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丰富程度既反映进化的高低。也标志着文明的发展。
微生物与植物是不需要语言的,他们只有应急性反应,以应对环境对自身影响。
语言产生于动物进化中。
动物受环境所迫,不得不开始群居生活,一起进行捕食、交配、繁衍等。集体中必须传递复杂的信号,用不同声音的吼叫告知同伴危险和食物,也可以用夸张的姿态吸引配偶。这就形成了语言的初始阶段。
人类是语言发展有着不同的轨迹。
不止限于生存。完成生存和繁衍任务之外,人类开始胡思乱想起来,创造出自然中没有的概念,例如孝顺、道德、神灵、国家等。这些抽象概念自然里不存在,人类不仅创造了它,还让更多人而且相信它。无用的概念越来越多,简单的嘶吼完全无法表达出来,必需有更多的复杂音调的词汇代替,于是只属于人类的,全新的语言诞生。
语言是文明发展的核心
语言使人类在生存中进行协作。依靠语言产生交流,更多人的力量汇集起来了。人类开始能能捕杀比我们大很多的动物,开始饲养牲畜,开始种植粮食。食物大量增加,人口急速膨胀。
社会形成起源于更为复杂的协作。人类开始建立家庭,出现阶级于国家,构建出社会的雏形样子。语言相较之前也更为丰富,承载的信息数量更加庞杂,不仅表达着情感,实物等信息,同时表达精神、文化、宗教等意识形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丰富的语言创造出文明。
语言也限制了文明发展
人类的想像力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是有边界的,最远的距离由语言所能理解和表达的最大范围决定。
贫乏的语言意味着想象力的局限。小说《1984》中政府对民众的思想统治的方法就是限制语言。通过大量的删除各种词汇,人们用于表达的语言单薄、乏力。对世界的理解力也就变得薄弱了,民众于是变得麻木、愚昧。
词汇量的多寡侧面反应人的思考能力。
聪明的人,语言表达中词汇量丰富。词汇量多的人,脑子里一定存储着很多概念,并且概念与概念之间也足够清晰,语言表达才能足够精确。这样的人通常情感细腻、思想深刻。
愚蠢的人可能更喜欢表达,但话语中的词汇量很少,表达也很单薄。这不是因为口才不好,而是因为大脑很少进行深度思考,很少形成新的概念。这就意味着,想象力的空间狭窄,理解力单一,思想留于表面而不深刻。
语言囚笼
网络文化横行的时代,网络语言井喷似的出现于人们的交流中,像“给力”“low”“怼”这些词语一夜之间崛起。简单、直观、重口味这些就是这些网络词汇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这些网络用语能普遍形容各种状况,像“给力”一词。可以形容人的技能娴熟,也可以形容风景优美,也可以形容食物美味,随处都可以用。导致这个词以很高的频率出现在当今的语言使用中。这样的网络用语好的一面是提高了我们语言的使用效率。
在以唐诗宋词为骄傲的中文中,我们的语言从不讲究效率,我们形容一个美好的事物绝不单单用一个词语就将它概况了,我们在主题的表达总是会进行很长的铺垫。我们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会用上大量的修辞和美妙的语句。这的确不是很有效率的表现,但也正因为它的低效,促使我们思考,理解,感受。灿烂辉煌的文明才会得以存在。
当语言似乎在被互联网驯化,语言变的直接、单一、贫乏。语言铸成成为囚笼,把我们想象力关在里面逃脱不去。最后只能像牲畜一样,放弃思考,吃喝等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