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俶真训》:“虽有羿之知,而无所用之。” 汉 高诱 注:“是尧时羿射,能一日落九乌。”
《淮南子》中的“九乌”意指九个太阳。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因此以乌指代太阳。那这里的日落九乌就是一日之内射落了九个太阳。
张岱的《夜航船》中却说:“乌最难射。一日而落九乌,言羿之善射也。后以为羿射落九日,非是。”
飞禽中,乌鸦最难射杀。一天射落九只乌鸦,是说后羿非常擅长射箭。后世认为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并非如此。张岱认为“日落九乌”是“一天内射落了九只乌鸦”,后世认为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是错误的。
孰是孰非?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他们一个是从神话角度,比较主观;一个是从事实角度,比较客观。
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对超过自己认知的自然现象,他们只有借助神话来解释。从他们对“日落九乌”的解释可以知道,远古时代,天气很热,热得好像同时有十个太阳挂在天上。他们想摆脱这种热,于是就创造了一个善射的英雄后羿,让他来完成他们的愿望。
张岱的认知比较客观,看起来似乎更合情合理。但后羿本来只是神话中的人物,他的存在只是主观的创造,如果用客观的视角去审视他,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最初意义。
我们不能否定《淮南子》中的说法,也无需否定张岱的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唯有如此,文化方能百家齐鸣,百花齐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