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人更喜欢空白的纸页,它敞开,具有无穷深入广泛牵动。这种快乐享受孤独的都有,在内部躁动的时候才想到向外链接,而大部分时间甚至是所有的时间过的是自己。这没有问题,是实情实相,程度不同没有高低,对于事件感受是否愿意付诸一些感召与想象。没有想象力无法飞翔,思维可锋利如刀。诸多的聚合云聚云散,被看见在事实层面的,被看见在无有虚幻层面的。做事认真是标准,过了标准是不动脑筋因各司其职。就这感受层是执念撤回,还是期待得到付出。没有用的东西就是没有用了,放一年半载可丢。往事可以作为一点原材料但不是别的,不沉溺,不必追。
无法进入正确轨道的,当同类觉得懂的,无法进入不是问题,同类是主观感觉,客观上时而飘忽不稳时而充满魅力。
阶段性看到的只是自己。关系中的进退拒绝,关系中的不承载中空。
是否有用因人而异,感觉不同,需要不同。根深蒂固觉得是也可以只是某瞬对内部叙事地沉迷而产生的误判。
类同于你说着某些话,实际想一些别的事,它们不冲突,顿悟的契机。
看不见就只是看不见,可能有原因,充当没缘故。对于逐渐感受不到的事实,对细微之处的锤炼,沉浸在自我之中空间的大小。
厌恶或崇拜,因为高低而摇摆不定。还是因为愤怒就代表在意,也是催眠定律一。
同样的方式,靠近但无实质。其余的时间填充什么,最初的自己,现在的自己,不同的时间当什么。全能自恋可以发生在文本细节精雕细部。
是否表达的被接受,实际上那说的是来自于自身接纳度。空间大小。
是否能够进入,并不重要。随时能够出来,才重要。
说、想、潜意识背后的三藏。配合默契就是真实世界,不是观影世界。
不感到卑微,不感到虚妄愤怒,无论对外,更广大。还是对内,对个体,都是需要进化的多余指令。
事情就是事情,因为恐惧在意,就忘了,以为事情在人,什么都在人。不可能都在人,事情本身,作品本身最重要。
循环表述的背后是某种试图链接的不够自在。就像吃饭睡觉,随便聊几句,除了这些没有其它,静默如常,回应如常。
莫让愤怒或虚幻愤怒或者,投射无限大与小。终归于净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