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4

作者: 明道1968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07:57 被阅读10次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4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彥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这一节是讲用人应当首先要选择好大臣。

    曾子讲:“天下的安危在于人才的选拔,人才的选拔关键是看大臣是否贤能,大臣能做到公正忠诚无我,这样他对人才的用和舍就会非常适宜,如此国家才会得到利益。《周书·秦誓》说:大臣不必看他的才能,应当先要看他的心术。如果有一位大臣,挺然独立,内心真诚纯一,刚一看好像没有什么才能,可是他的心平易宽弘,淡然无欲,纯粹至善的样子,其心量之大好像能将天下的善都能包括:看到别人有才能,则爱慕之心就像自己有才能一样;看到别人俊美通明有彥圣之德,则是真心喜欢,而且口中经常赞美,这些并非是招揽虚慕之名,而是将天下的才德当做自己的才德,真心的能容纳。如果用这样的人为大臣, 国家将会建设成为群贤并进,百业兴旺的局面,必然能保佑我们的子孙长享禄位,必然能保佑我们的黎民长享太平,这样岂非社稷之福吗?而且也会给国家带来荣耀!如果作为一个大臣,居于百官之上,心不真诚纯一,又缺乏平易宽弘,淡然无欲的心态,心量狭小,见他人有才能,又害怕其超越自己而妒忌憎恶,使有才能之人得不到有效使用;见到容貌俊美通明之人,则多方面计较,采用抑制阻碍的方法,使人才得不到顺利通达,这样人其实就是私心重,心量小,实在是容不下天下的才德,如果误将这样的人任用为大臣,必然导致君子之道渐渐消亡,小人之道逐渐增长,选拔人才的标准颠倒,国法纲纪废坏,这样如何能保证子孙黎民的长久?不是岌岌可危非常危险吗?”

    《秦誓》之言就是这样,可见平天下在于用人,用人在于如何选对人,大臣之心有公有私,那么天下的形势就有安有危,这期间能有选拔任用之权而又能公正的对待好恶的,就在于有仁爱之心的人。

    张居正讲:《秦誓》,是秦穆公告诉群臣的话。断断,是真诚如一的样子。技,是才能。休休,是平易宽弘的意思。彥,是俊美。圣,是通明。不啻,解做不但。媢嫉,是妒忌。违,是拂戾。殆,是危。曾子讲:平天下之道,最重要的在于公正的对待好恶以及选用贤才。而贤才的选拔任用,又需要一个好的大臣,赋予他选拔任用人才的权利,然后他对人才的用和舍都非常恰当,从而使国家得到利益。所以引用《书》里秦穆公之言说道:“我如果有一位大臣,真诚纯一,不逞一己之能,只是内心平易正直,广大宽弘,能容纳天下之善,见人有才能的,则心里爱他,就像自己有才能一般。见人俊美通明的,则内心喜好,诚挚恳切,经常赞美,这等的人,是真正能容受天下贤才的,没有虚假,若用他做大臣,将使君子在位,完全能施展其效用,把天下的事,件件都做的好,必然能保我子孙长享富贵,保我黎民长享太平,而社稷受无穷之福,这样不是有利于国家吗?若是个不良之臣,只是逞自己的才能,全然没有真诚如一的心性和平易宽弘的心量,见人有才能的,恐他强过自己,便妒忌憎嫌;见人是个俊美通明的,便百般计较,抑制阻碍,使他不能通达。这等的人,心私量狭,实在是不能容受天下的贤才,若误用他做大臣,将使君子丧气,小人得志,把天下的事,件件都做坏了,如何能保我的子孙使他长久?又如何能保我黎民使他安乐?乱亡之祸,将由此而起。这样不是岌岌可危非常危险吗?”国家的治和乱,在于大臣的公和私,那么任用大臣者就可以知道如何抉择了。然而人君必须公正的对待自己的好恶,才能选择任用公正的对待好恶的大臣,而诚意正心的学问,又来自于公正的对待好恶这个根本,想要保佑其子孙黎民的,不可不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ju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