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何列传(一)
窦武
窦武(?~168年),字游平,扶风平陵人,他是安丰戴侯窦融的玄孙,父亲叫做窦奉,担任定襄太守。窦武年少时,就以通晓经学品学兼优著称,经常到大泽中教授学生,从不接触政事,名声传播于关西。
165年,汉桓帝册立窦武的长女窦妙为皇后,升任窦武为越骑校尉,封为槐里侯,食邑五千户。第二年冬天,汉桓帝封窦武为城门校尉。他在位时,征辟了很多名士,平时洁身自好,嫉恶如仇,从不收受贿赂,他的妻子子女只能维持衣食充足这个水平。这时,羌戎、蛮夷屡次进犯边境,年境歉收,百姓生活艰难,窦武把从两宫所得的赏赐,全部分散给太学中的学生,有时还运载粮食到大路上,施舍救济过往饥民。窦武哥哥的儿子叫做窦绍,这时担任虎贲中郎将,生性奢侈,从不节俭,窦武多次对其严厉告诫,窦绍仍然不觉悟。窦武就上书汉桓帝,斥退了窦绍,还自责没有尽到训导责任,应当先领受罪责。从此后,窦绍悔过自新,大事小事不敢再违反规定。
这时,国家朝政出现很多失误,皇宫中宦官受宠专权,李膺和杜密等人因党锢事件被逮捕拷问。167年,窦武上书汉桓帝说道:
臣听说圣明君主不忌讳讥刺谏言,借此来了解到隐藏的真实情况;忠臣不害怕谏争的祸患,勇于传达纷乱的事情,所以才能君臣和谐,名声流传于百世。臣现在有幸遇到盛明时代,碰到孝文、孝武皇帝一样的教化,怎么能因珍惜俸禄,逃避惩罚,不竭尽忠诚呢!陛下开始从藩国来到,登上圣祚之位,天下人无不瞩目,认为国家将要出现中兴大业。陛下在继位以来,从未听说过有什么善政,梁冀、孙寿、寇荣、邓万虽然已经受到严惩,宫中常侍黄门依然猖獗,他们欺上瞒下,竞相用诈伪之术欺骗陛下,擅自篡改制度,随意把爵位授人,朝廷日渐衰弱,奸臣日益肆虐。想当年,西汉孝成皇帝放纵外戚王氏执掌朝政,最终导致汉室倾覆,天下改姓。现在,陛下不借鉴前朝得失,又在重蹈覆车之痕,臣担心,秦二世的情形会再次重演,赵高横行的祸患就在旦夕之间。最近,奸臣牢修捏造朋党案,朝廷收捕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太尉府掾史范滂等人,对他们严刑拷打,共牵连到几百人。他们旷日持久大搞刑讯逼供,最后都查无实据。臣认为,李膺等人都是忠君爱国之士,他们坚守节操,报效汉室,这些人都是后稷、皋陶、伊尹、吕尚一样辅佐朝政的良臣,却受到奸臣贼子陷害,让天下士人寒心,海内失望。臣奏请陛下留意聆听他们的申诉,澄清事实,让他们早日走出监狱,镇压住魑魅魍魉的邪恶之心。
臣听说,古代的明君一定要选择贤臣辅佐,以便能创立圣业。现在,宫中台阁近臣,比如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尚书朱寓、荀绲、刘佑、魏朗、刘矩、尹勋等人,他们都是国家的忠贞之士,也是朝政的辅佐良臣。尚书郎张陵、妫皓、苑康、杨乔、边韶、戴恢等人,为人文质彬彬,通晓经书,熟悉典章制度,朝廷内外,英才并列。但陛下信任近侍,宠幸饕餮贪婪之徒,致使宦官子弟在州郡执掌要职,在朝中成为心腹大患。对这些人应该给予罢黜,并按照罪行予以惩治。夺回宦官欺骗陛下得到的赏赐,按照诬陷忠良、肆意诽谤的罪责予以严惩。陛下应该信任忠良之臣,把握臧否之权,使得邪正毁誉各得其所,授予官职要唯才是用。这样一来,灾异才能消除,嘉瑞也会到来,期间会有嘉禾、灵芝、黄龙出现。祥瑞之物昭示良臣嘉士,福瑞降临预示善人在世。有德为瑞,无德为灾。陛下所行并不符合天意,所以不应当庆贺。”
书信奏报后,窦武借口身体有病,交回城门校尉和槐里侯印绶。汉桓帝不答应,诏令原谅李膺、杜密等人。那些关押在黄门北寺、若卢、都内各监狱中的罪犯,对其中的在押轻刑犯也都赦免释放。
这年冬天,汉桓帝去世,他没有继嗣。窦武征召侍御史、河间人刘儵,询问各封国中诸侯王子中的贤良者,刘儵举荐了解渎亭侯刘宏。窦武入宫报告窦太后,于是确定征召刘宏拥立为皇帝,他就是汉灵帝。汉灵帝封窦武为大将军,常年在皇宫中居住。汉灵帝继位后,国家评定拥立建策的功绩,改封窦武为闻喜侯;窦武的儿子窦机为渭阳侯,封为侍中;窦绍被封为鄠侯,升任步兵校尉;窦绍的弟弟窦靖封为西乡侯,担任侍中,负责监管羽林左骑。
窦武辅佐朝政后,经常有铲除宦官的想法,太傅陈蕃也有同样的想法。在朝会时,陈蕃私下里对窦武说:“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人从先帝以来,一直把持朝廷权柄,祸乱海内。天下不安,百姓困顿,原因就在于此。现在不杀掉曹节等人,以后就更难图谋了。”窦武深以为然。
陈蕃得到窦武的支持后心中大喜,用手推开座席站起身来。窦武举荐志同道合的尹勋担任尚书令,刘瑜担任侍中,冯述担任屯骑校尉。又征召天下名士,此前遭到贬黜的前司隶校尉李膺、宗正刘猛、太仆杜密、庐江郡太守朱密等人,把他们安置在朝廷要职上。另外,还延请前越巂郡太守荀翌,任命为将军幕府从事中郎,任命颍川人陈寔为幕府僚属,大家整天凑在一起谋划。天下俊杰观察到朝廷的动向后,无不欢欣鼓舞,延颈企盼,考虑着能贡献自己的智力。
窦武黄其军
作于2023年4月26日(古历癸卯年三月初七)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