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劣模仿乐毅《报燕惠王书》)

仆以卑陋,猥受嘉札。感君执圭璋肃服于庙,怀霜雪殷忧于国,不弃暗庸,咨以世要。仆奉令紫微,忝掌机要,未敢一日而忘职当也。惟君峻清,踌躇吁嗟,敢以书对,聊剖方寸。
曩者,仆忝居黄门、散骑,得侧同流。平预台事,臧否考校,君与仆所共计也。时法令草创,分叙纷缅,选举不得其人,君与仆所共知也。君哀怛时弊,拟为变革,以古圣人辟四门、通八衢为譬,广开言听,聪达远近。小人害能,创造诬谤,白先帝以君自相伦辈之辞。先帝疾下党乱,见误构言,诏令废黜,用卢毓建策,任韩暨、刘邵,创考绩之法。此仆深以憾恨也。仆尝问毓以才性。对曰:“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
主上即立,武安侯秉政,君及诸俊士复进用。武安侯志立功名,笃齐千秋。诸贤不懈忘身,考行校能,拔用良材,减员省吏,委任责成,柔服四方,威镇高丽,此有魏立国未见之治,天下之所共睹也。侯自矜,失欢耆旧。故宣文伐罪,旧臣多从之。及其诛武安,仆闻之震怖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武安既败,卢毓治狱,广为株连,天下名士减半。乃有宣文父子空负尹陟之名,高柔王观妄作周勃之誉,王凌令狐枉受叛逆之责。是非颠倒,黑白混淆,是乾坤乱危矣。焉见当日论才善之明邪?仆窃怨毓甚矣,发愤退论才性之异,冀警醒世人耳。
今舞阳秉政,不见明信。东关之败,将士丧亡,军实罄尽,自魏有军以来,难苦未如是也。西境羌胡叛服无常,连结蜀军,劫略县民,而冢宰州将束手,莫能奈何也。外患不平,内舞阳拥禁兵以卫宅邸,逼至尊以专权柄。擢用附己,黜抑贤良,尽朝士以为令史,而妄称法令严毅,维纲废乱未如是也。时中书令缺,或举仆于舞阳。仆念国恩,思捐躯命,非自附权奸,以邀宠献媚,遂不惜名节,受命而不辞。
受命以来,未敢一日而忘魏室之恩。庶竭驽钝,非以令史邀公府幸利,实为至尊、为国家之义耳。值惠娣归宁,言于仆其心之忧,至深切处,恸然雪泣。仆亦不胜悲感,又奉君书,方剖心以对。时局危矣,乾坤乱矣,矫首风雷,回头绝地。天且崩阙,一何毒痛。身自尘芥,不足哀愍。惟君明鉴仆之所以蹈死不顾之意。
指导老师:爱佛僧 微信公众号:遗忘的北极
爱老点评
文章不咋样。但可以讲讲词句。总体上是在自上而下的叙事,但叙事的目的,最终也不是很明了,这是失败之处。
仆以卑陋,猥受嘉札。
(我是个垃圾,承蒙抬爱受到您的书信)类似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这是古信必有的格式,开头谦。
感君执圭璋肃服于庙,怀霜雪殷忧于国,不弃暗庸,咨以世要。
来信是咨询朝廷大事的。这不就是,咨臣以当世之事的变格么。
仆奉令紫微,忝掌机要,未敢一日而忘职当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未尝一日——
今激君峻清,踌躇吁嗟,敢以书对,聊剖方寸。
“激”,啥意思?通常这里,用“惟”。惟君峻清,踌躇吁嗟,敢以书对,聊剖方寸。只因为敬仰你有德,踌躇半晌,还是大着胆子给你回信,说说心里话。方寸,就是心。前面都是客套话,这些都没啥问题。下面是正文。
曩者历黄门散骑,得侧同流。平预台事,臧否考校,君与仆所共计也。
“历”字也用的不对,你生编的吧。臧否,我们读过《出师表》了,陟罚臧否。主语是我。曩者,仆忝居黄门、散骑,得侧同流。平预台事,臧否考校,君与仆所共计也。
时法令草创,分叙纷缅,选举不得其人,君与仆所共知也。君哀怛时弊,拟为变革,以古圣人辟四门、通八衢为譬,广开言听,聪达远近。
一笔,两笔。
(尔雅: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四聪:能远闻四方的听觉。《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 孔颖达疏:「达四方之聪,使为己远听四方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
这里解释一下,“聪达远近”,聪,我们在讲《屈原列传》的时候也讲过了,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这个从,就是明察的意思。啥叫从呢,为什么帝王用聪字表示呢。如果你看电视剧,有皇帝出现,你看他头上戴着那么个跟帘子一样的东西,战国、汉朝尤多。那玩意儿,也叫视,戴那个,意思是非礼勿视,明辨是非。但跟这东西搭配的,实际上耳朵里还塞了两个小珠子,跟蓝牙耳机一样。这个东西,也叫聪,表示非礼勿听。也有明辨是非之意。聪,多用于君王。但现在有个人,叫王思聪。这个名字,其实出自于《论语》,君子九思,听思聪。听,要听得清楚,要听明话中之义,更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可停留在话语的表象,应当完全了解其中的道理,这就是听而能聪之意。所以王健林起名字还是蛮有水平的。刚才提到的那个聪达远近,重点在远。古人认为的是,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听到很远的声音,哪怕是站在宫门外的老百姓的声音,才叫聪,明智,那就是能察觉到细微的事情。合起来,才叫聪明。
小人害能,创造诬谤,白先帝以君自相伦辈之辞。
三笔
先帝疾下党乱,见误构言,诏令废黜,此仆深以憾恨也。
四笔,叙完衷情。这段倒是不错,你到哪里找的?
先帝用卢毓建策,任韩暨、刘邵,创考绩之法。
这句,应该在上面
先帝疾下党乱,见误构言,诏令废黜,用卢毓建策,任韩暨、刘邵,创考绩之法。此仆深以憾恨也。
这下看,这句是在这里吗。
仆尝问毓以才性,得对曰:“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
但这句,可以不要。删掉也没关系,直接接——
主上即立,武安侯秉政,
嗯,无用之笔。
武安侯志立功名,笃齐千秋。诸贤不懈忘身,考行校能,拔用良材,减员省吏,委任责成,柔服四方,威镇高丽,此有魏立国未见之治,天下之所共睹也。
这是说武安侯。
侯安乐于目下功成,障翳于阶陛祸难,骄横失度,奢靡无厌,既获戾永宁,复失欢耆旧。
侯安乐于目下功成,你这是啥意思。突然用现代文,猴子派你来搞笑的吧。侯自矜,这不都是给你们讲过的吗。乐毅列传,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这是原文,跟这个事情的套路一模一样。障翳于阶陛祸难,骄横失度,奢靡无厌,既获戾永宁,复失欢耆旧。用完自矜,后面这几个词都没必要用了。障翳于阶陛祸难。这也没必要。就是眼睛被挡住了,看不到福兮祸之所倚。没必要这么古了,而且啰嗦。→侯自矜,失欢耆旧。故宣文伐罪,旧臣多从之。就可以了。几个字就可以说完了,非要一大堆。我们说的是,作业学《乐毅报燕王书》叙事,你这是,学后面那些乱七八糟的史书叙事。
遂震怖以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气索”,啥意思?这种词,亏你挖空心思。这个词,确实是三国志的。但很少用这词。问题是,谁气索?你的文字有个毛病,总是偷偷换了主语。及其诛武安,住车阙下,与仆相闻。遂震怖以气索,足委地不能起。→及其诛武安,仆闻之震怖气索,足委地不能起。这不就完了。
前仆依违武安宣文二公之间,无所偏倚,尝获“游光”之诮,谓不能审时度势,为恶者有类恶鬼也。武安既败,卢毓治狱,广为株连,天下名士减半。
这不都是废话吗。有啥用。直接说——武安既败,卢毓治狱,广为株连,天下名士减半。
焉见当日论才善之明邪?故有宣文父子空负尹陟之名,高柔王观妄作周勃之誉,王凌令狐枉受叛逆之责。是非颠倒,黑白混淆,是乾坤乱危矣。仆窃以为不然,发愤退论才性之异,冀警醒世人耳。
这里既然有这句——焉见当日论才善之明邪?那么前面那个对话不用删除了。错字,故。那你给我翻译,从故开始,后面这句啥意思?故有宣文父子空负尹陟之名,高柔王观妄作周勃之誉,王凌令狐枉受叛逆之责。你用所以,对吧。那么,肯定是因为——所以——你的起因在哪?你就给我找你的句子,别自己说你的想法,愁死了。那你中间加了一句——焉见当日论才善之明邪?这是啥意思呢?→武安既败,卢毓治狱,广为株连,天下名士减半。乃有宣文父子空负尹陟之名,高柔王观妄作周勃之誉,王凌令狐枉受叛逆之责。
你把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都打断了,就为了批判他?→武安既败,卢毓治狱,广为株连,天下名士减半。乃有宣文父子空负尹陟之名,高柔王观妄作周勃之誉,王凌令狐枉受叛逆之责。是非颠倒,黑白混淆,是乾坤乱危矣。焉见当日论才善之明邪?
这下你看,不要颠三倒四呀,一句一句说完。还点头,就算这样,还是不对。因为论才,是卢毓的事情。而你这句,是武安为主的。好在这种还凑合,就这样吧[捂脸]。说话,总归让人家明白是说谁呢,不能搅在一起,懂了吗,一句一句说清楚。下面我就感觉奇怪了,你自己都不以为然,为啥前面要批判?你到底是以为然呢还是不以为然?那你就说,仆窃怨卢毓甚矣。这不就完了。
今舞阳秉政,不见明信。东关之败,将士丧亡,军实罄尽,自魏有军以来,难苦未如是也。西境羌胡叛服无常,连结蜀军,劫略县民,而冢宰州将束手,莫能奈何也。
这句不错,写了外,还没忘了内。
外患不平,内舞阳拥禁兵以卫宅邸,逼至尊以专权柄。擢用附己,黜抑贤良,尽朝士以为令史,而妄称法令严毅,维纲废乱未如是也。时中书令缺,或举仆于舞阳。仆以连婚国家,思捐躯命,非自附权奸,以邀宠献媚,遂不惜名节,受命而不辞。
连婚,你怎么想到这个词的。→仆念国恩,思捐躯命,非自附权奸,以邀宠献媚,遂不惜名节,受命而不辞。
自受命以来,仆未敢一日而忘魏室之恩。
这还是《出师表》的句子变化。但你看看,出师表是这样写的吗。→受命以来,未敢一日而忘魏室之恩。这样就可以啦,该用主语不用,不该用的时候偏偏加上。你啥意思呢,考验我能不能看得出来是吧。以来,在古文里,就是自从什么以来。所以,不要用“自受命以来”,这样如果翻译,就是自从自从受命以来。
庶竭材驽,非以令史邀公府幸利,实为至尊、为国家之义耳。
庶竭材驽,诸葛亮说的是庶竭驽钝。庶竭材驽,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跟前面自谦的语气不搭配,搞得自己好像很有才一样。这人前面很谦虚,突然又高调,又不是精神分裂。用庶竭驽钝就可以啦。
值惠娣归宁,言于仆其心之忧,至深切处,恸然雪泣。
这,又抄《归去来兮辞》吧。用心良苦。你也真是。
仆亦不胜悲感,又奉君书,方剖心以对。时局危矣,乾坤乱矣,矫首风雷,回头悬崖。仆身家难以为虑,寄言君善自努力。
后面这句,你自己改,我不管了。问题就是,你说了这么一大堆,人家写信,问你时局,你一通叙述,说了个毛线吗。啥都没说,写信干嘛。说了一堆,意思就是,我不行,你自己努力吧。愁死了,你好好想想吧。注意我的要求。这个整体构架搞错了。你哪怕文辞写得跟司马相如一样都没啥用。所以,写信,你要说什么,你就说出个一二三四来,要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都要安排好。这是最重要的。表达上可以看出,是有一定的能力的。去简书发个文章,装一下,足够了。但要我去评论,就几个字——哥,你到底想说啥?就是理由不充分。既然写出来了,就要有理有据有情,让人家信服你,不是你不帮忙,是实在没办法。但是你呢?大言不惭——自受命以来,仆未敢一日而忘魏室之恩。庶竭材驽,非以令史邀公府幸利,实为至尊、为国家之义耳。说的好像是为了国家不顾一切,命都舍得。结果又说,不了,你自己干吧。(我本来想表达,我是个忠臣)我看是个奸臣。时局危矣,乾坤乱矣,矫首风雷,回头悬崖。还说回头是岸,那你前面说那些搞毛啊,想不通你的逻辑。这就相当于你,你一堆疯话,勾搭一个姑娘。姑娘来了,你说,我不行,我是个太监,你自己玩吧。有意思嘛。反正没写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