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万卷好书读书会小说的各种小说我也爱写小说
《道光平叛》No.20 深夜突围,迷路走失,绝望中幸遇麻衣老丈提

《道光平叛》No.20 深夜突围,迷路走失,绝望中幸遇麻衣老丈提

作者: 北京文元 | 来源:发表于2019-08-01 06:37 被阅读787次

    文 / 文元  编辑  / 夜阑


    No.20/第九章 /2

    第九章 败军之将 犹可言勇(之二)

    道光六年夏六月,烽烟又起,张格尔第三次入卡作乱。清军在喀什噶尔城外与叛军接仗,结果损兵折将,几乎全军覆没。就在清军群龙无首的危难时刻,随军征战的额尔古伦毅然担负起指挥全军的重任,率五百锡伯、索伦官兵与叛军展开激战。

    常言道:杯水车薪,安能灭乎?额尔古伦以区区五百兵力,当此百倍蜂起之悍匪,激战四五昼夜,终因众寡悬殊,人马困乏,渐渐不支。一百五十名锡伯士兵战死沙场,幸存者肝肠寸断,泪流满面,且大多身被创痛,备受惨苦,然裹创奋击,仍作殊死一拼。

    当时,喀什噶尔城已被叛军团团包围,额尔古伦被阻隔在城外,无法入城。遥望喀什噶尔方向火光冲天,那是张格尔正在纵容部下烧杀抢掠,锡伯官兵个个咬牙切齿,义愤填膺,但终究无力回天。

    额尔古伦意识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唯有夺路突围,否则,将无一生还。于是,他带领幸存的三百五十名锡伯、索伦战士,还有从战场上聚拢来的数百名察哈尔、厄鲁特营士兵,果断突围。

    原书图片

    那是一个乌云翻滚的夜晚,额尔古伦探寻到一个叛军防守相对较薄弱的突破点,他身先士卒,突营闯阵。黑暗中,听到一个贼将在咆哮督战。千钧一发,生死关头,额尔古伦弯弓搭箭,循声一击射杀之。叛军登时陷入慌乱,额尔古伦乘机杀开一条血路,独领残兵,突出重围。

    然而,侥幸脱险的官兵却全都跑散了,三五成群,落荒而逃,就连额尔古伦与他自己的儿子也失去了联系。而且,行至中途,额尔古伦又迷了路。

    夜宿三仙洞

    那是一个漆黑寂静的夜晚。黑暗中,伸手不见五指,什么都看不见。他呼喊,山间回荡着自己孤单的声音;他前行,四周一片漆黑,不知路在何方。那是怎样的一种悲凉呀?没有一丝光亮,没有一线希望,他枯坐在冰冷的岩石上,瑟瑟发抖,孤寂无助;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呀,是去、是留?是存、是亡?他无助地瘫倒下去,心中只剩下精疲力尽后的绝望。于是他闭上眼睛,迷迷瞪瞪昏睡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半梦半醒之间,前方忽然闪现出一盏灯光,亦幻亦真,渐行渐近。那盏灯,犹如寒冬里和煦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那盏灯,又像是一面刚刚拭去灰尘的铜镜,映带着希望;那盏灯,把他的全身都照得通透明亮,精神为之一振。他马上站起身来,迎着灯光走去,仅几步就到了跟前。

    原书图片

    原来是一位提灯的老丈。老丈身披麻布长衫,其貌不扬,似乎正在等着他。见额尔古伦走近,便轻声说:“跟我走吧。”于是跟着那亮光,踯躅前行。又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片刻间,一个山洞突兀出现在眼前。额尔古伦急步走近,定睛观瞧,但见上书“三仙洞”。这真是一处可供遮风挡雨、暂且落脚歇息的好地方。他带着无比感动的心情,想起了这一夜的无奈与幸运,想起了那位执灯引路的老人,莫非是引路神?当他回头再要道谢时,老人却不见了,只剩下那盏灯,仍旧熠熠生辉……

    不久,那些在突围时被打散的士兵们也都鬼使神差般陆续会集过来,尤其让额尔古伦感到欣慰的是,没想到在幸存者中还能见到自己儿子萨凌阿。众人告诉他,谢天谢地,多亏有土地神的救助,这才使我们走散后又重新团聚到一块。

    以上情景颇具神奇色彩,但它确实记录在锡伯族史诗《喀什噶尔战记》中。这些诗句是这样描述的:“幸遇途中引路神,乌夜辛勤把路点。多亏又有土地神,挽助散兵重团圆。苍天有眼赐恩运,八百官兵聚一团。”

    当下,额尔古伦清点人马,连兵带将总共八百人突出重围,其余都战死沙场。具体情况是:锡伯、索伦士兵150人为国捐躯,350人冲出重围,加上还有察哈尔、厄鲁特营士兵450人冲出重围,总共有800名官兵生还。

    当晚在三仙洞过夜。疲惫不堪的士兵们相与枕藉,倒头便睡,洞内很快鼾声如雷。

    然而,额尔古伦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立在洞口,洞外万籁俱静。下一步何去何从?这让他思绪万千。他时而垂首沉思,时而仰面长叹。眼前归宿向何处?愁云片片头上翻。

    冥思苦想一宿,仍没理出头绪。难道听凭命运来搬弄?额尔古伦心有不甘,胸中焦虑似火焚,愁容满脸回洞中。

    刚刚睡醒的八百官兵齐仰面,连连请求总管带他们返回阿克苏城,然后再作别样筹算。

    额尔古伦巡视着众官兵,强忍悲愤,毅然决然地讲道:“战争是残酷的,而且痛苦无边,返回阿城并不等于减少了风险。就眼下这光景,即使是侥幸回到阿城,我等官兵也没有功名与脸面。最好还是放掉幻想,不要心念半个侥幸。今日细细想来,倒不如抛头颅、洒热血,就地与贼拼死一战!”

    八百官兵一听,情急如火,再三哀求额尔古伦:“大人您如果决意不回返,那么日后大计如何办?大人您若要可怜我们这些兵勇,那么,还是指点出一条生路来吧!如果我们能活着脱离险境,那么,我们一定能生存下去,返回家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面对着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额尔古伦凝思许久,内心极为惆怅,他为难地告诉大家:按大清律例,临阵脱逃者当斩!

    众官兵仰面注视着额尔古伦,仍在纷纷哀求转返回撤。额尔古伦为情所迫,五脏俱焚:形势危急不容缓,岂能坐待共遭难?为保残余再周旋,撤出据点避敌眼。此非贪生非怕死,韬略避锐兵计缓。

    东方既白,额尔古伦最终决定撤返阿克苏,一切后果由他一人承担。

    途中历尽千辛万苦

    额尔古伦率八百士兵踏上了艰苦卓绝的漫漫征途。他们共同勉励,排除万难,穿越戈壁荒漠,翻越崇山峻岭,披荆斩棘,一路向东行进。

    伴随额尔古伦出征的铠甲早已破碎了,上面留下累累刀瘢箭痕;部分士兵的马匹、弓箭、刀枪等早已不知去向。突围时官兵只带了几天的口粮,开始四五天沿途还有水喝,干粮尚可充饥,可出发四五天后,他们所带的干粮全部吃完,途中无水,饮食断绝,官兵们饥肠辘辘,口干舌焦,有人倒在路旁。

    额尔古伦异常着急,派人四处寻找水源,好不容易找到一眼泉水,解决了饮水问题。接着,他们在断粮的极度困难下,为了生存,只得忍痛杀死战马,烤马肉充饥,将马皮做成皮囊驮水,以便途中饮用,甚至到了后来,把马骨碾成粉、把马皮煮了用来果腹。这正如额尔古伦事后所感叹的那样:“我残生官兵,身躯纵如铁石之坚,而食不加钢,其奈饥肠何?日夜巡警,以死马为食,粉骨煮皮,甚于尝胆!”

    由于战马全被杀光食尽,官兵只得徒步行进。天气虽已入秋,但南疆地区白天仍旧酷热难耐。官兵白天行军消耗体力很大,又因口渴消耗掉大量饮用水。为了节省用水和减少体力消耗,于是改为昼伏夜行。

    夜间行军,山谷间传来猫头鹰的阵阵啼叫,这悲切的啼叫声,声声催人涌动思乡的愁绪。官兵们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与无助的妻儿,心如刀绞,泪流满面。饥寒交迫又使他们浑身发抖。一路上,官兵们咀嚼着烤得焦硬苦涩的马皮,能有几人将其嚼烂?怎奈饥饿已让大家眼冒金星头发昏,只有含辛茹苦强吞咽。

    自古逃难多艰险,血泪将尽苦无涯!最后,全军彻底断粮断水,遭遇到出发以来最严重的危难。

    腹内饥肠辘辘,口中焦渴生烟,人类忍受饥渴的生理极限已经降临,而目的地仍遥遥无望,唯见茫茫戈壁横阻在眼前。大家眼前发黑,堪堪毙命,恍惚坠入阴曹地府。就在这绝望的一刻,乌云顿布天地间,苍天有眼显灵验。一道闪电划过夜空,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那些被吓破胆的鸟兽,竞相逃入山林里躲藏起来。雨水冲刷着沙石,滚淌如注,将沟壑转瞬变为池沼。只见八百官兵在雨中挣扎着,在泥泞中跌倒又爬起,向着上苍欢呼雀跃,仰面张大嘴巴,就像缺氧的鱼儿浮出水面那样,喁喁翕动,雨水如蜜露般涓涓流进腹中,却觉得总也装不满……

    移时,骤雨渐歇,碧空如洗,一行征雁横空飞过。八百官兵仰天合掌,顶礼膜拜,感激龙王拯救危难,感谢苍天大显神灵,举目望断南飞雁,一线生机浮心间。

    苍穹下,莽原上,队伍沿着崎岖坎坷的羊肠小路,继续行进。他们忍着饥饿、疲劳和创痛,缓慢但却不停顿地向前走着……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订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光平叛》No.20 深夜突围,迷路走失,绝望中幸遇麻衣老丈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zy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