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集注》講解-19

作者: 雲十五 | 来源:发表于2020-06-09 16:45 被阅读0次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

    “蓋嘗論之:心之虛靈知覺,一而已矣,而以為有人心道心之異者,則以其或生於形氣之私,或原於性命之正,而所以為知覺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難見耳。”看到這裏,還是先體會每一個詞的義理,然後能理解這一句的義理,一句一句地都理解了,然後我們體會這一小節的義理。

    先看虛靈知覺是什麼意思。虛靈是虛靈,知覺是知覺,虛靈就是我們的本心。本性裏邊有仁義禮智。智者明也,我們的心本來是明的。我們用鏡子來形容,不明是因為有私心雜念把鏡子蒙蔽了。而事實上它就是一個靈明,沒有鏡子這樣的實物,所以才稱為虛靈。虛靈這個詞是儒家用的佛家的語言,在宋儒用虛靈之前,儒家的經典裏邊沒有這個詞,我沒有注意到過。

    “心如明鏡臺”,佛家詩上說的,心就像一個明鏡,物來了就照得很清楚。所以在朱子注釋《大學》裏邊明德的時候,朱子注釋說,明德者,人心虛靈不昧。虛靈就是明亮,不昧就是不被障蔽,不昏愚,這是本心。知覺就是我感覺到冷了,走路感覺到累了,時間久沒喫飯感覺到餓了,等等這一切都是知覺。我看到這個人就煩,看到那個人就喜歡,這些都是知覺。知覺源自於本心,但又因為障蔽把本心扭曲了。我為什麼喜歡他?因為他給我好喫的。這是自己的私慾貪心造成這樣的感覺知覺。如果不受私慾的影響,我為什麼喜歡他?這個人他學習又好,心地又善,各個方面都好,是我學習的榜樣,這樣就不是受私慾障蔽的。所謂心之虛靈知覺,一而已矣,本來應該是知覺直接源於人的本性所感知的,說的是一個事。“而以為有人心道心之異者”,虛靈就是人心之明,道心虛靈。之異,人心生於形氣之私。我們要把人心和道心再簡單分辨一下,道心所發的都是善的,人心所發的有善的有惡的。人心所發是善的時候,這是道心的體現,歸為道心了;人心所發的不善的,這才歸入人心,這是私慾所造成的,稱為人慾。所以宋儒講,存天理滅人慾,所滅的人慾是把正當的欲望歸入道心上去。批判的人不懂得宋儒用這個詞的用心,以為要是滅人慾的話,那都不能結婚,那怎麼生育子孫後代?那是他們不瞭解宋儒說這句話的用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章句集注》講解-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ce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