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头是个有趣的人,如果你不同意这一点,就不必继续往下看了,另外,你已经被我拉黑了。
与上面这句话同样风格的语句在和菜头的微信公众号里随处可见,而他每篇文章的末尾挂的签名档更是直白了当:“请你相信我,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
他虽然也同意“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但是对于自己“领土”的侵犯他却从不假以辞色,作为一个长期潜水读者,不止一次地看着他以各种戏谑、直接的方式驳斥读者的不合理的行为并毫不犹豫的拉黑。从这一点来说他毫无疑问是任性的,但和菜头也完全有任性的资本,作为一个从刚刚有博客就开始写东西的人,单枪匹马从二十世纪写到二十一世纪,从BBS到论坛,从博客到公众号,庞大的读者群一直跟随着他,虽然网络上厌恶他的声音从未断绝,掉粉也是一件再日常不过的事,但时至今日和菜头依然是最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之一。
和菜头从不讨好读者,写东西只在乎表达心中所想,心知未必绝对正确,却厌恶圆滑,近日甚至在公众号更新了一篇《怎样得罪读者》的新文章,倒不是为了解释和辩白,而纯粹是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场并且单开一文以便自己骂得更爽。是的,和菜头从来不注意营造一个慈眉善目的邻家大叔的形象,他从不顾忌表达自己的戾气和厌恶,同样也不加掩饰的表达自己对某些评论和读者的喜爱,在每篇文章后面的评论列表中,可以看到他对读者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也透露出和菜头的生活哲学:相对于让大家都喜欢我而言,我更愿意做一些让自己喜欢自己的事情。
关注和菜头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我在14年的时候才听闻和菜头这个ID,在网络上寻找他自己搭建的博客,通过他遗留的二维码找到了公众号,但是很快因为在微博上发现他频繁地跟各式各样的人在吵架,给刚接触他的我一种乌烟瘴气的感觉,觉得心胸豁达的人何至于眼里一点沙子都不容,于是取关。再后来某个无聊的下午又重新翻出了和菜头公众号,草草看了几篇文章,就陷了进去,阅读随笔杂文本身就是贴近一个作家的最好方式,在文章里我觉得和菜头实在是亲切无比,言辞之间诚恳而满怀希望,这样的一个人,跟我在微博上看到那个满身戾气的人相较,两个形象始终不能重叠在一起。
和菜头本人在知乎上曾经写过一篇不长的自我介绍,里面有一句可以摘录在这里:
“对于和菜头这个ID,网络的评价明确地被分为两极。喜欢它的人极为喜欢,厌恶它的人极为厌恶。这可能是因为他在网上存现得太久,以至于招人厌倦的缘故,和菜头自己曾经表达过类似的看法。”
这句话写在2011年,透露出的是对自身的无法掌控,对于自身行为反复的思考和衡量,对于许多力不从心的事情的无奈妥协,和菜头这样的一个人,在同样的时光洪流中历经了更多的洗刷,也许在某一刻他开始厌恶,或者说开始明悟,决心去做一个顺心意的人。也许在我尚未认识他的时光里,他尝试过圆滑,也曾热情满满,但终究心灰意冷,聪慧如他,也未能在十几年间打磨出一个如意的样子,但好在最终做出的选择虽然常招人厌恶,但能图得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也算一乐。
《槽边往事》是和菜头把十几年来散落文字中满意的部分结集出版,让我省却许多回头翻找他旧时文章的精力,这本书只在逻辑思维发售,卖48元的高价,也许是互联网时代随笔集能够达到的最高价格,但我买的毫不犹豫,能够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家十几年的心路历程,实在是件难得的事情,而且从字句之中还可以感受到和菜头的文字从过去的张扬桀骜到如今的节制内敛,这是一个大龄的、愤世嫉俗的文艺青年宝贵的经历,你可以从中感受到作为文艺青年这个物种是如何小心翼翼维持自己的纯正血统,不至于一跤跌落滚滚洪流中。
2014年的春节我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问题:要经历、学习、观察、思考什么事情才能年纪轻轻就拥有较深刻的人生厚度和感悟?而后评论中出现的人们让我讶异这个世界上自以为是天才的人竟有如此之多。当时对于这个问题想得并不明白(如今也是),用的是“敏感”和“理性”两个词,前一个词代表天才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后一个词代表着他们对于这种感知的运用与节制。
援引和菜头最近发布的文章中的一段话:
“我本来打算从2015年8月1日开始每天拍摄一张天空,因为这几年下来,每年的8月都会带来生命中的许多变数。但是,在这么残酷的一个月份里,我没有足够的心念和体能去做这件事情。觉得整个八月大雪纷飞,酷寒无比,自己像一只熊一样蜷缩在混凝土洞穴中冬眠。除了拉起窗帘,关了灯,坐在黑暗里,我什么都不想做。一直拖到12月28日,第四个七天完毕,我一夜未眠,推开窗子拍了一张天空。不是为了谁,也不为了纪念,更不是为了回忆,那一刻我就想拍摄天空。”
有过类似体验的人会承认,在所有人眼里,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忍受生活的折磨,多多少少会觉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觉得跟所有人都有一层隔膜。真真假假,自己曾经目睹过一个世界,那里燃烧着俗世不曾点燃的火光。对于同一个俗世,有些人的体验和感悟能够无限延伸,在俗世之外他们能感受到更多的世界,天赋异禀者甚至能够前往梵高和威廉·布莱克所生活的世界,而在常人眼中那只是混乱的色彩和不成章节的字句。
敏感的人不但能穿透俗世,看透周围的人,也能望进自己的生命深处,也势必要承受诸多未知的痛楚,难以言表的折磨,这是神赐的礼物,也是魔鬼的祝福。可是如果你体验过别样的美,见过那火光,就不会再愿意去做一块石头,时光打磨,日晒雨淋,石头依旧是石头,碎了就成沙。
不变成石头是很难的,重复的生活是厌倦而僵化的,是毫不察觉的温水,谋杀活力的凶手,生活的压力也是极大的,天空不受束缚的云被不断压缩,气态液态固态,最后变成安静的冰晶,一眼看穿,没有动静。和菜头这些年来就这么与生活奋力斗争着,《槽边往事》既是见证,也是记录。
《槽边往事》中不乏戏谑之作,也有许多零碎感慨,和菜头的文字有一种信马由缰的节制感,能够漫无边际的扯开来谈,却又巧妙地回到一个主题,侃侃而谈的每一句话都能恰到好处地切中你的心坎,和菜头花了许多时间思考我们没有认真对待的问题,然后用一盏茶的时间告诉我们答案,不管正确与否,都是一种启迪。
因此我将和菜头视作一位前行者,一位从未谋面的朋友,我追循他的踪迹,辨认他留下来的痕迹,他在削下树皮的白桦树干和斑驳的墙壁上留下的符号,我细细参详;他在危险的沼泽旁竖起警示牌,我好奇地触探,我未必会与他走上同一条道路,却受益颇深。
最后,用和菜头的几段话作为结尾:
“我突然意识到,一年将尽。每到年关到来之前,许多公司会裁撤人员,补充新人,把问题在上一个财年之内解决,而且还可以节省一笔不菲的红包。每一个冬天都同样寒冷,但是对于那些失去职位的人来说,他们在经历一个更加严酷的凛冬。
对此我们已经习惯了。习惯了三里屯,也就习惯了唐家岭。习惯了798,也就习惯了圆明园。习惯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也就习惯了它的冷酷。而对于我来说,我非常感念这位陌生人,我们甚至都没有见过,他却愿意为我默默守望着那家根本不属于我的店。我们彼此并不相爱,也不仇恨,甚至也说不上是喜欢,那些情感都太重了,重到这繁华都市承载不了。我们之间足够遥远,遥远到足够安全,但是,我们又能够在一家小店的玻璃橱窗上看到对方的面孔,知道对方就在这座城市的什么角落里,那家店就是我们存在的证明。而这证据又极轻,轻到瞬间就可能消失不见,失落在这座大城深处。
即便如此,我还是想送上我的祝福。陌生人,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今天你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境遇,无论今天你是想开口倾诉还是缄默不语,我们之间始终存在某种脆弱而遥远的联系,让我们无需见面但是彼此理解,甚至拥有某种无言的默契。我路过一千个街口,那里必然有你走过的足迹。你路过一万扇橱窗,其中一定有一扇我曾经张望。
我们没有那样的运气,可以在昏暗的小酒吧对坐,细数着一年来身上留下的伤疤。也没有那样的时机,可以目睹对方的诸多挣扎和脆弱,看见你我如何跌倒在泥泞里,试着努力站起来。我们只是时空交错里的陌生人,面对面走过也不可能相认的陌生人。
在这个凛冬,站在过节天桥上看太阳弹丸一样落下去,我不知道应该对你说什么好。陌生人,我没有宽慰的话,那样的话从何说起?我没有安慰的手,那样的手没有肩头可以落下。我只想告诉你:你所经历的我也曾经抵达,我正遭受的也许甚于你的今天。可是,我还是想和你做一个约定,就像是守望那间小店一样的邀约:我在春天等你,希望你也能同样到达。”
附上和菜头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注:关注后别问他为什么每天发天空照片,会被拉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