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个工作群里,一位同道谈及今天发生在中医诊疗服务过程中的事情,人多嘴杂自然也就又谈到了医患关系。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无论是媒体还是民间街坊,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一直仿佛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49246/be03f8ee397985e3.jpg)
其实,若不带感情色彩,处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其实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只不过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肯定都觉的自己委屈。其实,若能一分为二来理性分析,若能退一步看待问题,矛盾不是不可调和,只不过现在人心都很浮躁。
其实,当患者质疑诊疗、治疗的时候,应该还是因为还有不信任的因素。不信任的原因,首先还是受大环境影响。比如中医治疗宣传力度还不够深刻,大众理念根不深不强。虽说这两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大众对中医多了一些了解,但大多数还是老年人还算是小众群体。所以,参与诊疗的医务人员的有关告知、解释不到位,也可能会导致误解产生。所谓话不说不明,医务人员做宣讲时,也要通俗易懂,有些表现症状医务人员是知道的,但是患者并不一定懂得。所以,健康宣教也好,诊疗告知也好,目的就是要患者明白过程中会出现的某些具体表现,也就是要他们心里有个预期,知道有些反应是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这样就能让他们的心理预期有所降低,不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反差、焦虑恐慌质疑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49246/8bb2a636de4af64f.jpg)
所有问题两面看,甚至多角度考虑。问题不是单一方面存在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希望有一个好的结局,希望药到病除的心理都会有的。但这种心理存在有时也是一种压力,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务人员,可能多多少少会影响一些诊疗效果。医务人员提前告知的目的,就是要疏导患者部分心理压力,中医治疗最好的方式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中医治疗考虑整体观、标本兼治,所以,快与慢的治疗也有个过程。与西医对比,有时确实见效慢,但有时也有奇效。之所以有些症状西医治疗会反复,就是因为治标为主,先是控制指标。但有时指标虽然降下来了,但也会反复波动。急治标,缓治本,其实选择没有对错,但是,选择了就要相信,这样才会增加治疗的信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49246/6b31438ef7e7f445.jpg)
一直以来,社会都在提倡窗口服务满意度,其实医疗服务还真的不能看作简单的窗口服务。医患关系怎样处理、维系的好,需要医务人员专业细节多一点反思,也需要患者民众面对诊疗时的一份平常心……
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交流……未病先防,促进健康,这才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与心愿。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49246/1aec722f90672e3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