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家的县城里有一家远近闻名的面皮店,叫“红辣椒”,一个人在上海生活的时候,经常想起那个味道,所以,每一次放假回家,都一定要去那家店吃一碗招牌面皮。
大三的那个夏天,我又一个人跑去“红辣椒”寻找记忆里的味道。
点好单,刚坐下,就感受到斜对面桌子投过来的有温度的目光。
我盯着她的脸看了半天,狐疑着难道是认识的人?只见那人端着碗,径直走了过来,坐到了我的正对面,说了一句:“林夏,好久不见,怎么,不认识我了?”
见我没反应过来,她又补充了一句:“我是阿宁啊,你的初中同学,你不记得了?”
“阿宁,你是阿宁!不好意思啊,我刚才反应有点迟钝。”
她说:“没事,好多年没见了,一下子认不出来很正常。你倒是没怎么变,好像瘦了一点。你现在念书还是工作?我在老家都看不到你,你是不打算回来了吗?”
我说:“还在读书,今年大三,明年毕业了才正式开始工作。应该不会回来的,回来了也不知道做什么。”
她怅然若失地说了一句:“还是念书有出息,你能到大城市发展,我就只能在老家将就过日子了。”
察觉到她的情绪,我赶忙安慰:“你千万别这么说,老家有老家的好,外面有外面的好,都一样的。而且,你想出去工作的话,随时都可以啊。再说了,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一样,喜欢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有的时候,不需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自己喜欢就好了。对不对?”
但我的话,好像适得其反了。
“书念得多,就是不一样。你们这些大学生啊,讲话都是一套一套的,嘴巴真是厉害得不得了啊。”她的声音忽然提高了几个分贝。
时间像卡住了一样,动作迟缓。那顿饭,吃了很久。言谈之间,才知道她这几年的遭遇。
初二辍学以后,她在家里闲了很长时间,天天上网打游戏,要不就是出去玩。后来,连玩都不想玩了,觉得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就跟家里人闹,要出去打工赚钱。她爸妈死活不同意,但他们根本就拦不住她,她就一个人跑到江浙一带打工了。因为没什么学历,愿意用她的单位不多,更何况当时还未成年,只能做一些零碎的工作,饭店、宾馆、理发店都干过,干的都是一些辛苦的活儿,也挣不到什么钱。身边也没什么往来的朋友,日子过得很清苦。
再后来,爸妈说,年纪不小了,该定下来了,她自己也不愿意再在外面漂着了,就干脆回老家相亲、结婚了。现在在一家超市当收银员,每天站得腰酸背痛。
她说,以前根本不觉得念书有什么用,看不上那些拼命念书的人,总觉得没有文化的人照样能混得很好。可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后才知道,还是有文化有出路。但是,现在回头太晚了。还是羡慕你们这样的,能念下去书,上完大学能找那种坐在办公室里又舒服又体面的工作。
我只觉得四周气压极低,胸腔有些憋闷,明明碗里放了很多辣椒和醋,却几乎尝不出味道。
想要努力地安慰她,可心里又无比清楚,此时此刻,无论我说些什么,都无法抹掉她的落寞和失意,更无法帮助她改变现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一个老同学的身份,当一个安静的倾听者。
最后,她叹息地说了几句:“如果——唉,如果我当时没有辍学,如果当时听爸妈的话好好读书,跟你们一样,一直读到大学,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是啊,如果她当年听父母的话,好好读书,生活可能真的是另外一番风景。至少,在工作层面上,她能选择的行业和职位范围更广,工资也会更高。
可是,生活是没有办法假设的。
【2】
其实,中学时代的我,也曾“迷失”过一阵子的。
那时,上课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课,真的是什么坏事都干过了,讲话、传纸条、抄歌词、看小说、下棋、嗑瓜子,数都数不过来。放学也不老实,经常以“到同学家做作业”的名义跟朋友出去玩,流连在那个年代最盛行的几个地方——网吧、游戏厅和溜冰场。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有一天,天色很晚了,我还没回家。爸妈就满世界找我,最终在跟我家只隔了一条街的网吧里,找到了正在玩QQ游戏的我。不用讲,我被毒打了一顿。我向他们保证以后再也不偷偷上网了,一定好好学习,以后保证考上一本什么的。
嘴上这样说,心里从来不觉得自己错了。我总觉得他们认为读书才能有出路,是封建思想作祟,都什么年代了,还把好好读书考大学找个好工作当成唯一的成功轨迹,真是可笑。
长大以后,在社会上历练过后,才发现原来最肤浅、最无知的人是我自己。
身边有太多的牛人,都是国内外名校毕业的,学识、能力和修养都秒杀我N个段位。读书真的是有用的,只要你不是死读书。
而且,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能力和魄力,走出一条康庄大道的。我们看到和听说的那些,早早地辍学仍闯出一片天地的人,要么是拥有我们不具备的能力和资源,要么是抓住了某个特定的机遇顺势而起。但这样的人,从来都只是寥寥。绝大多数的我们,都是平凡的大多数。
所以,中国的绝大多数父母,才会不遗余力地逼着孩子好好读书。他们心里清楚,知识是有用的,是在将来他们照顾不到孩子的时候,一定能帮到孩子的东西。
【3】
表妹姗姗,独生子女,家境优渥,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在上大学以前,从来没出过远门,从来没有离开过爸妈的羽翼。
2013年毕业前夕,她找我谈心,说:“姐,我快毕业了,你说我以后能做什么工作呢?”
我说:“英语专业一般就五条路,当英语老师、做翻译、做外贸、考研或者出国。当然,如果你不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就得问问你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了。”
她沉默了一会儿,才说:“我还没想好。从小我的生活都是爸妈安排好了的,本来,他们想让我考公务员,说只要我考上了,别的事情都会打点好。还说知道我一直对服装方面比较感兴趣,可以帮我开一家服装店,他们只赞助一部分资金,但具体的店面选址、装修、服装风格、客源等,都由我自己搞定。可我不想每一次都走他们安排好的路。我想像你一样,一个人在大城市奋斗,我还没有体验过奋斗的感觉呢,不甘心。”
我怎么会不知道她的心思,从小到大都太顺了,现在想折腾折腾。
我说:“你有自己的想法,想换一种生活方式,这一点很好。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就真的没有必要。”
她说不明白我后半句话的意思,我说没关系,以后你就懂了。
毕业后,她一个人单枪匹马地跑去北京了,进了一家有名的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
经历了刚开始找房子、找工作的艰难后,她很快就适应了在北京的生活。因为刚毕业,年轻漂亮又有活力,跟学生一点代沟都没有,经常在规定的课程内容上完后,用英语跟大家讲网上的热门新闻和冷笑话,分享好听的英文歌曲和电影,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了她的电话,她说:“姐,我现在明白你那句话的意思了。”
当时,她不顾父母的激烈反对,一个人跑去北京工作,她以为这就是她想要的。
但事实证明,她错了。
从小到大一路都很顺畅的经历造就了她恬淡的性格,不喜欢争抢。但是,在像北京这样生活压力巨大的城市里,很多时候你不得不去争、去抢,因为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她不喜欢拥挤的人潮和地铁,不喜欢无休止的加班,不喜欢激烈竞争下的尔虞我诈,虽然自信调节心理状态后也能适应这些,可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
她凭什么为了自己讨厌的生活状态去努力?
几个月后,她考上了县里面的公务员,家里人知道她的脾性,托了点关系,把她弄进了一个人际关系简单也相对清闲的部门。
她又跟朋友合开了一家服装店。因为她总能迅速捕捉到时尚潮流的趋势,又对服装的颜色和搭配有独到的见解,加上开创了独特的VIP私人订制服务,很快就拥有了一大批粉丝。
现在,她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她后来说,原来爸妈从来都不是想控制她,只不过他们比自己还要了解自己,所以早就帮她做了最好的选择。只是她的反应太迟钝了,非要折腾以后才知道自己要什么。
【4】
我的同学阿宁,因为当年不明白爸妈让她读书的苦心,顽固反抗,中途辍学,结果失去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表妹姗姗,倒是幸运许多,叛逆过,尝试过,及时悬崖勒马,过上了她想要的生活。
好像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读完大学后,再回到家乡,回到他们身边,做像老师、公务员这样稳定安逸的职业。
但往往父母们煞费苦心的安排,换来的是孩子们的不解和奋力反抗。
我们总是埋怨他们不懂我们,埋怨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控制我们,但我们却从来没有坦诚地跟他们沟通,试着去了解他们的想法,也让他们去了解我们的想法。
你有没有认真地想过,我们究竟为什么那么抵触父母为我们规划的道路?当我们反抗的时候,是因为明知自己不喜欢,不适合,而反抗,还只是因为叛逆,不甘心被父母掌控,为了反抗而反抗?
如果是后者,必然是两败俱伤。
所以,当父母试着帮我们规划人生,安排轨迹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与他们来一次敞开心扉的谈话。问清楚,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为人父母,舍不得我们离开身边,不忍心我们在外面孤苦打拼,想为我们安排一条更舒服、更容易走的路,还是因为他们了解我们,知道我们的性格、脾气,想为我们选择一条更适合的道路?
因为,父母帮孩子选择的路,往往是最好走的一条。
——本文摘自林夏萨摩畅销书《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