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经意的言行,可能给我们极大的教育。
只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人生导师。
孩子档案:沐瑾,女宝,生于2016年某月某日,猴子一枚。
哲理一:我与你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事件:
一日,沐瑾玩着玩着,跑来找我。
左手拿笔,右手拿黑白擦。然后用手背敲旁边的桌子,说“这,这”。
我不太懂她的意思。
然后准备帮她把手里东西放桌子上。她表示,不。
我问,是要爸爸坐桌桌上吗?她表示,不。
看我不懂,她只得放下手里的笔。然后拿着我手里的手机,放在了桌子上。
接着把笔和黑白擦给了我。我才领会到,她让我放下手机,带她画画。
思考:
从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现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手机。
饭桌上,大家言语不多,抠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的尬聊着。
风景区,欣赏风景的人不多,用手机拍照的不少。
有时候,我们确实利用手机办公,或者学习,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拿来娱乐。
我们习惯,去网络围观点赞,却忘记给身边的父母盛饭,忘记给妻子或者丈夫一个拥抱,忘记陪孩子去玩耍。
手机诚好玩,陪伴价更高。
哲理二:看透不说透,方显肚量与胸襟,必要的时候,配合演出又何妨。
事件:
孩子手里拿着雨花石,跟我说,爸爸,没。
就是告诉我,石头不见了,让我找。
很明显孩子右手握着雨花石,我不忍心,直接揭穿。
我选择了要看他的左手。左手没有,她很得意的笑。
我说,一定在右手。然后指指她的右手。
她,摇摇头,发声,嗯唔……
然后偷偷把石头放在了屁股后面。
我尽收眼底,但是,依旧去看了他的右手。
显然,没有,我依旧假装很诧异。
她得意之后,我才从她屁股后面找出了石头。
然后,这个游戏又继续了好几遍。
我们为人父母,并非想欺骗孩子,而是希望激发孩子的思考和想象力。
思考:
所谓人至清则无徒,事事人人都戳穿,那你一定会没几个朋友。
曾经当过几年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对所属的员工已经有所了解。
谁有什么优点,谁有什么缺点,谁爱耍耍小聪明,谁爱偷奸耍滑,其实都已经很清晰了。
但是看透就一定要说透吗?
我们的管理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最大的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然后给公司带来最大的利益。而不是把每个员工都镶入相同的模子,让他们变得一致。
所以我们要允许每个人身上有所缺点,在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的时候,一点点毛病是可以允许的。
事后,我们可以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告诉他,其实你知道他的那些小动作,没有当面戳穿是因为希望他能更好的工作。
这样他也会明白你的苦心和善意,从而他会对你更加的钦佩和忠诚,工作才能更加的尽力。
哲理三:别人说说而已,当真你就输了。
事件:
下午,我把孩子叫起床,把尿,她不愿意拉。嘴里还说,没。
我知道担心她有,于是,裤子半挂在她腿上没有穿起来。
抱着她,去厨房喝水。喂她一口,她扭过头,不喝。
然后,一泡尿喷涌而出,一米多,拉在了厨房里。
这是比较幸运的,更多时候,孩子在你把尿的的时候说“没有”。
等你走开一会,她就站着或者蹲着拉在裤子里了。
明知道,孩子起床后,会有尿,却信她说,没有。
思考:
23岁一场酒局,桌上一位领导助理,说我们年纪相仿,我很欣赏你,认你做弟弟吧!我很开心的答应了,端起酒杯,敬姐姐!
过年了,我想,给那个姐姐打电话、拜个年吧。我姨娘(当时她在场)说,人家说说而已,你还当的真?当时,并不以为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自然懂了。
人家逢场作戏,我却信以为真。
很多时候,别人说说而已,我们也不必当真。
世界没有那么单纯,人性没有那么简单,认清事物坏的一面,才能更好的去享受好的一面。
哲理四:父母的恩爱,是孩子受到的最好的教育,爱孩子时,也别忘了爱枕边人。
事件:
我带沐瑾去接宝妈下班回家。回来路上,宝妈抱着沐瑾,亲了她一口,又要孩子亲了她。
然后,宝妈让孩子亲了我。我说,沐瑾,看爸爸亲妈妈。
然后亲了妻子脸颊。沐瑾从未见过我亲妻子,愣了会。
然后一手把着妈妈的脸,一手把着我的头,说,“妈妈”。意思是,要爸爸亲妈妈。
我亲了妻子一下,我和妻子哈哈笑,沐瑾也开心的一遍用手划脸,一边说羞羞脸。
后来,每次我们三人一起走路。妻子亲了孩子,孩子都会记着,要爸爸亲妈妈。
2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亲亲是表达爱意的方式。
思考:
有一些夫妻孩子出生后,感情指数急剧下降。
带孩子的一方,把精力都给了孩子,对另一半少了关注。
如果另一半不够理解,就会觉得被冷落了,不适应。所以摩擦不断,然后感情开始走下坡路。
两人世界变成了三人世界,需要去重新平衡。
父母恩爱,会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给予爱、表达爱,掌握丰富的爱的语言。
所以别让自己,或者孩子,失去了爱的能力,才知道后悔。
哲理五:生活节奏太快,我们要学会停下来,看看风景。
事件:
一日晚归,孩子听见有烟花的声音。由于高楼遮拦,看不到,但是她一直循声而望。
终于在楼宇空隙之间,她看到了飞天散落成花的烟火。
她说,爸爸,停。我靠边停了车,她盯着烟花,不时发出“哇......”
思考:
为了生计、为了前途,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步行、奔跑、乘车,速度越来越快,沿途风景依旧,但我们已经无暇顾及。
有多久,没有停下来,陪家人散散步谈谈心?
有多久,没有停下来,陪爱人看一场电影?
有多久,没有停下来,计划一次家庭出游?
我们要始终记得,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幸福快乐,但幸福快乐不是到终点才有,沿途也很多。
所以,有机会,就停一停,看看路边的风景。
要想从孩子身上学到东西,我们也要摆正好心态,摒除“小孩子懂什么”的错误想法。
认真的品读孩子的言行,这样,我们才能跟着孩子一起成长。
我的文集:
网友评论
比如真、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