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极.淡

作者: 女夭彦页 | 来源:发表于2024-10-12 01:05 被阅读0次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久居江南,私下里以为着,江南的饮食是精致和讲究的。

大凡北方人初到江南,对饮食的第一感觉是甜,并很难习惯。殊不知,江南人大多柔软,兼之食材丰富,饮食间,除了甜和精致,更讲究的是时新,春天的笋,夏天的吐婆鱼,秋天的蟹,冬天的萝卜,不一定珍贵,但合时令,是最重要的一环。

秋意浓,叶眉带回两袋鸡头米。偏我行色匆忙着,得不到闲来刻意烹饪,便随了我习惯的方便,将茭白毛豆等食材和鸡头米混和了一通乱炖,多半暴殄了天物。

我是大略知道些鸡头米的,它的大名叫芡实,芡实又分南芡和北芡。北芡多野生,入药为主,南芡是人工栽培品种,以食为主。南芡又称苏芡,这个苏指的是苏州,据说,最初从野生到人工栽培,起源地在苏州。

芡实被誉为水中生参,是指它的营养和药疗价值高,也甚为珍贵,更兼之收获采集不易,身价便很是不菲。尤以苏芡突出,重点在它是苏州的水八仙之一,是重要的时令食材,并且当季的芡实时间很短,吃货们必须把握好时机,才不致错过口福。

我很早就听说过芡实的大名,但真正认识它又很晚。原因是以前环境使然,物质匮乏,这鸡头米是难得之物,罕入平常百姓家,能品尝到它的都是以前的大户人家。及至后来,有次路过芦荡的一处池塘,发现一大片荷塘,浩浩荡荡着没有边际,那荷叶很古怪,叶面巨大,直径足有一来,呈圆形浮于水面,边缘竖起,密布皱折。花却很小,婷婷着惹人怜爱。我刻意搜索,才知道它叫睡莲,又或者说它和睡莲相近,就是人工栽培的苏芡。

如今生活条件不一样了,接触鸡头米的次数频繁起来,一旦认识,才回忆起我是早就吃过这东西的,在一些甜羹里,和着几颗桂花,香糯而紧实,却没什么实打实的味道。

芡实植株叶子极大,因果形似鸡头,食用部分比米粒大不了多少,故称鸡头米。果实有层坚硬的外壳,手工很难剥开,动用金属工具又易弄碎损坏“米”粒,加工很是不易。倒是符合了苏州人的秉性,精致。成品新鲜鸡头米洁白如珠玉,水份充盈,动辄百元一斤,是苏州人极爱的一种食材。

我把鸡头米比作未出阁的少女,娇嫩矫情,受不得半点委屈。用它入菜,自然是非常讲究的,最简单直接的做法是糖水桂花芡实羹,新鲜芡实久煮韧性太足,口感欠佳,所以最好入沸水几十秒就起锅。香甜糯,正是苏州女子的样子。

又或者和荷兰豆清炒,加入几粒虾仁,同样不可久煮,两三分钟足矣。鸡头米晶润,荷兰豆青翠,虾仁粉嫩,赏心悦目,令人食欲大开。

鸡头米,绝对是水秀江南饮食中的极简主义。

其实,其实鸡头米真没什么味道,不甜不苦不辣不酸不咸不香不腥,凭什么在江南众多食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身份尊贵呢?!

这让我想起道家的思维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这味至极处,便是淡,而芡实之法,更是得了古语之精髓。

傍晚匆忙,叶眉带回来的鸡头米我没闲暇好好料理,和着些自家田头的茭白毛豆籽一通乱煮,把少女当成了村妇对待。

鸡头米很小,用筷子得认真些方能夹住,送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味。我煮菜调料只用油盐,倒也保留了食材的原味,鸡头米的原味就是什么味也没有,除了稍许咸味。

也许还有我臆想中些微隐约的甜和若有若无的原香,又软又糯,Q弹Q弹,终究是火候掌控不好,感觉煮的有点老了。

又或者不是火候的问题,是我的牙垂垂老矣。然后,我到底该怎么评述鸡头米的滋味呢?在味极至淡之外。

曾经,我在那片浩浩荡荡的芡实田边被震撼到,还特意停下车,用手机拍了几张图片。那时手机的像素不高,图片拍得真不怎样,后来时日久了,再没找到旧图。过后再去寻那片芡实田,又忘了确切地址,没能如愿,所以,那是我唯一一次真真见识过芡实植株原来的样子。

人生也是如此,也许这是天意,只给一次机会,更会印象深刻一些。想来,也契合了鸡头米的本质,味之极,淡。

相关文章

  • 淡极始知人间味

    文/素履 故事的开头 总是这样,适逢其会 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 总是这样,花开两朵 天各一方。 ——张嘉佳《从你的...

  • 好书共读 | 自在独行(03)

    ——出游踏无名山水,省却门票,不看人亦不被人看。 ——与人交,淡,淡至无味,而观知极味人。 ——不爱惜自己姓名,焉...

  • 极浅极淡

    前几日看了沈从文先生的一短篇,叫做《静》。确切说,是细细品了好几遍。文字很淡,很淡。如同一杯微微酸甜的凉开水,稍不...

  • 极味

    朝来云雾晚来风 心霾由境不尽同 辞去黄昏潜子夜 几番相思楼雨中

  • 无题

    流水绕草舍,星光久徘徊。 山前落红叶,屋后生青苔。 陋室有天地,乾坤一尘埃。 淡极始知味,乐罢终是哀。 扬沙迷孤城...

  • 淡,而生味

    文:耳双生 昨晚,与几位老同事相聚小酌。虽在一个城市,平日里彼此见面机会也并不多,见面的频次几乎可以是以年来论了。...

  • 『淡其味』

    善保精者,必慎其味。几千年前,老祖宗就告诫我们要“淡其味”。 《黄帝内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然浓郁之味,不能...

  • 年味淡

    屋外寒风凛冽,北风刮在脸上犹如刀绞一般,万物都早早的开始冬眠。随即着春节的到来,沉浸在快乐寒假中的人们开始忙碌...

  • 年味淡

    过年是我们中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历史十分悠久,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

  • 年味淡

    不知道是因为我们这辈人都长大了,还是因为疫情影响,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甚至都感受不到快要过年的氛围,每天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味极.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dn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