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说六祖坛经 云师道人
【道说六祖坛经】行由品 第一 之 第九讲 道教站桩与心性修炼

【道说六祖坛经】行由品 第一 之 第九讲 道教站桩与心性修炼

作者: a463cc15b18a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07:05 被阅读14次

        原创: 云师道人  太乙道教同学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讲《六祖坛经》,为了节约时间,从今天开始我不再去阅读原文,直接讲解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学习经典也好,修行也好,主要是要抓住他的中心思想,你只要把它的要点抓住了,不必去管他一个字一个字,因为在文字上古代和现代已经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为了让现代人能够理解,能够学习这些经典,而且在修道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顺利,我们用现代能够理解的文字方法来进行讲解。

接着,惠能他拿到了这个客人给他的银两,他就回家去把他的母亲安顿好,然后出门,大概一个月,就到了五祖弘忍这个地方叫黄梅。见面之后,有叩头礼拜,五祖就问他:“你是哪里来的,你来这里准备要求什么东西呢?”惠能回答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的老百姓,这么远来拜师,不求其它,就想修道证果。”五祖说:“你是还没有开化的地方来的,而且又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那你根本就没有开化,还没有什么文化,没有什么知识,你拿什么来做佛呢?你怎么修道呢?你根本就没有基础,怎么办?”惠能回答说:“我们每个人虽然出生有贫富贵贱,有东南西北,但是我们这个自性,它是一样的。一个还没有开化的地方的人和修道有成就的人也没什么区别啊,我们的自性有什么区别呢。”

五祖一听,感觉这个人与众不同,是修道的一个根苗,有慧根的人。本来想跟他多说几句,但是一看周围还有很多其他的弟子,不方便多说。这个时候惠能又说:“报告师父,弟子的自心里边常常生出智慧。自己的这个自性,我自己种这个福田,不知道师父要教我们做些什么作业呀?教我们做些什么功课呢?”五祖心里面想:这个还没开化的,看上去其貌不扬的这个人,这个青年,慧根还蛮不错的。他就说:“你现在不要多说,先去劳动吧。”

惠能便到了后院,给他安排了一个地方,然后开始劳动,就是每天做饭、砍柴。这一混就有八个月,八个月之中,五祖也没有找他说什么话。突然有一天五祖来见惠能,说:“现在如果给你说的太仔细了,唯恐有一些恶人来害你,因为看到师父对一个刚刚来的青年这么友善,大家可能会生起嫉妒心,所以暂时不跟你多说。”惠能回答说:“弟子知道师父的好意,所以也不敢到前面的大厅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五祖弘忍把所有的弟子召集起来,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目,就说:“你们从现在开始回去思考几天,然后每个人写一首诗,写一首开悟的诗,一个偈子,说说你的心得体会,然后我会根据你们写的心得体会来决定把这个衣钵传给谁,然后他就成为第六代祖师。”因为弘忍是第五祖,就相当于他要找一个接班人,就说:“大家快快回到自己的房间,去把这个偈子做好。”然后他就说“见性之人、言下须见”。意思是如果你已经见性,就是现在你去当兵、去打仗也不会忘掉,也会见到。

所有人下去之后,大家议论纷纷说我们有什么好做的偈子啊,除非是我们的教授师——神秀上座,他还可以,我们不可能的,这个选接班人,我们哪有希望啊,大家一听觉得也有道理,所以说他就想,我等也不要做什么诗了,就等神秀就去吧,为什么大家有这种想法呢?因为当时五祖弘忍把平时的教务工作就交给了这个大徒弟,他叫神秀,就是说神秀平时在人们的心目中,实际上就是老师。平时大家上课了,那就是神秀来代替师父,告诉大家怎么修行,在长期这种情况下,大家都认为他才是五祖的接班人,应该是第六祖。而神秀呢,得到这个考试的题目之后就私下里想:这些所有的师兄弟们都不做这个偈子,不做这首诗,不去回答这个五祖。但是我是他们的老师,教授师,我必须要做一个偈子,要把我的心得体会写下来,然后送到师父那里去,如果我也没有任何的表现,也没有任何答案的话,那就有点对不起师父了。但是呢,我回答这个问题,回答这个答案不是为了要去争夺这个六祖的地位。

他就这样思前想后,说明他有顾虑,害怕别人说他要争夺这个这种六祖的地位。其实从这里看来,这个神秀的品德其实是蛮不错的,不是那种贪图名利之人,他确实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但后世对这个神秀评价不高,其实在我们道教修行人的眼里,对神秀的评价应该更高一些。因为第一,他并不想去争夺这个六祖的地位,心性、品德非常好,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第二,后来他写的这个偈子,虽然没有到最高境界,见到自性,但是如果确实按照他说的这个偈子来做,每天去做、去自省,那是非常好的,每个人都应该向他学习。

最后他还是决定在晚上三更时分,所有人睡觉之后,自己点上一盏灯,然后带上一支毛笔,把他的这个心得体会,就是用一个偈子的形式写下来,写在墙上。他就想:如果师父看了觉得好,我就说是我写的,如果觉得不好的话,我也不出来说了。然后偈子是这样写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其实这个偈子非常不错,我们现在作为修行人,我们就应该这样。他把我们的身体,比喻、隐喻为一棵树,一棵很大的树,菩提树就是很大的树,印度才有这个树。为什么把身体比喻成一棵树很好呢?它是这样的:按我们道教的阴阳五行来说的话,树就是木的能量,代表植物,他很有生命力,你去看金、木、水、火、土,就这个木,这个植物,这个树它是最有生命的,它生长能力很强,它向上、向下吸收这个大地的营养,它这个树根,特别是那些很老的树,100年、200年以上的树,据科学考证,它这个树根可以伸到一公里以外,那个根非常非常深的,是难以想象的。为什么几百年的树会这样生长?因为它会遭到干旱、遭到天灾人祸,但是它要活下来,它能活上100年、200年,甚至1000年,这种大树它就有办法,那个根须就去找水源,找营养。

因为在道教来看,人体是一棵无根树,当我们人生下来之后,就像没有根一样的,近千年以来很多人都没有活到一个甲子-六十年,就是因为我们都没有根。所以我们人能够活出一百岁,活出道教说的120岁,就要像树一样深扎根。所以说“身是菩提树”,就叫我们要学习大树的品德,对我们很有好处。

在道教里面有一种功法,叫做站桩,这个站桩呢,就要求我们学习大树的品德,人要五趾抓地,五个脚趾,把这个大地抓住,好像我们可以生根在地,把我们这个无根树变得有根。然后呢,我们的头仿佛头顶青天,这是在学习大树的品德,你看那个大树,他不断向上生长,不断向上生长,有阳光的地方它向着阳光的地方生长,越是好的大树,越是很直的向上生长。所以说我们人体在站桩的时候就是脚的五趾抓地,学习那个树根,向下去寻找营养,然后头顶向天,是学习大树的那个向上生长和伸延,叫作头顶青天、脚踩大地,这就是道教的站桩。它非常非常的好,可以练出一种内力,这种内力练出来之后再稍加引导,就可以发放出去,开始可以发放一尺,慢慢可以发放一米,然后慢慢越来越长,可以到十米,当然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到了道家的高级境界,这个站桩练好的人,最后随着功力的提升,他这个穴位可以把这个内力发到千里以外,甚至没有距离的限制,甚至你要发到月亮,你要发到太阳,你要发的外星都是可以的,这就是“身是菩提树”。在我们道教修真一脉看来,那真是个好东西,是实修实证,是很好的,并不是过去评论的,说这个偈子是很差劲的。

然后第二句叫做“心如明镜台”,这也是很好的,非常好的,就是我们的心要像那个镜子一样,就像古代的铜镜,它是不动的。当我们的心面对红尘滚滚,面对这些外界对我们的干扰,比如说,有人骂你几句,你心里面很愤怒,你的心就动了。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呐?别人骂了你几句,你是一面镜子,能够反射出来,知道这个人在骂我,我很清楚,但是这个镜子它会不会生气啊,它不会生气的,镜子怎么会生气呢!?心如止水,就是像那个湖水一样,很平静的湖水,很清亮。你向清澈见底的湖水里面丢一块石头进去,它会起一个波浪,但是那个水本身它是不会生气的。我们的心如果能做到明镜台,那我们的修为就很好了,你知道他在骂你,但是你的心呢,还是如如不动,这就是一种境界,这是“性功成就”。

不仅仅是别人骂你几句,其它情况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古代有一个范进中举的故事,他本以为考不上,结果忽然连升三级,来了通知:“范进中举啦,从此以后就是大人了,老爷了!”他一下子就疯掉了,失心疯。最后他老丈人扇他三个耳光,说没有的事,你是胡思乱想,他就又正常了,这就是他的心,被外界所干扰。

所以说“心如明镜台”,是非常好的。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怎么办?后面两句我们就要记住了:“时时勤拂拭”,就是我们每天要反省自己,比如说今天我出去什么事情让我生气了,我就要想:“为什么我会生气呢?我生气的理由是什么呢?”当我找到那个理由之后,我就知道所有让我生气的、让我悲伤的、让我难受的都像天上的乌云、像天上的雷电。就像我三年前、五年前、十年前,任何让我悲伤的、让我生气的、让我愤怒的,现在我能回忆,但是我一点都没感觉,影响不了我的心情,这就是“时时勤拂拭”。就相当于孔子说的,每天晚上我要反省:今天到底做了什么事?我可以拿笔记录下来,做成备忘录,什么事我做错了,我准备明天开始纠正;什么事情让我生气了,明天纠正,再遇这种类似的我就不再生气;什么事情让我过于的高兴,我也要告诫自己,不要太高兴,平静一点好,这个高兴也不好,太高兴了不太好。比如我有一个亲戚就是:他过去在文革时期被错误的对待,后来他出来了,一看儿孙满堂给他庆祝,他哈哈大笑,第二天就去世了。所以说做任何事情,在我们道教来说要掌握一个火候、一个度。

最后这句也很重要:“勿使惹尘埃”。就是我们的心灵啊,经常被外来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所干扰,不管是利益、不管是愤怒、不管是难受等等,我们要想办法找到这个让心波动的理由,然后慢慢的把它去除,让我们的心如明镜台。

      神秀这个偈子,如果按照实修实证来看的话,一点不差!所以说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别人说什么不好,那么我们也说他不好;别人说好,我也说他不是这样的。每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说我们面对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去展开自己的思考,通过我们的学习能力、我们的背景、我们的人生观来重新思考,做个评判。哪怕最后你的评判和思考并不是最高级的,但是你只要思考,一定比那些从来不思考、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人要好。通过思考之后,你这种修行的能量远远高于那个从来不思考的人,哪怕他说得头头是道,只要他说的话都是别人说的,他从来没有思考过,没有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他自己思考以后沉淀下来的东西,那么他说的再好,哪怕他说他是天上天下举世无双。但是他和你相比的话,哪怕你思考之后的这个错,都比他还要高级,明白吗?就相当于哪怕是知识最少的、甚至字还不会写的、人类智力和学识是最低等的一个人,但是他和鹦鹉相比,也比鹦鹉高级,因为人可以学习嘛,理解了吗?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思考,一定要独立的把这种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然后沉淀下来,你的这种修为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最后就可以今生得道,证道成仙,飞升仙界,永离轮回,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说六祖坛经】行由品 第一 之 第九讲 道教站桩与心性修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cx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