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二辑第17一18节
我们在实施奖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进行合理的奖励。分辨清楚哪些要求是可行的,哪些要求是不可行的,不可行的要求坚决不能答应。因为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只会助长孩子的坏行为,而不会养成好习惯。同时奖励要注意多样性,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合理利用变化的间隔强化方法,给孩子们喜欢的不同类型的奖励物,会产生改造其行为的巨大力量。
巴纳姆效应反映了个体在进行自我知觉,即了解自己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这也就是有时候我们人为什么会盲目的去相信算命先生的天书的原因。而作为老师,我们不妨借助巴纳姆效应的东风,综合一下学生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然后和学生来一段推心置腹的谈话,也让学生惊叹一下老师的"料事如神″,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立刻拉进了,再深入做工作也就容易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