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不会忘记那个杨晓乾。北京之行,先是狂喜,然后是巨大的失落,最后才又柳暗花明。这一切搞得周弘莫衷一是而又哭笑不得。但北京之行还是很有收获的。北京之行的最大收获是,周弘又一次获得了治好婷婷让婷婷进入普通小学的决心。而如果不能进入普通小学,周弘也想好了,他就准备以家庭教育的方式达到让女儿完全康复的目的。因为在这之前,周弘所做的也就是一种典型的家庭教育。如果没有做父亲的一腔爱心,如果没有一个父亲持久而耐心的摸索与引导,想要把女儿教育好,也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如果想要让女儿走进正常人当中,走进主流社会,女儿的心将会很闭塞,因为她不可能永远只在父母的身边生活,她必须要有自己的生活,也必须要以这一单个的个体去面对我们的社会。所以,周弘无论如何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付出一切努力让女儿进入普小念书。这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在阅读过那么多教育理论的书籍以后,周弘对这一点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现在要做的是让女儿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可以和其他孩子一致的地方,甚至找到超过其他孩子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周弘知道他和他的女儿都无法回避杨晓乾这个人。
从北京回来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周弘都在想着这件事。和杨晓乾相比,婷婷的听力不如杨晓乾,婷婷的普通话也远远不如杨晓乾,难道婷婷身上就找不到一点超过杨晓乾的地方吗? 在思考着这件事的时候,周弘也没有停止对女儿的正音工作。
周弘每天挥汗如雨地教婷婷正音。那个夏天,窗外烦人的鸣蝉与枯燥的汉语拼音充斥了周弘的整个生活空间。那个夏天,周弘也在苦苦思索着女儿超过杨晓乾的地方。他要发现这一点,这对建立起自信来是很重要的事。自信这东西真的很怪,人就是不能缺少它。于静说得对,这比为孩子治疗更重要。
现在,到了学数学的时间了。
周弘为女儿制订了作息时间表。从北京回来之后,他就为女儿制订了作息时间表。他要让女儿知道时间对她的重要,他也要让女儿知道,自己现在要干什么。对女儿来说,时间已经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她已经比其他孩子少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了。他要帮女儿把过去丢失的时间找回来。周弘为女儿制订作息时间表一直制订到女儿十多岁。每年,甚至每一个时间段,周弘都为女儿制订出不同的作息时间。周婷婷的生命历程中充满了这样的作息表。都是老爸爸周弘为她制订的。
1986年夏天,周弘为女儿制订的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
6:00─ 6:30 起床
6:30─ 7:00 吃牛奶 早餐
7:00─ 8:30 学汉语拼音
8:45─ 9:30 舌头操
9:30─ 10:00 打牌 学数学
10:20─ 11:25 读《365日故事》或世界著名童话
11:30─ 12:30 中饭
12:30─ 2:30 午休
2:30─ 3:00 学汉语拼音 识字
3:00─ 4:30 游戏
4:30─ 5:30 自由活动
5:30─ 6:30 讲故事、朗诵儿歌给家人听
6:30─ 7:00 看儿童电视 晚饭
7:00─ 8:00 看电视,与爸爸一起向播音员学普通话
现在是9:30,到了打牌和学数学的时间了。婷婷学数学的方式之一就是打牌。这是做会计的妈妈发明的方法。妈妈基本上包教女儿的数学。婷婷的四则混合运算已经相当不错了。
打牌的有爷爷、奶奶、婷婷、周弘。
打的是24点,看谁最后赢的牌多。谁先将各人所出牌面的点数先计算得到24这个数,谁就是赢家。但要求也比较严,四个数,每个数只能使用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第一轮出牌,四张牌是10、10、2、8。
奶奶先算了出来: 10+10+8÷2=24。
后来,大家碰到了一个比较难的题目,四个人都抓耳挠腮。周弘一个劲地说:“太难了,太难了。”
那四张牌是6、7、8、10。
几个人除婷婷之外都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只要周弘说这道题目太难了,那么这道题目就让婷婷去想去做,等她做起来后,就趁机夸奖她一番。这是周弘想出来的点子,目的是要让婷婷不断地建立起自信来,让婷婷意识到自己不笨,也不比别的人差。
婷婷不讲话,眼睛死死地盯着四张牌。婷婷想了很久,眼睛一亮,说道:“有了,我已经算出来了。”
周弘笑着说:“婷婷说,怎么样才能得到24?”
婷婷说:“用10减去7得3,再用6减去这个3,也得3,3 再乘以8不就是24吗? ”
“哇,婷婷了不起!”爸爸和爷爷、奶奶都伸出了大拇指。
另一轮看来已经没有希望算得出24点的四张牌分别是6、7、8、9,婷婷捏弄着自己的指头,最后竟然也算出来了。这次婷婷还竟然用两种方法得出了答案。这让周弘突然想到了一点,婷婷有超过杨晓乾的地方:婷婷的智力开发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正常儿童,当然也同样超过了杨晓乾。周弘觉得,要想使婷婷在其他方面超过杨晓乾也绝不是什么神话。至少,周婷婷能够达到杨晓乾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