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东《管理学》课程笔记(二十六)

作者: 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11:16 被阅读34次

    周末问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宁向东《管理学》课程笔记(二十六)

    宁老师给我们梳理本周的课程逻辑:

    1.周一,我们用了一个“状态自尊”的专业词汇,强调了一个理念,就是要瞄准“追求个人情绪昂扬”的目标,去建立我们的管理架构,甚至我提出了 “ 员工在先、管理在后 ” 的指导思想。为什么要员工在先?一是因为我们身边的劳动都是知识劳动;二是因为现在年轻人更注重自我实现。

    2.在周一的“马斯洛层次需要论”的基础上,周二我介绍了动机、愿望、努力和目标这样的逻辑链条。从动机层面思考愿望、激发他们的努力,是管理的关键。我们讨论了愿望盲区,我觉得这是当下很多管理者有共性问题的地方。如何激发那些有能力、没有愿望的人积极工作,是个重要工作点。

    3.周三,我介绍了“双因素模型”,介绍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概念。我用了80后和90后的管理问题,实际上是提醒大家, “ 激励因素 ” 和 “ 保健因素 ”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不同的人,我们在了解动机、分析愿望时,应该有所区别,有针对性。

    4.周四,我介绍了“窄化效应”的概念,主要是讲,即使你了解了每个人所要的东西,但是,你给他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他的身体也会不自主地让他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所以,对于无效率加班这种事,即使对于有动机、有愿望的人,都可能是受不了的。

    生活本身就是凌乱的,工作是凌乱的,管理者就是要善于在凌乱的事物中,发现清晰的线索和逻辑,否则你的能力和境界永远不会得到提高。

    问题解析

    1、有些同学反应课程有难度,听着有点“迷糊”,怎么办?

    宁老师回答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前两天,我遇到一位同学,他和我说:他订了四个专栏,每天开车听我的课,听得似懂非懂。他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水平低。但我觉得不是,我觉得关键的问题是他不够重视。他心态上可能重视了,但是动作上没有重视。我的课,怎么可以一边开车、还能一边听得懂呢?我在正常的情况下,一天可以写一万字。但是,因为音频课和写文章、和面对面讲课完全不同,我没有经验,所以,很多时候,就那么10分钟的课,我要写两天。我花两天准备的东西,你没有全神贯注,就可以完全懂了。这合理吗?

    我是经济学博士,薛兆丰老师的课,我很多时候也是要听几遍才能明白他到底在说什么。而且,管理学的特点就是不成熟,你要把这些不成熟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所以,我说管理学课最难。我敢说,这一年你真的投入了,境界会有你想不到的提升。怕的,就是你半途而废,或者投入不够。所以,我建议他一定要对照文稿,反复听上几遍,这一年把我这门课,听透了。我送了他八个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将近30岁出国,为了学外语,每天坐在大礼堂的公共课上。学生是一个半小时换一茬人,我一坐就是一天,管它历史课、经济课,我都坐在那里听。我坚信:耳膜经过足够多次的震动,一定会有效果。突然有一天,我可以感到老师说话的时候,在哪里换气了,语言不是一片一片地来,而是几个词、几个词地来,渐渐地,单字也开始清晰了。听力自然就提高了。这就是花工夫的过程。

    2、很多同学对5字心经中的“问”理解有误

    问、想、仿、改、善”中的“问”,一些同学在留言中的“问”和我说的“问”,意思是不一样的。请你今天再看一遍文稿。 “ 问 ” ,是问别人经验的背景和细节,为你的想和仿打基础。

    3、宁老师提到“案例教学”,然而“理论”有没有用呢?

    关于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的关系,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以后会专门讲一次。简单地说,理论都在 “ 点 ” 上,而问题都是成 “ 面 ” ,成 “ 块 ” 的,所以,单一的理论很难解决复杂的问题。

    4、如何与他人分享案例?

    宁老师:我把案例教学的经验教给同学们,你们以后可以用这种办法来组织团队学习,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格式,来进行微型案例的写作,供大家分析使用:

    a.背景: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行业,产品,服务对象,所在城市。

    b.基本的竞争情况,经营的目标,管理架构和企业业绩,等等。

    c.你面对的管理问题:比如有一位同学谈到国企中的一个孕妇同事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都很难让人身临其境。

    总之,信息越详细越好,大家可以有针对性地讨论。讨论最怕的是,两个都是齿轮,各自在那里转个不停,但是不搭界。

    宁向东《管理学》课程笔记(二十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宁向东《管理学》课程笔记(二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ui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