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还没想好要写什么。但突然想起三天前在手机备忘录记下的写作灵感,就以此为题。
应该可以说,公交车是每座城市的标牌。
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公交车路线组成了同一城市人的集体记忆,也勾勒出了不同城市的独有画风和韵味。
每一路公交车都是某个城市区域的专属,来来回回兜转,仿佛永远脱离不了轨道,也永远不会迷失方向,而公交车上的人,一波又一波,一直有人上车,也一直有人下车,仿佛永远不会停止。
我想,司机肯定会遇见重复的面孔,但更多的还是在一直遇见一张又一张陌生的脸,源源不断地承载着这些陌生旅客,似没有交集却在彼此的生命中出现过,哪怕一瞬间,终究出现过,而后在往后长长的一生里,再也不见。
关于公交车的记忆,每个城市的公交车应该都会有一两条让我们比较熟悉的路线。最早对公交车有概念应该是在读高中时,在城市的街道会偶尔遇见一两辆擦肩而过的公交车,急匆匆的样子呼啸而过。在那时看来,这玩意儿还是比较新鲜,因为我不曾坐过。平时都是寄宿在学校,一个月放一次假回家也是坐大巴或者面包车跑一个多小时长途,从不和公交车打交道。
后来上了大学,在太原那个地方虽然开始频繁地乘坐不同的公交车,比如从学校去柳巷或者往市里去的时候,基本都要坐822或611公交车路线,而这两路貌似还得从学校穿越火车道,走上一趟几公里的路途。但貌似现在对本科时候公交车的记忆并不清晰,记得当时很多时候都是骑着公共自行车出行,或者是徒步出行,那时候比较喜欢用双脚丈量陌生的城市,走到每个角落内心都会有份无以名状的欣喜。
再后来,去了绵阳,一座惬意安然的城市,有着十分优雅的生活情调,而这种情调和我整个状态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段时光也是我内心极为孤独和挣扎的时光,经常一个人坐着38路或者是27路公交车穿梭往返于城市市区和偏远学校之间。后来加入了绵阳跑客,和一群爱跑步的人一起谈跑步聊生活,生活有了点不一样的色彩,但内心仍然空虚无比。记得也是在这段时间,我找了份在托儿所当家教的兼职,一般都是下午下了课坐上27路公交车在高水中街下车,在一个小区里做兼职,晚上九点多结束,也经常是一个人回去。当时并没觉得害怕,现在想想其实挺不安全的。但看着来来往往的人那么多,公交上回学校的人那么多,也会安心不少。那时候感觉27路就是为你保驾护航的,护送你安全抵达目的地,有了它,再陌生的地方,再黑暗的夜晚也不用害怕了。即便好几年了,那座城市的27路和38路公交车就像一个符号印在我心里,让我记得在那个城市,有这熟悉的数字,曾经陪伴着我穿梭在人流之间,给予我陌生的安全感。即便在那只待了一年,但是有些东西烙在心里有了很深很深的印记。
后来有机会来北京读书,人生稍微转了个弯。刚来北京坐上的第一个公交车便是466,虽然开始频繁接触地铁了,但是公交车还是必不可少。再到现在最常坐的312,669等,从耗气到耗电,公交车貌似彻底改头换面,抛弃了轰隆隆的一溜烟尾气,乘坐感和舒适感立马提升不少。虽然现在几步路就到单位,很少坐公交了,但对曾经在不同城市遇到的不同号的公交车貌似都有不一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对一座城的印象,有孤寂,有消沉,有寄托,有失望,有留恋,有诀别。
总之,那些公交数字,于我,有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