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杂谈(二十)天地不仁

作者: 第贰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00:01 被阅读4次

    天地不仁,只是一个角度,沿着这个角度,也许你能发现一块“新大陆”。

    前文谈到,所谓“仁”,其实是一种对周遭人事有差别的爱。即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就多爱一点;对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就多点几个赞。要说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老子却认为,一般人这样也就罢了,但天地和圣人却不会这样,他们不会轻易显示自己的偏好,对什么事好像都是一种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态度,正所谓“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先说“天地不仁”。老子的这一看法,应该首先还是来自老人家对自然界的一个简单观察,比如阳光普照大地,老天爷就绝对没有任何偏好,不会因为你是个活雷锋就多照你一点儿,也不会因为你是个杀人犯就少照你一点儿,所谓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一年四季,该春光和煦就春光和煦,该刮风下雨就下雨,对谁都一样。再比如自然界的食物链,一个吃一个,一环扣一环。狮子吃羚羊,老天爷不会因为同情羚羊,就让狮子改吃素食;也不会因为喜爱狮子,就让羚羊乖乖躺那儿让狮子吃。可能就是基于这些观察,老子才会说:天地不仁,对谁都一样。 

    老子的这一看法,很挑战我们的认知和情感,因为我们一般都习惯于把大自然比作我们的母亲,“地球妈妈”,这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一个称呼,从小我们便被教育,大自然生养万物,却没有任何索取。因此要懂得感恩自然,爱护自然。但老子反其道而观之,却说“天地不仁”。如前文所述,我们必须要承认,阳光确实照好人也照坏人,洪水确实淹坏人也淹好人,所以老子也有老子的道理。是不是有点乱?其实大可不必。“道可道,非常道”,讲出来的道理,都不会是“常道”。“地球妈妈”和“天地不仁”,不过是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不同。只是说,我们已经太习惯“地球妈妈”这个角度,不妨可以思考一下“天地不仁”这个角度。今天我们学习老子的一大意义,就是让我们意识到,原来还可以这样来观察,这样来思考。

    在我们古人的观念里,很讲究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因为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带给大家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那就是不听老天爷的话,肯定是要吃亏的。比如不按时令和气候农作,一定就会饿肚子嘛。按照这个逻辑,既然天地都“不仁”,圣人当然也应该“不仁”了。需要说明的是,在老子的语境里,圣人并不仅仅是指道德高尚或智慧杰出的人,还有统治者和管理者的意思。一个小老百姓道德再高尚,再怎么有智慧,在老子那儿都不算圣人,必须同时还是那种有权力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圣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是说有智慧的统治者,也会像老天爷一样,对自己所有的臣民,都是一个态度。由于谁都不显得特别重要,因此也可以说谁都不重要,于是乎个个就都成了“刍狗”了。

    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所谓“圣人不仁”,显然不能直接套用“天地不仁”的逻辑。说“天地不仁”,你可以拿“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当论据,但“圣人不仁”呢?总不能说因此圣人就应该既关照好人也关照坏人吧,所以自古以来,最难解释的恰恰是这句。怎么办?那就只有“智者见智,淫者见淫”了。于是某些人,便从“圣人不仁”这句话里,发展出了一套做得说不得的思想,并冠之以一个高大上的名称—帝王术。下一篇,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东西。     


    下期预告:老板的心思必须猜

    老子的思想,历来很多帝王都是打小要认真学习的。

    喜欢第贰月

    记得关注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杂谈(二十)天地不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xj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