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鹮
小时候背《论语》对这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记忆犹新。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如果是这样,想成为老师,
还要不要继续学习?
我的一个同事已经有10多年的教学经验了,工作勤勤恳恳。对于备课,写的一直很认真,却是今年抄明年的,明年抄今年的,循环往复,十足的践行了“温故”。但就是这一种抄抄背背的方式,也可是考出来不错的成绩。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现在同时代几个班的英语课,但是在他们班里就明显感到感觉到,孩子们学习方式的沉闷古板,不追究方法,一味的填鸭,学生们上课毫无生机,也很难调动起课堂氛围。
另一个跟我教有相同的班级不同的科目的同事也反映过,说xx班上课蔫吧的跟死绵羊呢,根本上不成课。当然,数学才不是抄抄背背就能学会的。
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永恒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回顾与反思,也要重视知识的拓展,专业的累积。过度自信只会阻碍有效学习。
比如,一次在办公期间,她突然大声发问:“与月亮有关的词语——吴刚伐桂,跟吴刚有什么关系?”可能本是要当做笑料说给大家听的,没想到自己却成了笑料。
过度自信,让人放弃寻找“知识内在关系”的努力,停止思考、努力,不再努力把学习内容转化为自身的习惯。不注重知识的更新,不注重技能的培养,没有创新,更不敢尝试,这种毫无新意地几近“固执”的教学是能够让学生们在痛苦中得到高分。这种高分并不高效,反而是事倍功半的结果,高分低能的写照。
温故而知新,是说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是一种思维习惯,也是掌握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是推动知识更新迭代的高效法则。却不是说只要“温故”就能够“知新”。
![](https://img.haomeiwen.com/i9727164/0541d86d7285c43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