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个体迅猛崛起的时代。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接受或者不接受。在最近这一两年里,我们看到了太多这样的现象,一个人的力量,也足以颠覆那些曾经让我们仰视的大组织。
微博上,微信上,知乎上,今日头条上,各路直播平台上。你都会发现一些大V,他们占据头部资源,获得大量粉丝,自带汹涌流量。如果你细细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个体产品化。
他们自身,就是一件产品。
红极一时的papi酱产品的本质就是有价值、可复制、可交易。只不过,以前我们把产品简单理解为商品,理解为工业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东西。而很少想过,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产品。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下个体崛起发生的背景,为什么以前这样的现象没有发生?
原因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自从iPhone发布以来,人们突然发现,原来手机还可以这么用。它不仅是个通讯设备,更是我们的贴身助理,后来,随着运营商网络的完善,网速的提升、流量资费的下降,以及手机行业不断的技术进步,到今天,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最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了。
今天,你不带钱包没关系,但是你忘了带手机,可能就会非常非常难受,甚至寸步难行。
我身边有些朋友,出门必须开导航,付款必须微信支付宝。
而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就在于移动。我们都知道,商品因为流通才产生价值,而在传统PC互联网年代,线上线下其实分的是非常开的,你在电脑面前,你也就在线,你关掉电脑上床睡觉,也就下线了。但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是在线的,Always online。
就好比在路都没修好的情况下,你开再贵的车也是白搭,你的豪车,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得到。
而移动互联网,就好比高速公路,现在路有了,还很宽敞,你可以在这条路上任意驰骋,不再受限。
所以,今天你写了一个段子,一篇文章,拍了一段视频,录了一首歌曲。理论上,你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出去,如果很有趣,或者很有价值,那些接收到的人又会进行二次分享,这么发展下去,就会有很多人接受到了你的作品,认识了你这个人,你的价值自然就浮现出来了。
移动互联网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抹平信息不对称,彻底优化信息的传播路径。
原因二:移动支付的成熟
大家肯定听过这句话:中国有十三亿人,如果每人给我一元钱,那我就是亿万富翁了。
在以前,这当然是笑话。但是现在,这好像已经不仅是一个笑话那么简单了。
微信和支付宝在移动支付上的快速发展,到今天已经很成熟且深入人心,很多早点摊甚至都支持用这两个APP收钱了。过去你交个水电费都要去银行排队,今天躺在被窝里,用手机就可以轻松完成。
更关键的是,行动影响想法,移动支付的成熟,也影响了人们的支付习惯。
线上支付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捷性,让人们一旦用过就再也停不下来。
现在,海量的人群,和他们口袋里的钱,离你前所未有的近。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支付方式原因三:社群经济的崛起
社群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垂直化、长尾化、社交化以及UGC(用户产生内容)。
过去的论坛更多呈现的是媒体属性,基本上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移植到互联网上,最大的问题是不够垂直,不够细分,用户参与度不足,参与方式单一且无趣。
而现在的社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身份认同感强,用户参与度高。蕴含其中的商业价值也可以有很多种挖掘方式,这在过去,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过去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权威媒体,今天已经变成了朋友圈或者微博。
社群经济的崛起,让每个草根都可以有自己的粉丝,而如果你足够优秀,这些粉丝会始终追随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粉丝也会帮助你成长。
原因四:消费行为的升级
过去人们买东西,更多的是基于实用性和性价比,而今天,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自己的兴趣和喜好买单,过去的商品,只有使用价值;今天的商品,还得有社交价值。
你买的这件东西,不仅能放在家里,拿在手上,还能秀到朋友圈里。
今天很多中产阶级已经不在墙上挂仿制名画或者结婚照了,他们更愿意买一个现在还不甚出名的青年艺术家的版画放在墙上。
版画已经在部分中产阶级中流行起来这些版画的价格大多在几千元,虽然现在价值不高,但挂在墙上很有范儿,而且,万一哪天这个艺术家出名了,这幅画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消费行为的升级,让很多以前价值不那么明显的商品,赢来了爆发的机会。
说完了这四个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时代,个人产品化是多么重要。
一个人就是一件产品,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经提过U盘化生存方式,其中令我收获最大的两句是: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你的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你自身的能力,而不再是你所依靠的那个平台;协作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你的协作次数越多,你在这个网络中的节点就更加重要。
而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一件产品,才能在这个市场上获取最好的回报、最高的利润
那么,一个产品的核心使命是什么呢?
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的痛点。
这是两个基本点,任何一个产品如果不具备这两个特质,那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产品,回到个体也是一样,我经常听很多人抱怨为什么公司不给自己涨工资,为什么自己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收入依然微薄,囊中依然羞涩。
其实他们没有仔细思考过一个问题:你的工资,是市场给你的定价,在你还没有能够满足对方更高的需求,更好的解决对方问题之前,你的辛苦劳动,可能只是无效的重复。那工资自然不会上涨,薪水自然不会提升了。
有多少人用产品经理分析一款产品的心态,来分析过自己?
比如在简书写作,要想获得好的关注,你就要把自己写的文字变为产品,让你的文章本身为用户提供价值,满足他们的某个需要,可能是娱乐的需要,也可能是学习的需要。然后,根据每天文章的具体浏览情况、互动情况等因素,不断优化,不断迭代。
我看了简书上一些文章,这些文章文笔也不错,写的也很走心,但读过了,基本就读过了。很难去关注写文章的这个人。
这就是因为,在创作的一开始,你就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他们需要什么,你的文章能不能把这种需求体现出来,进而满足这种需求。
这才是关键,有些很牛的专栏作者,他们不仅看到了那些尚未被满足的需求,他们甚至还能创造出某种你自己都没想到的需求。
这时,你看到了他的文章,会惊呼,哇,我原来怎么就没想到呢!因为你尚未发现,更谈不上熟悉,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专栏作者干货满满,于是你就不自觉的关注他。
将自己打造成一件产品,用产品经理的心态去规划自己、优化自己。你才能离利润,也就是离钱最近。
春江水暖鸭先知嘛,你时刻处在市场化的环境中,时刻面临协作、交付、反馈、迭代,你的收获当然最大。
如果我们把自己比成一个手机,那么我们拥有的技能就是手机上的一个个配件,只有这些配件足够牛了,手机本身才会卖的更贵。
人人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设计、打造自己。
具体的方法,我们明天再聊。
这是公子在野陪伴您的第7天,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感觉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帮忙推荐给您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