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与理解中重建自身

作者: 爱的祝愿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21:44 被阅读17次
在认知与理解中重建自身

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学着迈出第一步开始就经受着对外界的胆怯与伤痛的考验。

很多年以后,有的人越挫越勇,而有的人借用一具成人的躯体做掩护,始终悄悄的躲在自己内心的某个角落里,找出各式各样的理由逃避现实。就像一个时刻担心受到惊扰的孩子,却始终没有人可以给予安慰和鼓励。

一个人缺乏安全感就如无家可归的孩子,无论身在哪里或是做什么都没有着落。世人说他们自私,说他们没有责任心。他们貌似安之如素内心却十分焦虑。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找不到家的感觉”。

每个人出生的第一眼看到的都是自己最值得信任的人,这些人的一举一动落在一个幼小的心灵里就会逐渐形成孩子的人生观。

如果这个世上的所有成人都是懂爱的,世界一定会如天堂般美丽。遗憾的是大多数孩子都是受骗者,那些关于父母之爱多么伟大以及长辈多么慈祥可亲的话只有个别幸运儿能真正体会,而更多的人是为了安慰自己而随声附和或充满好奇与迷惑。偶尔也有自欺欺人的,比如香奈儿对于自己悲惨的童年生活经历就选择了篡改。她始终装作自己的童年很幸福,而她也真的如愿以偿了,因为她成功了。

如果只有成功才能改变历史,就算是为了驱除生命中的阴霾,也应该努力一试。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无论人怎么逃避都逃不出自己的内心,那么为什么不勇敢面对?无论世界给过自己怎样的伤害,哪怕从没有过被爱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人做任何事都力不从心,论到结婚就推三阻四说是没有合适的,其实就是对自己没信心,担心被嫌弃。成长的经历使这种人本能的以为自己生来就是不讨喜欢的。

也不知道怎样和人建立亲密长久的关系,更不知怎样与人好好相处。想到将来需要培养自己的孩子同样担心,因为不知道要怎样面对孩子,生怕孩子再重复自己的命运。

不能确定配偶能否对自己忠心,亲眼目睹过的出轨行为使之不敢尝试婚姻,成人对老人的打骂也使之想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辛苦的抚养孩子……对于这类人来说似乎幸福是很遥远的,甚至事不关己。

从来不敢奢望自己能配得上幸福的人生。每当看到那些仿佛自作孽般毁掉自己幸福生活的例子,真不知该怎样惩罚那些扼杀幸福的罪魁祸首,让其下地狱都是污秽地狱了。

可是,这就是世界,这里不是天堂,所以懂爱的人极少。每一个受害者能做到的就是竭尽全力将自己的不幸程度降到最低。

每个人通过父母来到世界,所以无论怎样都要懂得感恩,尽人子该尽的本份。

要自己学会分辨,除了行为上的伤害还有一种更隐秘的,就是对方要求你凡事顺从。无论是以关心为名义或是以贬损当武器,你都要适当容忍,趁机逃离或以成功的事实给予有力的反击。

控制狂式的教育和溺爱是最伤人的,最容易培养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让那个怯懦的孩子走出黑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在现实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来慢慢建立自信。远离那些虚拟的成功,比如赌博和游戏。那些在现实中一直不被尊重,从不会赢,这才是沉迷于虚幻成功的主要原因。

为了成为理想的自己,为了早日拥有爱的能力,学会理解世上一切的不合理。独自一人时好好省查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适当的安慰自己,鼓励自己,成就自己。

要知道残缺的人格必定导致失败的人生,因此要努力去探究一直存在却不可触摸的精神世界。要想了解那个未知的世界,就需依靠观察可见事物之间恰到好处的安排和有条不紊运作轨迹。从整个系统中探究它的精华所在。可见的事物合理又完美的呈现在人眼前,使人不得不相信这一切都是从不可见的精神世界中抄袭的结果。当植物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就有生命和样式,动物存在父体的时候就有生命和样式。土地和母亲在孕育了一切的同时也遮盖了事实真相。但人不能因此就否定事实。

由此可知,有形的身体只是无形精神世界中真我投放出来的一个影子。美与丑,贫或富都取决于自己和精神世界中真我的距离,而人存在于世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和精神世界的那个真我合而为一。

人受外界的影响而离自己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因为人不知不觉就将自己当成了父母或爱人的附属品,这才是痛苦和恐惧的根源。

重建自信必须要明白自己是完美系统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和亲人有联系但又完全独立的个体。正因你有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要始终相信上帝创造你一定有他的原因。你是不可或缺的,不是无关紧要的人。因此你要和内心那个自私,怯懦的孩子和解,早日走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试想: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生命的改变而摒弃上一代人固有的恶习,你改变的就不光是自己的命运,后辈子孙从此都能因你得着爱的能力,那你就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创造者。知道了这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相关文章

  • 在认知与理解中重建自身

    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学着迈出第一步开始就经受着对外界的胆怯与伤痛的考验。 很多年以后,有的人越挫越勇,而有的人借用一...

  • 《课程的逻辑》(钟启泉 著)( 摘录六)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 一、“知识”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 学习——是学生建构他们自身对于客体的理解,即知识是...

  • 课程的逻辑(摘记六)

    6、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 一、“知识”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学习是学生建构他们自身对于客体的理解,即知识是由学习...

  • 元认知

    《财富自由之路》——元认知 元认知是什么? 元认知是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我的理解就是:元认知是一种将自身...

  • 人的欲望(3)

    认知需求 认知需求又被称为是认知与理解的需求,指的是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以及解决疑难问题的渴望。 人...

  • 摘记6.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

    一、“知识”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学习是学生建构他们自身对于客体的理解,即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

  • 元认识是啥?-《认知觉醒》第3章

    1.你对元认知又有了什么了解?如何获取元认知能力呢? 元认知就是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 普通认知与元认知...

  • 在变化中前进

    最近大脑时常混乱,和自身情绪与家事有很大关系。 加上认知和思维的改变,目前真算是变动很大、三观重建的阶段。 以前认...

  • 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能力-metacognition 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在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引用了...

  • 《连乘解决问题》双重建模(三下)

    说在前面的话 双重建模就像藤蔓与大树,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在理解中应用,在应用中理解。 两位数乘法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认知与理解中重建自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bw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