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颜色(15)

作者: 新月如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0:34 被阅读51次
配图BHL

我幼年的时候,虽然家住在穷乡僻壤,每年冬天都会有人上门讨饭。特别是到年跟前,常会有人来讨米要饭,有河南来的高侉子大叔,还有一位是本地的兰大嫂。

母亲常说:“水有断流之时,人有翻身之日。他们现在穷,我们帮一把,也许就渡过了难关,过上好日子。”

我听村里的大人们说,这位高侉子大叔,开始时来,是家里遭灾了,从河南一路讨饭到湖北。讨到过年后就往家返,再一路讨米回家乡。

我们湖北是鱼米之乡,农村虽然日子也不好过,每家都贫困,人们手里没有什么现钱,但是饭还是有吃的。

高侉子大叔他来讨米要饭时,人家见他可怜,总是多少会给一点。他来我家要饭时,母亲会用升子装大半升米给他,我会在一傍看他米袋里有多少米?他总会像鸡啄米似的点头,说:“谢!谢!”

母亲这时不说话,给完米,脚跨在门槛两边,目送他离去。

我会问道:“河南有多远?河南人都喜欢讨饭吗?”

母亲会用手拍我的脑门,大声骂道:“忘了祖宗的东西!河南有千里远,你毕家的老祖宗就是挑着担子,从河南迁过来的!”

她又补充说:“谁说的?只有河南人讨米要饭!我们这里的兰大嫂还不是讨米要饭吗?讨饭的都是可怜人。”

后来,人们说,高侉子大叔讨米要饭讨成了习惯。一入冬,他就来我们这里讨米,却很少要饭。因为他家里远,米可以带回家,饭只能自己吃饱,却带不回家。不过,没多久他又创造发明了一个新办法,讨来的剩饭,淘洗干净后,凉晒干,也可以装进布口袋带回家。

他每次来都能跟人家编出新的理由,开始的时候,他会站在别人家门外,用很凄凉的声音说:“可怜!可怜吧!我是灾区来的!”

当他再来讨饭时,会站在别人家门外,用他特有的凄凉声音说:“今年我们那块儿收成不好,家里没饭吃,行行好,给点米吧!”

有些人家,一听到这个声音,赶紧把大门关上。有些人还悄悄的说:“河南哞子(浠水人把外地人讲话的不同,都统称为哞子)又来了!他会转遍所有的湾子(村子)。”

我第一次见到高侉子大叔时,觉得他长得特别高,又瘦又黑,头发像蒿草一样乱堆在头上,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颧骨很高,方脸形。他背上搭着一只大口袋,手里提着一只小口袋,还拄着一根木棍。

母亲会说:“这叫打狗棍。小孩子离他远一点儿,莫搞烦了打你一棍子!”

一些调皮的小孩会追撵着他,唱着自编的儿歌:“河南哞子讨饭像牛哞!河南哞子讨饭像牛哞!”

如果,母亲发现我和七哥也跟在他后面,她会把我们拽回家,还不停地数落说:“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哪有人有饭吃还讨饭?一群不懂事的东西。”

我会顶嘴说:“我不是东西,我是小花!”

母亲听了我的话会笑着骂道:“人还未长到碓撑长(支撑碓的木杆),就学会了顶嘴!”

高侉子大叔来我们这儿讨米要饭时,并不像其他的讨米佬(叫花子)住无定所,他喜欢住在我家附近的牛棚里,那里原本是我跟七哥冬天玩耍,看牛吃草的好地方。

也不知道,高侉子大叔怎么住在那里面,他睡觉也没有个时候,经常是天刚黑躲进了牛棚的草堆里,天不亮就不见人影了。

有时午后见他背着胀鼓鼓的袋子回来,然后,蜷缩成大虾米睡着了,如果进牛棚不小心就会踩着他,因为稻草遮住了他半个身子,他睡觉竟然没有一点鼾声。也不知道是谁允许的,他竟然把这儿当成了家。

天晴时,他经常还把剩米饭在水塘里淘洗干净,凉晒在牛棚前的石滚子上,也不知道是谁借给他的筲箕。

我很不高兴,问母亲为什么不赶走这个讨米佬。

母亲也不说撵他走,也不说是谁让讨米佬住在那儿,而是一边烧火,一边给我们讲故事。

她最喜欢讲的一个故事,叫《煮熟猪头要现钱》,她说:从前有一位宰相叫吕蒙正,年少的时候,家里贫寒,穷到煮熟的猪头也要抵债。每年的大年三十,再穷的人家也要在堂屋里供祖人,把猪头、鱼、饼、糕等食物放在条桌上,敬恭那上面的天地君师画像。

(我打断母亲的故事,问她:“那面墙壁上不是贴着毛主席的像吗?”

母亲不喜欢小孩子插嘴,有点烦地拍我脑门,她说:“这是从前的事情,不是现在的事情!”)

人们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田地丰收,有饭吃。吕蒙正家里穷,买不起猪头,只好去赊了一只。真没有想到,猪头刚煮熟,就被上门讨债的人给拎走了,吕蒙正真是伤心,提笔写了一首诗:

“人家有年我无年,煮熟猪头要现钱。他年若是时运转,天天日日都过年。”

他后来更加发奋读书,成为一代名相,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而当年提走猪头抵现钱的人却变成穷光蛋,整日里哀叹自己有眼无珠,得罪了贵人,自己贫穷时,也不好意思找贵人帮助。

听了母亲的故事,我再也不提赶走高侉子大叔,我和七哥也不跟在他后面唱儿歌了。

到了开春时,高侉子大叔带着讨要的粮食回家乡。临走时,他还特地来我家跟奶奶和母亲道别,感谢她们收留,没有让他冻死饿死。

第二年冬天,高侉子大叔没有来我们这块儿讨米要饭,等到我们举家搬迁时,他也再没有出现过。奶奶活着的时候常念叨着他,还说:“这河南伢儿,是个好人!我搬不动柴禾,都是他帮忙。这两年也不来了,估计是翻身啰。”

去年,我去河南旅行,发现河南人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他们已经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粮食的主产地。他们生产的火腿肠,冷鲜食品畅销全国,号称是中国的大厨房。

今天的河南人,再也不会像高侉子大叔那样,来我们湖北逃荒要饭。他们不仅自己有饭吃,还为全国人民提供粮食和美食。这正是印证了母亲说的那句话:“水有断流之时,人有翻身之日。”

相关文章

  • 母爱的颜色(15)

    我幼年的时候,虽然家住在穷乡僻壤,每年冬天都会有人上门讨饭。特别是到年跟前,常会有人来讨米要饭,有河南来的高侉子大...

  • 母爱的颜色(1)

    小时候,我长过一次疱疹,奇痒无比。那种痒到要把皮肉抓破,抓到 血肉模糊才能稍稍有所缓解,每当我呲牙咧嘴又抓又挠之时...

  • 母爱的颜色(20)

    母亲的性格总是风风火火,脾气还挺大,但是在父亲面前却变得很温顺。时常听父亲与她打趣时说,你的性格真不像是书香门弟出...

  • 母爱的颜色(12)

    农村出嫁的女儿很少回娘家,除非娘家有事情,需要回家帮忙,再者是在习俗规定的日子才回娘家。还有一个重要的日子,就是为...

  • 母爱的颜色(6)

    这些日子小区“三供一业”改造,小区里到处挖成了壕沟,母亲出门都困难。我劝她尽量少出门,都87岁了,万一摔跤了怎么办...

  • 母爱的颜色(9)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每到冬季来临之即,是兴修水利的时候。母亲出门时,让我们听奶奶的话,听小玲姐的话。还叮嘱小玲姐,让...

  • 母爱的颜色(5)

    人从什么时候有记忆,我不太清楚,不过我真正记事的开始,是从掉进水塘开始的。而一个人的人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认为应...

  • 母爱的颜色(4)

    母亲今年都87岁了,她现在仍然喜欢讲我出生的故事,另外还喜欢讲我掉进水塘里的故事。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全村是一...

  • 母爱的颜色(2)

    母亲的外公是医生,大舅也是医生,因此我的外婆也懂一些偏方,母亲也从外婆那里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偏方。比如:小孩子流鼻血...

  • 母爱的颜色(16)

    在我们村子附近住着一位兰大嫂,她的家境十分贫寒。那时,我们国家还没有施行计划生育政策,兰大嫂有一样特殊功能,比普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母爱的颜色(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di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