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格物致知

作者: 七枫信 | 来源:发表于2020-09-05 11:36 被阅读0次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此篇出自《大学》,为儒家修齐治平之总纲,共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法。

初闻此,唯不知格物为何意。而格物乃基石,故不知格物无以致知,更无以言修齐治平。是以常揣度格物为何物。

今有幸闻曾师言格物,格物者,观物明理,推而知道。

观物明理,何也?愚以为是观一物而明一理,经一事而明一道。

如观蜡烛,而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之道。
如观春蚕,而知食桑叶而吐丝之奉献之道。

故古人有诗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可为格物。故以今仿古,可以观一物而知一理。

如今观桥、路、明灯,桥以通两岸,路以往前方,明灯以引方向。我当以观此物而明此理,而为此践。

有人听言造桥修路可以积福,而去造桥修路。而不知道此造桥修路而非彼造桥修路。

如名人写文留书,亦是造桥修路,亦是明灯。
如达人传经布道,亦是造桥修路,亦是明灯。

故今日观一物明一理,明日观一物而明一理,终可尽万物之理,究天地之道。

观春芽破石而出,可知以柔胜刚,亦可知生命之坚韧,刚强之脆弱。

《道德经》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观夏花灿烂美丽,可知一生的汲取,只为几日的璀璨。亦可知几日的璀璨,亦是一生的汲取。故而知厚积而薄发,薄发当需厚积。

《大学》曰: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观春夏秋冬之变迁,可知人之一生。观四季之更替,可知万物之轮回。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格物致知,仅一些浅见,抛砖引玉,与君共勉。

若有不当之处,欢迎诸位批评指正。若有观格物之高见,也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

  • 浅谈《大学》格物致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 北京 自在人生 格物致知

    意识是觉 什么是格物致知,怎么做? 95%是王阳明的话 格物致知,来自《大学》 孔子之道 中:格物致知 恕: 己所...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而格物致知即明明德,“格”是“格君心之非之格”“格物致知”即是“去人欲...

  • 《徐爱录》之二

    学习:格物致知,止于至善 一、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处《礼记·大学》:“致知...

  • 格物中行动 动皆为客

    自在大学 格物致知过程中也可以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过程中如果有触动也可以当下行动,行动完感觉不好继续格物致知。 皈依...

  • 格物致知(一)

    10.26:读《传习录》—格物致知(一)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从最早为《大学》...

  • 格物致知~自在大学

    那现在要告诉你具体如何做,心想生总结了四点,你可以不必完全照搬照抄,你可以去改,你只要守住一个——觉它就可以了。随...

  • 试论“格物致知”所蕴含的伟大科学理性(一、二)

    试论“格物致知”所蕴含的伟大科学理性(一、二) 王自成 一 格物致知理论发端于《大学》,是中国古老的认识论理论。在...

  • 格物致知究竟是什么意思?

    许多人都以为“格物致知”是王阳明提出的。其实那是个错觉。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出自《大学》的开篇“...

  • 严格要求自己2023-1-14

    《大学》,是很好的一篇文章。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初级阶段,也是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大学》格物致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oa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