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时期一首流行歌,收纳在《全唐诗》里,作者是谁,已经无法知道,但是这首流行歌却被杜秋娘唱响,并且流传至今,无数人借鉴引用。
《金缕衣》如此出名,却只表达了一层意思——“莫负好时光”。也正是这一层意思,在简单又丰富的诗歌审美意蕴之中道出了深奥的哲理。
这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以浅显的语言、动人的形象、优美的韵律、形象贴切的比喻将这一人生哲理意味深长地传达出来。深情切切,余音缭绕,具有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
《唐诗鉴赏辞典》中周啸天在赏析此诗时写道:“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离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朗朗上口,语言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回肠荡气了。”
原文碧彧书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译文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赏析
这首诗的含意非常通俗易懂,可以用“珍惜时光”这个词来概括。这原是一种每个人都懂的道理。可是,它使读者感到愿望单纯而强烈,使人感到无比的震撼,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全诗每一句似乎都在反复强调“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有些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啰唆,回环不快不慢,形成优美的轻盈旋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出现了两次,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第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的意思是相反的,这就是重复中的一些变化,但是主要意思是不变的。
“金缕衣”是非常贵重的衣物,却“劝君莫惜”,说明世间还 有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自明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青春是非常宝贵的,一旦逝去是再也回不来的。一再“劝君”,用规劝的语气,情真意切,有很浓厚的歌味和娓娓道来的神韵。
两句一个否定,一个肯定,否定前者是为了肯定后者,似分实合,虚实相生,形成了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旋律和节奏轻盈舒缓。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
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
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
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
“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
“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
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上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 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
此诗一反惯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 ,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
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 ”式直截的感慨,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种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却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歌词这首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切的。
杜秋娘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朵等待被折的鲜花就是唐朝有名的歌舞伎杜秋娘,卑微的出身和出众的容貌,使她步入了这一行业。
唐朝的歌舞伎可不像现在的歌星那么风光,她们的地位异常卑微,可以说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杜秋娘的人生经历要精彩得多,她由歌伎到侍妾再到宫奴,最后一跃成为妃子,跨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而影响杜秋娘一生命运的,正是这首《金缕衣》。
杜秋娘有令人艳羡的出色容貌,不仅如此,她从小就是个极聪明的女子,不仅能歌善舞,还会填词作曲,色艺双绝在江南一带是出了名的。
当时任镇江节度使的李锜听说杜秋娘是个妙人,便花了一大笔钱将她买了,充当自己的私家歌舞伎,在一次家宴上,杜秋娘将自己所作的《金缕衣》唱给李锜听:我劝你不要顾惜华美的金缕衣,我劝你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少,花开了可以折的时候就赶紧去折,不要等花凋谢了只剩下空枝。
要不怎么说杜秋娘是个聪明的女子呢,她不会像一般稍有姿色的女子那样,为了上位不惜使出浑身解数去吸引主人,只消一首歌,她就能让主人主动注意自己。她唱《金缕衣》,用意其实是为了告诉李锜,你已经年过半百啦,要趁着现在好好享受人生,我这朵花已经盛开了,你为何不赶紧折呢?再不折花凋谢了,你也老啦。
果然,李锜听完杜秋娘的歌之后,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他觉得杜秋娘说得对,以他这把年纪,现在不享受,更待何时啊,遂把杜秋娘收为自己的侍妾。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顺宗李诵,似乎古代帝王身体都不怎么样,总有些这样那样的毛病,唐顺宗也是个体弱多病的主儿,他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厌倦了,把肩上的担子丢给了儿子唐宪宗李纯。
唐宪宗和他爹不同,他很有想法,为了扭转国内藩镇割据的局面,他决定削减节度使的权力。这样一来,身为节度使的李锜不干了,他忠心耿耿那么多年,为朝廷出了不少力,现在人老了,皇帝却来这一手,真是越想越生气。
唐朝节度使一般手上都有兵权,李锜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做了一件蠢事,他居然举兵谋反了。谋反的结果可想而知,李锜兵败,在战乱中被杀死了。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的杜秋娘一下子失去了可以倚靠的对象,李锜死后,她以罪臣家眷的身份被送进后宫当宫女。
宫奴有很多种,杜秋娘因有一技之长,免去了劈柴洗衣之苦,在宫中依然干着她的老本行。而《金缕衣》这首曾改变她命运的歌曲,再一次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谓扭转乾坤。
趁着为唐宪宗表演歌舞的机会,杜秋娘声情并茂地唱了这首歌,再加上她出众的才貌,唐宪宗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住了。唐宪宗爱惜杜秋娘的才情,不久之后就封她为秋妃。
一个身份卑微的歌舞伎,又是罪臣家眷,还曾经嫁过人,顶着这三重身份的杜秋娘,居然能一跃飞上枝头,成了皇帝的妃子,可想而知她有多出众。
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后唐宪宗驾崩,太子李恒继位。杜秋娘原先帮着唐宪宗处理过不少政事,朝廷上下对她还是很敬重的。所以唐宪宗故去,她在后宫照样过着她的安稳日子。
杜秋娘一生无子,她把全部的母爱都倾注在李恒的儿子李凑身上。不久之后唐穆宗李恒死了,唐敬宗李湛继位,后来也被人杀了。总之那段时间政局很乱,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实权全攥在宦官手中。
为了彻底根除宦官势力,杜秋娘联合当朝宰相宋申锡,想把李凑推上皇位。不料事情败露,李凑被贬为庶民,杜秋娘也被废除了妃子身份,放归故乡。对于杜秋娘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局。如果能重新选择一次,不知杜秋娘还会不会谱写那一曲改变她命运的《金缕衣》。
不过也正是这首诗,杜秋娘和她的《金缕衣》才得以在史上留名,为后人称颂。杜牧曾写过《杜秋娘诗》,其中有“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这么一句。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英雄尚且不论出身,女子若是有才有德,又何必去计较她的身份?杜秋娘不失为一位奇女子,凭着她的智慧和才貌,她终究还是曾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上。纵时光荏苒,她的《金缕衣》仍在岁月中大放异彩。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