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与教育散文与随笔烟火集
为什么说管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不管

为什么说管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不管

作者: 泠风思语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11:06 被阅读20次

    生了孩子,家长就得管,最起码要管吃管穿管上学到成年。

    除了这些最基本的管,也就是责任的承担,家长还要关注孩子身心的成长,在孩子长大成人前,对孩子悉心管理。

    本文所说的“管”指的就是管理的“管”。

    对孩子的管理,从婴孩时期就开始了,无论家长自觉不自觉,都会产生一些管理行为,例如吃奶次数喂奶时间,例如定时外出活动与否,都是管理的体现。

    当孩子日渐长大,管理的内容也随之增加,例如什么东西能碰不能碰,什么话该说不该说,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不做什么,等等。

    孩子小的时候,最大的特点是只要不睡觉,就在玩。在很大程度上,玩是孩子摸索外部世界的重要表现形式。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既要鼓励孩子自由玩耍,又要主动陪孩子玩亲子游戏,与此同时立下规矩。

    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给孩子自由又给孩子立规矩,是为人父母者辩证统一的科学做法,并不矛盾。

    立规矩可以让孩子避开危险,例如电源插座的孔不能插进指头去;立规矩可以让孩子为顺利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例如懂礼貌懂合作不可伤害别人。另外,最好在孩子上学前就培养起坐得住爱看图书的好习惯。

    孩子的好习惯开始培养得越早,家长后面就越省力气。

    这方面,并不需要很多时间,更不需要强行压制。孩子小,能坐住一阵子就可以,对图书感兴趣就可以。

    家长最好的引导,就是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引导孩子像玩一样看待读书学习。孩子觉得看书学习很好玩,就会激发深厚的兴趣。

    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喜欢模仿家长,学家长的样子,假如家长爱看书,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跟着看。

    因此,对幼儿的管理相对容易,孩子出于本能就乐于关注家长所关注的内容。那么,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去希望孩子关注什么自己就先关注什么。

    等孩子上了学,到大约九岁前后,对家长各方面的依赖性还是很强,非常在乎父母的喜怒哀乐,以自己的言行是否能获得家长的赞赏为行动标杆。

    十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懂得许多事情,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会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来反观自家家长的教养方式。

    一个最明显的标记是,九岁前的孩子喜欢跟同学得瑟我妈妈怎么说怎么做,九岁后的孩子就开始交流你妈妈怎么说怎么看待你,从而开始对自家父母的管教方式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

    到了十一二岁以后,孩子进入青春前期,更加喜欢和同伴交流,同龄人的影响日渐增大,青春期的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会日渐减少,甚至会在中学时期就与家长无话可说。

    这种状态意味着,孩子长大了。许多家长会有管不了孩子的感觉,难免心生失落。

    可是冷静下来想想,孩子必然要长大成人,作为家长在尽抚养义务的基础上,不可能管孩子一辈子。管孩子的初衷,本该是为了有一天不用自己再去管孩子。

    对孩子的管,是为了有一天不再管。当孩子不用家长管而能自行在人生轨道上良性运转时,做家长的人岂不既省心又放心?

    那么,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并非无期限。

    孩子小的时候,抽时间陪伴孩子玩耍和尽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家长的责任;孩子长大之后,家长对孩子放手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负责是人生的必须。

    只不过,放手是建立在少儿期对孩子用心教育的基础上,有一天不管孩子是建立在之前有效管理的基础上。

    小时候该管孩子的时候好好管,长大后不用管孩子的时候就放开手。如果这个顺序颠倒了,亲子关系大概就会混乱不堪,甚至势同水火。

    当孩子学会了与人和平共处,后面的人际交往家长即使不管孩子也不会出问题。 

    当孩子养成了爱读书学习的习惯,后面即使家长不再督促孩子也会乐于坚持下去。

    当孩子具备了时间观念,能够自律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家长就不用再絮絮叨叨去管孩子琐碎的一切。

    许多有经验的家长都说,习惯养好了,孩子上了高中基本就不用再管。

    管是为了不管。对孩子从来不管不问的家长未免失职,对孩子一直在管的家长肯定出力不讨好。这是规律。

    高英写于2017年11月2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说管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不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zz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