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家人聊八卦。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是无极。混沌一片。
二是太极。盘古开天辟地,清气上升,化为阳。浊气下沉,化为阴。这里的清浊是中性词,清泛指密度低流动性强的事物,浊泛指密度高稳定性强的事物。阴阳两条鱼首尾相连,所以阴阳只是相对概念,不停在相互转化。举例来说,天上的云化为雨降下就是阳气化为阴气,地下的海水蒸发就是阴气化为阳气。
天空看起来就像一张无穷大的蓝色绸缎,浑然一体,所以阳爻用“—”表示。
地面有山有海有树林有荒漠,还有各式各样的生物体,清晰可辨,所以阴爻用“- -”表示。
“二生三”,将阴阳两爻排列组合三次(2的3次方),就是八卦。为什么不是两次或四次呢?中国哲学里有天地人“三才”的说法,八卦的三爻从下至上分别象征“地”,“人”和“天”。
很多人觉得八卦很难记。其实它和汉字一样是象形文字,应该理解性记忆。
我们把八卦分为三组:乾坤,三阳卦,三阴卦。
乾天(☰)和坤地(☷)分别是至阳和纯阴,很好理解。
三阳卦是阳气向地下的流动,包括:震雷(☳)、坎水(☵)、艮山(☶)。
阴爻比阳爻多,为什么是阳卦?这就和数学乘法一样,两个负数和一个正数相乘,结果一定是正数。
上高中的时候,物理老师解释说,打雷闪电的原理是云层里的负电荷诱导地面的正电荷向上放电,所以打雷闪电其实是从地上往天上打。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事实。震雷(☳)的图形意象就是地底下的阳气往上升发。
高中地理老师也讲过,地面上的湖泊河流只占了全球淡水总量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淡水都以地下河的形式不断地运动。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和南派三叔的《重启》讲的都是在地下河探险的故事。神秘的罗布泊之所以在历史上不断消失和重现也是因为地下河改道。所以坎水(☵)的图形意象是水在土地之中流动。
艮山(☶)就很好理解了,山是地面的突起。古代的帝王之所以要封泰山,就是认为山顶可以通向天界。佛教和道教都喜欢把寺观修建在高山上,也是认为那里是凡间离满天神佛最接近的地方。
三阴卦是阴气往天上的流动,包括:巽风(☴)、离火(☲)、兑泽(☱)。
《红楼梦》有一句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地面上的任何东西想要到天上去,都需要借助风的力量。风筝,气球,飞机...都是借助风的浮力。巽风(☴)的图形意象就是地面的阴气上升到天空中。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还用过煤炉,炉腔的底下放柴火和蜂窝煤,炉腔的上面是熊熊的火焰,还要用一把扇子往炉腔鼓风。所以火烧的旺,底下必须要有流动的空气,源源不断提供氧气。因此三阴卦的第二挂是离火(☲)。
三阴卦第三卦是兑泽(☱)。大部分人都把泽理解为沼泽,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试想一下,八卦里已经有代表水的坎水(☵)了,哪有必要再安排一个意思基本重复的沼泽呢?这里的泽是恩泽的意思。古人重视祭祀天神和祖先,每当重要的节日都会焚烧祭品,希望得到上天的庇佑。所以兑泽(☱)的图形意象实际上是地上人民的心意上达天听。(这一条是我的个人见解,和主流看法不同,请大家见仁见智。)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
最上面的是 乾天(☰)
其次是三阴卦之三兑泽(☱)
以及三阴卦之二 离火(☲)
和三阴卦第一卦 巽风(☴)
再次是三阳卦之三艮山(☶)
以及三阳卦之二 坎水(☵)
与三阳卦第一卦 震雷(☳)
最下面是 坤地(☷)
我们可以脑补这样一个画面:地面上伏雷阵阵,有一条大河,河岸上有一座高山,山顶刮着呼呼的烈风,一群人对着燃烧的燔祭虔诚地跪拜着,风把燃烧的火焰送到九天之上,天上有一群神仙听到了人间的祈求,于是降下祥瑞...八卦其实就是周朝的巫祝询问天意的工具,是不是刚好符合我画的这副画呢?
下一回接着聊八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