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当我们教阅读的时候(二)

【教学反思】当我们教阅读的时候(二)

作者: 一一真 | 来源:发表于2023-08-13 08:36 被阅读0次

    拓思维。思维是什么?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不仅存在于语文学习中,也存在于一切学习活动中。听起来很奥妙,需要理解一连串的概念才能触碰思维的核心。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恰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

          推开语文的大门,你的课堂上,思维的留痕在何处?

      联想想象。以想象感知“诗圣”的人生境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距今久远,在物质条件丰盛的当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让学生以普通人的身份去设想自己遭遇同样的情形的感受和愿望不失为一好的情感切入点。学生将自己的愿望道出,形成了与“诗圣”在情怀与境界上的巨大反差,以此让学生体会杜甫在诗歌中表现出的博大胸怀。

          让想象“融人于景”。《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在解衣欲睡之刻看“月起入户”便“欣然起行”。好一番独到的情趣!那可能是怎样的“入户”之月,引发了作者的兴趣呢?有月光浅照的“庭下”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学生研读文本,在发挥联想与想象中渐次感知文中景物特点与环境氛围。

      分析比较。 

    “这就要求教师有起码的科学抽象能力......最基本的就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抽象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在相同的文章中发现不同的东西,在不同的文章中发现相同的东西,才能进入具体分析的境界。”——《名作细读》

          这段话出自孙绍振的《名作细读》中谈《背影》的解读方法的一篇文章。“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八个字能够衍生出多少智力的奥妙。

        八上第六单元是古文单元,单元索引以“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这样的设问句串联起了单个篇章。此之谓“同”。“同”同化在孟子三章所倡导的“仁、礼、义”中,也是愚公不惧苦难,人定胜天的信念,更是周亚夫中刚直不阿,恪守军礼的“真”品格,他们身上“同”体现着君子品格的担当。

          如上是内涵之“同”,而在人物表现上,几篇文章都同样运用了对比手法。《富贵不能淫》中的“景春、公孙衍”之流与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愚公移山》中的智叟与愚公,《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徐厉、刘礼与周亚夫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归纳判断。归纳判断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从个别到一般的规律。八上《唐诗五首》皆为律诗,既有平上仄收的韵律美,又有起承转合的布局之妙。在类比中梳理归纳五首诗的首颔颈尾四联,理解其首联叙事,交代人、事、物或游踪,颔联以写景或叙事展开来写,颈联会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来另辟蹊径或变换角度,尾联则以议论、抒情为主点名全诗题旨。归纳梳理中,逻辑思维得以锻炼,思维的深刻性得到提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反思】当我们教阅读的时候(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tw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