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潮汕人而言,过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祖了。过年期间,要拜的祖宗的次数大概在10次左右。这是历代祖宗传承下来最重要的习俗。在潮汕地区,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需要拜神。这是老一代潮汕人用着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感来坚守传统,展示着传承的力量。虽然在外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对于祭祖,潮汕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
临近过年,家家户户跟其他地区一样,也在办各种的年货,但是潮汕的年货最少不了就是各种粿。潮汕的老屋子的厨房都保留着烧柴火的的大灶。各种鸡鸭鱼肉都可以在大灶上蒸煮。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味。
年二十四,“神明”上天“述职”之时。家家户户都要彻头彻尾地大扫除。这可能是我在家时候最想逃开的日子了。家里的各个角落都要清洗,甚至连屋顶的蜘蛛网也要清理。把家里各种存放许久的各种家具,都搬出来清洗。
年二十八九,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红龟粿、壳桃粿、菜头粿(萝卜糕)、甜粿。过年家家户户都一定会做的粿就是“甜粿".潮汕的女人们都会做粿。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要求精工细作。粿揉成团之后,再用不同模样的木雕子来刻。主要以桃形为主。粿在潮汕人的心目中有象征性的地位。无论红白喜事,潮汕人都会做粿。
红桃粿被染成红色,代表吉祥如意的象征
粿类蒸熟制作,寄予了蒸蒸日上的愿望
这就是潮汕地区的粿文化。
甜粿甜粿也相当于年糕。主要材料是糯米粉,白糖,红糖。蒸熟后可以切成不同的形状。存放的时间很长,可以裹上鸡蛋液煎。
红桃粿红桃粿有很多种馅可以选择。比如韭菜,芥菜,糯米花生香菇等。
鼠曲粿大年三十:祭祖与团圆,下午从三点左右全家就要开始忙碌地准备“拜老公”(祭祖宗),祭品一般需要有三牲、水果、糖果、熟食等东西。然后请上香炉,祭拜祖先,将年夜饭先供祖先享用。
年初一
早上起来准备拜神的贡品,初一要拜素食。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互相交换大吉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潮汕习俗初一家里是不做清洁的,怕扫走财气。
年初二
早上起来照常要准备拜神的贡品,年初二可以拜荤类。祭品一般需要有三牲、水果、糖果、熟食等东西。拜完之后,这一天跟其他地方一样,是女儿们回娘家的日子。老人们准备红包在家里等待外孙们。
潮汕英歌
在潮汕流传了三百年之久。这种广场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现在成了中国劳动人民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这种广场舞蹈,就是英歌舞。英歌舞主要是借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故事来表演歌舞的,所以一般最多不超过108个人,人数方面就因地而异,表演者主要是当地的居民,所以变数就比较多,很多是因居民的人口或者是当地的经济环境来决定具体参演人数的多少。
潮汕英歌是潮汕地区最热闹的拜年仪式。在农村的英歌队伍们会挨家挨户地去拜年。祝福来年生意兴隆,阖家安康。伴随着锣鼓声,也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日子。
跳英歌舞的小伙子们大年初一凌晨要3.4点起来化妆准备去每家每户拜年。
英歌 英歌脸谱潮汕英歌舞敲了400多年, 老叔讲述背后的故事
正因为这些祭祀文化,粿文化,潮汕英歌等传统习俗,才让潮汕人的春节们过得红红火火。在大城市看惯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回到家乡总能感受到作为潮汕人的勤劳刻苦朴实。对于神明的信仰,是潮汕人民根深蒂固的根。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