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看到邹谦之寄来的教札时,发现他在《论语讲章》中提出了“学”能让人清楚明白,自己安生立命的根本是不要向外求取。邹谦之的注解竟能阐发朱熹都所没有触及到的深意,于是顿感欣慰,大加赞赏其写的明白、痛快。
读到此,不禁反思自省:升入格物班以来,自己是不是也真正的学了呢?有没有真正的把内心的坚持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呢?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每日读原文,听导读,与阳明先生同频共振。”这是在诚意班和正心班再熟悉不过的一句话。但是到现在还有没有在坚持每天读原文,听导读呢?日行一善、每日自省,还在做吗?功课是不是紧紧围绕文章的内容,按照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去践行呢?扪心自问:起初的坚持还在吗?
“路虽远,行则将至。”美好的事情需要坚持。坚持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毅力。在不断学习的加持下,我们才会真正学的明白,悟的透彻。升入格物班学习的难度在加深。文章内容比较长,还有些文章内容晦涩难懂,并不是说读一遍两遍就可理解的,这需要我们坚定学习的态度,反反复复地读,认认真真地悟。
前两周学到的文章内容较长,难以理解,再加上能查阅到的资料、注解有限,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在读了很多遍原文,听了多遍导读,也参照了很多优秀的作业,总是感觉,作业的内容仿佛与文章的主旨契合的不是那么紧密。对文章理解的不深入,导致了作业质量的下降。但始终坚信一点:只要依良知而行,就一定会让坚持成为做到,让做到成为事实。
“后世人心陷溺,祸乱相寻,皆由此学不明之故。” 学习不能持久深入,主要原因是态度不坚定。内心飘忽不定,心不专则学不深。有时是有激情,没行动;有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有的时候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只要能应付就应付过。原文不读,导读不听,对家人们提交的作业,甚至是评选的优秀作业视若不见。拖拉、应付,终不会成为安身立命之本。
学习不能持久深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整日觉得这山不如那山高,把对心学的学习不当做一回事,认为学了没多大的作用。殊不知学习如吃饭、喝水一般,在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身体,一天,两天,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时间久了就会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当我们面临选择时,会给我们更多的选择。
“只将此‘学’字头脑处指掇得透彻,使人洞然知得是自己生身立命之原,不假外求。”真正的学不是去学外面的知识,去学四书五经的内容。真正的学习是在每一个当下,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是不是都按照良知的要求在做人做事。真正的学习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修炼自己这颗心,让自己的心纯粹,无私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