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张爱玲和她的倾城之恋

作者: YY是个文化人 | 来源:发表于2016-02-20 10:22 被阅读745次

   

细读张爱玲和她的倾城之恋

出名要趁早,来的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张爱玲很早就出名,以至于我甚至一度觉得,不知道张爱玲和其作品,简直就没办法把自己与文艺二字牵扯上关系。所以在尚还懵懂的年纪,我就一直坚定地说自己最爱张爱玲。  

还记得高中语文老师提起她时说她喜欢奇装异服,却长得实在不敢恭维。前半句众所周知,后半句我却不太赞成。不得不说,她确实没有林徽因长得那般清秀,也没有萧红长得可爱,可我见到她照片的第一刻,脑海中就突现出惊艳这个词,毫无迟疑,也不模糊。直到现在,我依旧觉得我所知晓的所有人中,担得上惊艳一词的,唯她一个。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提及初见张爱玲时的感受:我常时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做惊艳,遇到真事,却艳亦不是那种艳法,惊亦不是那种惊法。有人说这是因为张爱玲相貌平平而胡兰成顾忌其感受才如斯诡辩,因为他在描述小周、范秀美和苏青等相貌时都是直言不讳她们的美的,但我却觉得这种感受是真实的。惊艳其实可以与美丽隔离,她不美,却在我还没对她树立起无端崇拜时,以那个侧身沉思的眼神,让我惊艳。    

提起张爱玲,没人能避免胡兰成这个名字,即便是纯粹讨论张的文字,也无法逃避胡的影响。在胡兰成隐姓埋名下乡避难时,张爱玲曾千里迢迢去看望他。尽管在《小团圆》里盛九莉此番出行并不是因为相思太浓,而是因为护士小周插足他们的感情而生起的女人正常的妒忌心理。但当爱玲让胡兰成二者选其一被胡兰成婉言拒绝时,爱玲绝望地说:“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事实证明,和胡兰成在一起确实是张爱玲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后来的张爱玲虽然也有过一些作品,但和高峰期相比,确实是有点萎谢了。至于不再爱别人却有点争议。以前的我一直觉得张爱玲今生只爱过胡兰成,后来才渐渐知晓了桑弧与赖雅的存在。

很多人把《小团圆》看成是张爱玲的自传,在里面张爱玲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进行了深刻的精神披露,乃至我们今天读《小团圆》时几乎完全推翻了曾经心目中张爱玲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那段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精心刻画描摩的倾城之恋也在这里原形毕露,变得世俗平庸。爱玲从当初的痴情才女变成了理智的女人,她追求爱情,却不会像传统女性那样失去一段刻苦铭心的爱情后便心死如灰。很多人以为爱玲后来嫁给赖雅是无奈之举,是因为对胡兰成的彻底失望而对自己后半生自暴自弃的表现。但在《小团圆》中九莉打胎的情节中,爱玲安排汝狄说了句“生个小盛也是好的”。虽然九莉怕孩子代替她母亲向她复仇而坚持不要孩子,但这句话还是能体现出汝狄对九莉的爱。现实中很多人责备因为赖雅太老而导致天才作家张爱玲没有留下一男半女,但现实中张爱玲打胎是确有其事的。张爱玲特地写下这句话,说明她是为这句话感动并记住了,这大概也能证明她对赖雅多少存在的感情吧。

再说桑弧,当时香港很多小报上就曾登过他们在一起并将结婚的谣言。爱玲大概是在等桑弧承认恋情,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懦弱的桑弧不敢承受和“汉奸之妻”的爱情。这也不能怪罪桑弧,毕竟他从小寄人篱下又心怀抱负,他不想爱情成为负担也情有可原。在《小团圆》中,和邵之雍一刀两断后,九莉和燕山开始愈走愈近,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和谐的。对于一个擅长爱情题材的作家,张爱玲是不会委屈自己的爱情的,她有着不可一世的骄傲。如果不是真心爱过燕山,九莉是不会把自己完全交给自己的。那么,爱玲也一定是真心爱过桑弧的吧。

研究张爱玲的人都知道她童年时在父亲和继母那里痛苦的生活,再加上张爱玲的那篇《少女心经》,很多人认为张爱玲是因为童年时严重缺乏父爱而又渴望父爱,大他十五岁的胡兰成刚好给了她父亲能给她的安全感,所以她才会义无反顾地爱上一个有家的汉奸,才会和年轻的桑弧恋情无疾而终,才会在去美国短短几个月内个一位过气老作家相爱同居。张爱玲曾经说过“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男人要被崇拜才快乐。”在初识胡兰成的时候,张爱玲大概或多或少涌起过些许崇拜,所以才会情窦初开。和燕山在一起,更像是要弥补一场错过的初恋,青涩懵懂,不敢声张。而大她29岁的赖雅,个性丰富多彩,知识包罗万象,处事豪放洒脱,让爱玲一见便有人生知己之感。虽然爱玲才情非常高,非胡兰成与赖雅的才气可媲美,但女性天生的依赖感让她们容易把自己把对方的形象扩大化,自己的形象缩小化,这样便产生了被崇拜者和崇拜者。

爱玲是文学届的帅才,百年难得一见,但文人的爱情也是爱情,任何事摊上情与爱就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理不了的感觉,萧红,林徽因与丁玲的爱情亦然。尝试去解读爱情本身就是一件徒劳无功的蠢事,但我本是个愚人。  

相关文章

  • 细读张爱玲和她的倾城之恋

    出名要趁早,来的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张爱玲很早就出名,以至于我甚至一度觉得,不知道张爱玲和其作品,简直...

  • 蕊读‖张爱玲笔下那些赞到家的鬼马比喻

    倾城之恋:张爱玲小说集 张爱玲著,彬彬选编 点评 点评此书 张爱玲的比喻,天才 第1章 倾城之恋 >> 上海为了“...

  • 奈何心头一朱砂

    《倾城之恋》有感 张爱玲...

  • 2018-01-04

    再读《倾城之恋》,重遇张爱玲 很多年以前就知道张爱玲,并随波逐流的看过《倾城之恋》,那时候的我不能了解张爱玲,对《...

  • 100天30本书读书计划(2018-06-19)DAY 70

    【书名】张爱玲小说集-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读书页数】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160-261 /326 【读...

  • 白流苏花

    白流苏--张爱玲短篇小说《倾城之恋》里的女主人公。 《倾城之恋》最后,张爱玲这么写:“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 倾城之恋(新韵)

    倾城之恋欲倾城,咏絮才情举世惊。今日银屏重演绎,个中不见张爱玲。 注: 《倾城之恋》发表于1943年,是张爱玲(1...

  • 倾城之恋 :惊世 现实

    最爱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今天偶然翻出之前看周润发版《倾城之恋》的老照片,有感而发,以此致敬《倾城之恋》。 谁,执...

  • 此时此刻,再读倾城之恋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常读常新。传统的倾城是指美人与爱情让一座城池倾灭,比如海伦与特洛伊战争,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 倾城之恋读后感

    此倾城之恋非彼倾城之恋。 读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小说 让我意识到“倾城之恋”的意思原来是在一座城市被战争摧毁的基础上...

网友评论

  • 0c56ce4295c4:或许应该重读张爱玲了
  • 32f508a10967:此生最是倾心张爱玲。
    张爱玲,一生看破红尘,爱红尘。这是少有人可以做到的。
  • 沫茉love:生活中的不如意会不由自主的在自己的文字中流露出来,即便是她,也亦如此。
  • jane夏:还以为说的是倾城之恋 可惜了自己没有看过小团圆
    YY是个文化人:@jane夏 很短的~看了有助于了解张爱玲

本文标题:细读张爱玲和她的倾城之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ev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