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古代伟大的帝王,就不能不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诚然,唐太宗李世民18岁加入隋末的群雄逐鹿,21岁定鼎天下,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朝代——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史书上将建唐之功归于李世民,但是那是经过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改写的史书,当然太宗皇帝的大部分功劳是不能否认的。
在太宗皇帝手中,一手塑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盛世——贞观之治。而盛世的建立离不开人才,太宗皇帝手中有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赫赫有名的武将如秦琼、尉迟恭等。但最为人所知的当然是千古第一谏臣魏徵,也称魏征。一些格言警语震古烁今。而唐太宗的从谏如流,也成了千古明君典范。
从谏如流出自东汉史学家王彪的《王命论》。中国皇权政治,讲究的是君主独裁,但人总会犯错,做错误的决定,所以,能否采纳臣子的意见就成为了衡量一代君王是昏君还是明君的标准。唐太宗把魏徵视为一面镜子,似乎真如君臣相知的古贤君一样。
“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天下安危,唯在为政善恶”。“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以上是魏徵劝谏唐太宗言语的一部分。但是,唐太宗真的能真心接受魏徵的意见吗?
我们首先看,唐太宗纳了哪些谏。
1.唐太宗想要修个暖阁,魏徵以汉文帝惜十户民财的典故劝谏,太宗很高兴,但是最后还是修建了。
2.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东巡洛阳,住在显仁宫,因州县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谴责。魏徵告诉李世民当初隋炀帝杨广曾在此让附近的百姓上贡,贡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费。
3.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这是毁谤。魏徵进言说:“从前贾谊在汉文帝时上书,曾说到‘可以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切就近似毁谤,陛下你应该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事对还是不对。
等等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魏徵所谏,大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无非是劝谏皇帝节约,劝谏皇帝宽仁,劝谏皇帝爱民。这些谏言,古仁人早已玩烂啦!而一件要紧的事,魏徵生前向太宗皇帝举荐了两人,杜正伦和侯君集,因为魏徵的举荐,一个成为兵部员外郎,一个成为吏部检校尚书。后来二人在魏徵去世后参与太子谋反,祸及魏徵,太宗皇帝下令将魏徵坟墓的墓碑推到,并磨灭上面的字。此后,太宗皇帝认为魏徵进谏纯粹是沽名钓誉,竟然取消了公主嫁给魏徵长子的婚约。
可以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获得皇位,需要树立一个明君的形象;魏徵原是太子李建成的人,需要获得太宗皇帝的信任。两人心照不宣,魏徵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建议,劝说李世民成为一个仁君明君,而李世民欣然接受,正好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唐太宗和魏徵,不过是在进行一场权力的游戏而已。根本不是诸葛亮劝谏刘备,管仲劝谏齐桓公之流!
四千年的皇朝史,更不知有多少权力的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