不逢时抱憾终生,但他们催人奋进的精神永驻,尤其是由二人孕育而生的成语典故,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力争上游只争朝夕,这或许就是对他们的最大褒奖,也是他们另外一种形式的成功吧。历史没有遗落,更不会遗漏那些闪光点,祖逖和刘琨正像两颗璀璨的流星,尽管划破夜空后归于沉寂,可他们曾经闪现的光芒将永远照亮后人前行的脚步。
2021.3.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