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 一百二十四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语音整理
我们今天来继续共同学习《论语·雍也篇》的第五章。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这一章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物,就是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他出身比较贫寒,但是能够清净守节,安贫乐道,孔子对他是非常欣赏的。
在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的时候,就让他担任了私邑的宰,私邑宰就是大管家。并且给他九百斗的俸禄,但是他却不愿意接受,一再的推辞,所以这段对话,就是孔子劝诫他不要推辞。孔子去世以后,他也辞官,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据《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记载,他“居蒿庐蓬户之中”,“衣敝衣冠,并日蔬食,珩然有自得之志。”啥意思呢?就是住在一个茅草棚里,穿着破旧的衣帽,连日只吃一些蔬菜。而子贡这个时候在卫国做官,还做着倒买倒卖的生意,并且家富累钱千金,出入也非常排场。他听说自己的师弟原思隐居在卫国,就前来探望。原思就手拄拐杖出门迎接,《韩诗外传》中说,“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意思就是,他的这个衣着打扮太破旧了,这个帽子动不动上面的这个“缨”就断了,胳膊肘不能拍打,一动这胳膊肘儿都露出来,一提鞋子呢,那鞋后跟儿都断了,有一个成语叫“捉襟见肘”,说的就是他。那子贡看到原思这副模样,非常吃惊,说,发生啥事儿了呀?你怎么病成这副样子了?原思就回答说,我只是听说没有钱财叫贫,学道而不能践行叫做病,我现在是贫,而不是病。原思在这里解释贫与病的差别,实际上是讽刺子贡背弃了孔子的教诲,开始干起了货殖的勾当。因为在儒家看来,无商不奸。子贡听了原思的话非常羞愧。
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个“病”,在古代不叫“病”,在古代称“疾”。我们学过《扁鹊见蔡桓公》,他说“寡人有疾”,不说有病。病是啥呢?学道而不能践行才叫病。我们现在骂人经常说你有病啊,就是骂这人背信弃义。当一个人真有病的时候儿,我们反而不说他有病。
我们回到文本上来看。“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前后两个“之”意思不一样,第一个“之”指的是孔子,第二个“之”指的是原思。就是孔子担任司寇以后,忙于公务,家里事情很多,需要有人专门照料,所以就聘用了原思。“为宰”就是担任大管家。给他的报酬是多少呢,“粟九百”。
这个“九百”应该是年薪,不是月薪。在周代、汉代、唐代,官员的俸禄都是以粮食来计算。这个“九百”后边省略了一个量词,到底是石呢,还是斗?没有说,但是我们估计应该是斗。像这样的量词在当时人所共知,为了语言的简洁省略了,所以我们只能来推测。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里的记载,孔子的年薪应该是六万。从逻辑上来说六万石太多了,应该是六万斗,折合一下也就是两千石。在鲁国担任司寇,也就是上卿,他的年俸禄大概就是两千石,所以孔子给原宪的年俸应该是九百斗。
这个九百斗相当于一个普通官员的一年的俸禄,已经不少了,所以我们看孔子给原宪的报酬并不低。但是原宪却“辞”,没有要。孔子就说,“毋”,你千万不要推辞。就算你不需要,“以与尔邻里乡党乎”,你可以分给你周围的邻居,那些需要的人。
为什么孔子非要给原宪“粟九百”呢?因为他知道原宪比较贫困,可以说家徒四壁。我们把这一章和上一章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孔子实际上并不吝啬,他只是希望他的粮食能够给到有需要的人。公西华呢,很有钱,去齐国出使的时候,骑着高头大马,穿着裘皮大衣,根本不需要孔子的接济。而原宪生活比较困贫困,所以孔子就给的比较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充满了人文主义情怀的人,他不愿意给富有者锦上添花,而对于穷人,他愿意雪中送炭,去尽自己之所能给予必要的帮助。
孙中兴详解〔摘〕
原宪虽然没有列名“孔门四科十哲”,从这里的记载看来,显然德行很高。特别是欲望很低,只要求能温饱的“最低工资”,和上章冉求的“大方放粮给学弟”,应该够得上是个无欲的“刚”者吧?
许多人碰到薪水,都希望“多多益善”,极力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孔门中有人就会。不仅有弟子会要求自我利益的最小化,孔子在《礼运大同篇》中甚至要超越自我利益最大化,进而追求人类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多么大的气概和气度。
信仰资本主义的人不会懂的。
华杉讲解
原思,也是孔子的弟子,孔子任命他为自己的家宰,大总管。给他定的俸禄,是粟米九百。没说单位,九百斗?九百斛?不知道,不可考。总之是挺丰厚吧。原思就推辞:“太多了!老师!太多了!不要!不要!我哪吃得了那么多米!”孔子说:“毋!”不要推辞,吃不了,分给你的邻居乡党,让全村一起帮你吃吧!什么职位多少俸禄,那是有规定的。你推辞,别人怎么办?你总管是九百,假如副总管是六百。你说,老师!我只要三百就够了,这句话对于副总管来说就是晴天霹雳了。全府上下,人人心里都骂你,你还怎么领导大家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孔子看他不明事理人情,也不说破,就说:你吃不了,自己回去找人帮忙吃,反正你把你的米领走。
钱穆注解〔摘〕
粟九百:家宰有常禄,原思家贫,孔子与之粟九百,当是九百解。古制大夫家宰,用上士为之,原思所得,盖略当一上士之禄。以斛合石,一石百二十斤,二解约重一石又半。汉制田一亩收粟一石又半,百亩收百五十石,合二百斛。上士当得四百亩之粟,即八百斛,又加圭田五十亩,共一百解,则为九百斛。略当其时四百五十亩耕田之收益。
![](https://img.haomeiwen.com/i25911145/df25abd8220c0fd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