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0篇原创文章
关键词:疲劳/休息/进步
“进步的反义词是什么?”
这是前天还在上小学的妹妹问我的问题。我笑着回答“当然是退步啊。”
在湖边散步时,我脑海里冒出一句很熟悉的谚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样是来自小学课本的知识,却给出了另外一种答案。
现实中我们的处境往往就是逆水行舟,如果不进步就是退步,那么进步的反义词可以说是不进了。
这世界更新换代太快了,当所有人都在进步,你一个人在原地踏步,那么你就是退步的,进退一定是离不开参照物的。
那些在原地踏步的人们一般在做些什么呢,多数答案应该是感到疲劳然后休息,所以片面来看,休息可以说是我们前进路上最大的敌人了。另一方面,我们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我们不应该在休息与不休息的选择中成为布吕丹之驴,有更好的方法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停下来,什么样的疲劳是假疲劳,今天聊的就是这个话题。
在昨天上课前,我按例询问会员的精神,营养以及休息情况,问到她的作息时间时,我有点吃惊,她说,一般是晚上十二点睡觉,到下午五点多醒来,匆匆忙忙吃完一顿不知道什么餐的饭就过来锻炼。
即使睡觉占她了一天中四分之三的时间,她还是在锻炼中感到了疲惫。我可以确定,她的疲劳就是属于假疲劳,并且她是不需要那么多的休息时间。
包括我自己也曾有这样类似假疲劳的情况。以往常年熬夜,早晨九点起床,我一直认为自己如果不午睡,就无法继续接下来的半天的工作,直到今年的某天,我开始减少自己的午睡时间,后来甚至干脆就不睡了,我发现我的工作效率没有任何的变化,也不会因此觉得非常困顿。
相同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疲劳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年轻人表现出比老年人更为突出。
我们又如何去识别自己的疲劳是真的疲劳还是假疲劳呢?疲劳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容易感受得到的生理层面,一般表现在从事大量劳动和体力运动所产生的运动系统的疲劳感;另一个层面是来自心理层面,它对应着我们进行的繁重的脑力活动和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所带来的疲劳感。
这两种疲劳是非常常见的,也是应该停下来休息的类型,有些疲劳则是披着这两种面具混淆在我们生活中又难以被察觉到的。
其中有一种假的疲劳叫做“我认为我此时应该很累“这是典型的自我催眠。明明不那么累,心理上硬是给自己塑造出了一副自己很累很努力的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通过喘气,汗水和疲劳的神情以求得到自己和别人的认同。
最常见的就是一下午把论文写完,或者完成了一小时的PPT课件时,很多人会长叹一声,哎呀,终于做完了!然后瘫倒在椅子上,看起来很疲惫,如果同样做PPT的时间拿去玩电脑游戏,做论文的时间拿去逛街还会觉得累吗?
这种疲劳,一旦你认同自己累的信号,那你便会真的感到累。
还有一种假疲劳更不容易被认出来,它叫做“目前不值得我精神”。在每个人上学时,都有这样一门课,是自己一定会犯困的。我们当时上英语和数学课,没有一个人敢分神,那一到语文课呢,一班40几个人,大概只有五六人是没睡觉的。
为什么同样是上课,有些科目却总让人感觉到非常的困?因为你心理上对这本课程做出了评论你认为它是不重要的或者对它感到没情趣,所以大脑就会有意识的制造出疲劳感,让你去忽略这件事情,以求大脑用有限的精力去处理更多认为有价值的信息。
当一个人没有确定的目标和人生追求时,这种假疲劳几乎会占据他生活的全部。
值得一说的是每个人其实都拥有更巨大的潜力,我们体能上的疲劳,往往也带着欺骗。在长跑运动时,运动员总会遇到一个极点,极点的表现就是:完全迈不开腿,呼吸跟不上来,身体异常的沉重,如果当时停下来就很难再跑起来了。如果继续前进,那么极点现象很快会消失,身体开始变得轻松,呼吸也顺畅。
这一种强烈的主观疲劳感,也来自于大脑的自我保护,但大脑发现你的身体能量被大量消耗,它就会迫使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来阻止身体继续活动,从而保存生存的必须能量。
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觉得累的时候,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1.是否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浩大的工程?
2.是否对当前所做的事情没有太大兴趣?
3.真的累到一秒钟也不能坚持了吗?
不管如何,当你开始觉得累的时候,你需要做三步,第一步是在疲劳感升起时,辨认出他们是否是假象和惰性。
第二步是试着去改变休息的形式,并不是说一定要躺下来睡觉才是休息,但你写作业一小时后画画半小时也算休息,当你坐着办公一小时后站起来跑步也是休息。
最后是训练自己专注,全心全力投入工作中不被任何事情打扰的能力。
请记住,你的疲劳感有时候只是自我催眠,或者打大脑的一个欺骗信号,而这些都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
—end—
推荐书:《4点起床》
这一本书给我们推荐一种全新的生活作息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早晨的时间完成一天中的全部工作,通过早起改造我们的生过模式,带来更多可能性。
微习惯
每天健身40分钟
打卡第1天
每个月养成一个习惯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03529/d80050d18d3cfb1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