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位家长在后台跟我们抱怨:
孩子总是不喜欢看课本、看教辅材料,却对各种课外书充满浓烈的兴趣。我们都知道读课外书并不是不好,但我们还是很害怕她耽误了学习。
其实,部分家长对课外书的理解会有一定误区:以为孩子看课外书,就不会提高学习成绩。与其这样,还不如花更多时间在教材上,多做一些题目,效果来得更好。
阅读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藉的海洋里遨游。”正如他说的,我们非但不用害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阅读对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会更加明显。
阅读课外书,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还对孩子健全人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短期来看,阅读对于孩子的成绩可能并不会立马见效,但这确实是让他学会主动学习的第一步。在长期大量的阅读中,孩子会逐渐意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若孩子不会阅读,他便不会思考,自然就缺少学习的激情。当孩子发自内心地热爱阅读,他便会更加主动地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从长远来看,阅读还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真正的阅读能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自己的深思。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只有在精神上的富足,孩子的内心才有强大的资本,才能在人生的大风大浪中取得立足之地。”阅读课外书,真的比我们想象中重要的多。
如何培养阅读兴趣?
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怎么办?其实,每个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都是不一样的。
有些孩子,第一次接触书本,不需要家长做任何引导,就可以一个人津津有味地进行阅读;而有些孩子,生性活泼,拿起书本总是坐不住几分钟心思就飘走了,无论家长怎么提醒,孩子就是没办法好好地看几页。那么,对于后者,是不是就一定不喜欢阅读呢?答案是否定的。
刚开始的时候,家长每天晚上可以花费20分钟左右给孩子讲讲睡前故事。这时候给孩子讲一些轻松有趣的故事,更能调动她的注意力。
讲故事的时候,家长可以饰演多重角色,有时候用轻松自信的语调去表演主角,有时候会用低沉、略带冷酷的语调饰演反派,甚至可以手舞足蹈地把它故事表演给孩子看。
虽然这样的表演看似有点拙劣,但孩子会非常喜欢的,每天听得非常着迷。就这样讲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经常会很好奇这些故事是哪里来的,睡前20分钟的故事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了!
因此,孩子平时在家有空都会去主动阅读故事书了,然后忘我地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了,越来越喜欢。
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不要给予太多的压力,只需要让其享受在其中。当孩子在里面能够寻找快乐了,便会自己主动接触了。
美国教育学家杰姆.特米里斯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确实是可以通过睡前故事慢慢地“诱发”出来的。
每天花费时间给孩子讲讲睡前故事,培养孩子听故事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便能在家长抑扬顿挫的表演中对故事逐渐产生兴趣,为以后的主动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认真听讲故事,能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更有利于扩充孩子的词汇量;而故事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能够让孩子丰富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的共情能力。
孩子在每天20分钟的故事时间中感受到的乐趣,会会让孩子越来越自觉地爱上看书,离不开阅读。父母越早给孩子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就越容易被激发。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家长们坚持不懈地去引导孩子,鼓励孩子。除了可以每天讲讲睡前故事,平时空闲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在家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以身作则,同时也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热爱阅读,并从中学会主动学习和思考。这样,孩子才能主动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