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道德经道德经感悟
积累篇01 第64章 其安易持

积累篇01 第64章 其安易持

作者: 道桩君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11:35 被阅读3次

    小编按:黄晓明老师结合自身20多年的学习经验,将《道德经》八十一章重新编排整合为十讲。第一讲为积累篇,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金句入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在积累中不断与经典对话,逐渐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也是以第64章作为道德经第一讲第一章的原因。本章主要讲积累和过程控制,注重无形的征兆,将问题解决在形而上的初始阶段,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对我们做事、做成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道德经》第一讲:积累篇  01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pàn)

    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

    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jī)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

    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绎    读

    其安易持:当局面处于安稳的时候,容易保持。 

    意思是,当事物还处于安定的局面的时候,这个时候容易保持。事物的发展有拐点,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有拐点。下降或者上升,都能看到拐点。比如电子技术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智能手机出现了,于是世界随之进入拐点,迅速发展到现在大约十多年时间,人类社会日新月异,处于真正的移动时代了,互联网+一切东西。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处于互联网+传统文化的阶段,文化传统的微信公众号也会在未来粉丝数积累到一定程度,进入他的拐点。我相信并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那么下降也是如此,我们不要让他下降到拐点再为。好比身体、家庭、工作、人际关系,在处于安定、稳定的情况下,这个时候为之,就能保持住还能不断上升。进入拐点就难了,关系破裂就难了。想回到从前,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且也不可能。学习文化传统,感应到大道了,自然在神上能安定了,内心的噪音小了,氣自然就和,身体状态也就能维持并不断上升。我相信读经是大医治未病,是给全世界人民开的一副良药。其实国外人甚至比我们还重视。

    其未兆易谋:当征兆尚未出现的时候,容易筹谋。

    这个兆,是指的形而下的可见的征兆,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假设无形的氣象已经兑现到了形而下的现象了,这就不容易谋划。那么,未兆,指的是还在形而上,还没有到喜怒哀乐等形而下的表现,或者自然的一种表现,这个时候就容易谋划。那如何感受到未兆呢?自然是内心的无形的感觉,如10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这个玄览返观到的。 

    其脆易泮:当事物还很脆弱的时候,容易消融。 

    这个脆,在76章还出现过一次: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草木初生的时候,柔脆指多汁,对冬天到了,失去水分枯槁的状态。所以,脆,指的是初始的状态。其脆易泮,指的是事物在初始阶段容易消融、化解掉。好像是一个人刚有点什么不好的想法,这个时候就容易打消他的念头。 

    其微易散:当事物还很微小的时候,容易打散。 

    这两句说的都是事物处于形而上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容易做到化解。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樸。这就牵涉到了具体的变化过程,是圣人反观到他修之于天下的形而上的变化过程。圣人是不做大事的,在很细微的时候就为了,以此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前四句话都有个易,容易。为什么不在最容易的时候去为呢?不要把事情变得不可收拾,再去为,这就晚了。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还没有到形而下的时候,就要开始作为;还没有形成乱象的时候,就要开始治理。 

    这句话是给前四句话做个结论。未有,不就是无吗?所以无为的标准定义,就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还没有形成乱象的时候就治理了。政善治,就是要治之于未乱。 

    这个思想在传统经典之中是一脉相承的,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氣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错过、失去容易治理的时机,所以晚了,败了。 

    后面三句话,是中国人耳目能详的千古名句,传颂至今。讲的是什么呢?具体做事的三个案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的大树,是从小小种子发芽长成的。 

    毫末指的是种子,萌芽,非常小的一点点;合抱之木我们是可以算出他的直径的。一般人的合抱的臂长等于身高,平均身高1.7米,除以3.14,直径大约54cm的样子。这样的树木大约要10年时间才能长成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十年树木。这里理解,做事情,一个是要有时间,有耐心;等到收获需要岁月的情怀,阳光雨露雷电风霜的洗礼;也要在幼小的时候耐心呵护、陪伴。

    也要理解十年功成。修道、学个具体技术,有个10000小时定律,分解在十年,每年1000小时;分解在每一天,平均下来,3个小时。所以我们读经也好,学技术也好,站桩也好,要有十年功成的决心,心无旁骛地不断积累,到时候就成了。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九层的楼台,是从一筐筐土开始叠成的。 

    根据说文解字注,累土,一层层土,有条不紊地堆叠。高亨认为,累通蔂,也就是草编的筐子;其实南方多竹,所以累,还可以通䉂,竹筐的意思。竹筐的编织有点像是衣服的经纬,所以下面有个绞丝。过去我们还是用竹筐来挑土,直到现在有了大型的机械,才变得简单多了,能搞大型建筑了,也不需要多少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不知道进入了多少个拐点。这一句,讲的是积累。 

    那九层之台呢?我们理解,九层之台需要蓝图,不能边施工边设计,在一开始就要内心呈现出蓝图,做好远景规划,再按照细节有条不紊地堆累而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远行,是从一步一步每天走完的。 

    千里之行指的是人生要有目标。那么行什么?目标是什么?善行无辙迹,行于大道唯施是畏。所以这个千里之行,不是一般的走路,而是行于大道,目标远大,但是又具体。始于足下,指的是把握每一天每一刻,都要行。所以这一句话就把长远目标和活在当下结合起来,而不偏执一端。圣人立言,的确是善言无暇谪。 

    以上3个举例,讲过程,讲当下;有开始,有终点。并且每句话立意不同,启迪后人。 

    为者败之:在有的层面上为,其实已经败了。 

    这个为,指的是有为。为,没有特指时候,如:为无为,则指有为。 

    执者失之:捕捉有形的现象,已经失去时机。 

    执:甲骨文,右边是人,左边为手铐,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说文》:执,捕罪人也。如果没有特指,执,指有执,即只懂得抓到了有的层面的形而下的现象等。失:失去事情尚处于形而上阶段所以容易解决的时机。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圣人,是得一者、得道者。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昔之得一者。道和一为无。所以圣人,能把握住无形的征兆、未兆,重视内心宠辱的感受。

    无为故无败:在无的层面上为,就不会做坏事情。

    正因为无为,也就是为之于未有,这样就不会把事情搞坏了,败了。

    无执故无失:捕捉无形的征兆,就不会失去时机。

    两句联系在一起看,看到失败。现代汉语往往是把两个字叠用成词组,其实,失败是落在败上,重点在败,不在失;而败的原因是啥?失。失去了前面四句话讲的容易作为的时机,所以败了。因为失所以败:失败。

    我们做事情,是抓有,还是抓无呢?越是高的级别,越是注意无,注意抓精神层面,讲情怀,讲愿景,讲理想。在精神上认识上战略上把握住方向,统一思想、认识、人心,要把组织内部所有人、关键人的心氣统一到一起。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大公司的领袖,在关键的时候要出来统一认识、把握方向,这样就一下子顺利了,这个就属于精神领袖。圣人也是一样。 

    熟悉《道德经》之后还会有个联想: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所以无执故无失,也可以理解为无形的网,抓在了手里,一网打尽,一个都没有失去、跑掉,控制力很好。这个也是我灵机一动,不知道啥时候就想到了,形成了联想。《道德经》我基本上都是这么熟读背诵而后自然的领悟。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百姓做事情,经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败了。

    上面讲的是圣人。这里,民与前文圣人相对,《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民不懂无形的征兆,不理解无,没有天地之心,遑论大道。

    人呢?也分大人、小人;还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分。那么我们逐渐就能理解,民,不懂氣化,不懂无,所以他不懂未兆,只知道用眼睛看耳朵听,所以,对无形的征兆不懂,甚至到了事情已经有很明显的现象了还茫然不知,就好像是别人对你忍了很久了自己却不知道,就好像是看不懂别人的眼神,听不懂别人的话外音,这就难办了。所以事物已经明显进入拐点,看上去都几乎要成了,结果反而败了,衰败了。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圣人到结束都像开始一样慎重,自然就不会有做坏的事情。

    本句呼应“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三句都有开始,有当下,有目标,有始终。所以这句话讲的是过程的控制,做事有始有终,且能做成,关键在于,从开始到结束,始终谨小慎微,把握未兆、无为;没有失,所以没有败。把细节控制好了,也就不容易做坏这个事情;有啥不对的萌芽,就要及时消融掉。我们经常讲的失败,主要是败的意思。这个失,大家要注意,指的是不要漏掉什么。

    这一章很重要啊,大家细读会收获很多,讲的很细致很具体的做事情。所以我们十讲的第一讲的第一章就是64章,学了很容易用上。当然深究,则奥义无穷,深入到了形而上的细微层面。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所以圣人感悟到这些道理之后。

    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喜欢百姓没兴趣的东西,不贵重难得的东西。

    感悟到了无的奥妙无穷,微妙玄通,那么他就对形而上很有兴趣,这个形而上是老百姓、民没兴趣的,但是他有兴趣,欲不欲。大家都喜欢难得的物质,外在的东西;他不喜欢,注重形而上。圣人不贵难得之货,贵什么呢?贵食母,贵以身为天下。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学习百姓不学的东西,用来纠正众人的过失。

    所以他学百姓不学的,也就是学习形而上的真知,感悟形而上,也就是为道,这样在关键时候才能纠正大家的过失,纠偏。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把握万物的自然本性,辅助之而不敢妄为。

    自然,指万物(包含万物之灵,人物)本来的样子,内蕴的规律。万物都有它的自然、特点,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不能违背,但是可以辅助,适当的点拨下,让它走到正道。而不敢为,指的是不敢违背万物的自然妄为,可以采取无为的方式,不言之教。

    我想这一章我们已经学得很深入了。再多的内涵也等待大家去发掘吧。

    本 章 重 点

    1、积累:人生需要未雨绸缪,在树立长远目标如“千里之行、九层之台、合抱之木”等同时,还要注意活在当下,每天积累一点点,日积月累。

    2、过程控制: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之中的危险的微妙征兆,消弭于无形,才能保证事情做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积累篇01 第64章 其安易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uu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