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善读「论语」国学与传统文化
善读「论语」6.6:识英才不论出身,得其用须邦有道

善读「论语」6.6:识英才不论出身,得其用须邦有道

作者: 善氏 | 来源:发表于2018-08-12 18:51 被阅读4次

    雍也篇第6 

    【原文】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 

    孔子评论仲弓说:“耕牛之子毛红角正,人们虽想不用它(为祭),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注释】 

    “仲弓”,即冉雍。本篇首章已有介绍。

    “犁牛”,即耕牛。周人尚赤,故祭祀所用之牛都是选毛红角正者单独饲养,而不以耕牛为祭。

    “骍”,音“辛”,赤色。“骍且角”,指毛色纯红、犄角端正,比喻人德才兼优。

    “用”,指用于祭祀。

    “山川”,指山川之神。比喻人才的使用者。

    “其”,通“岂”。表示诘问,意为“难道”。

    “诸”,此处是“之乎”二字的合音。

    【评析】 

    古时对于祭祀之事特别隆重,不但祭品,就是用具也都是从优选择,以尽显尊贵。因此,孔子才会以祭祀用的“瑚琏之器”比喻子贡的才干。在本章中,孔子则以祭牛所独有的“骍且角”来比喻冉雍的与众不同,认为冉雍之德才,足堪大用。

    《史记》称冉雍之父为贱人,而冉雍之德才“可使南面”。故父虽不善,不害其子之美;瞽叟不肖,无损虞舜之贤。是故英雄不论出处。

    因此,孔子的主张相当明确,那就是反对“出身论”、“血统论”。与出身相比,人的德行和才干才是最重要的。干事须延揽人才,选才则不论其父之良恶,但论其人之贤否。故主政者应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

    当然,人才的施展也需要有合适的平台和环境。只有在邦有道时,人才才不会被埋没,才会“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否则,不但其才能得不到施展,人才自身也难免被毁灭。

    在过去七十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出身论”和“血统论”曾一度主宰着人们的命运。人们被贴上“地富反坏右”等各种身份标签,哪怕是新出生的婴儿也难以幸免。很多人因此终生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甚至是残酷的迫害。比如发生于1967年的“湖南道县大屠杀”,很多受害者都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其中不乏儿童。

    因为被贴上所谓的“反动学术权威”和“地富反坏右”等身份标签,社会各界的很多精英人士都遭遇了没顶之灾:

    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怀着赤子报国之心从海外归来,为“新中国”的火箭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因为“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于1968年6月8日中午,在家中被造反派活活殴打致死。

    1968年4月8日,一代宗师、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七仙女”的塑造者严凤英,因不堪残酷迫害吞药自杀。主持迫害严凤英的军代表不但故意延误抢救,还在严凤英死亡后故意凌辱她的尸体,以怀疑严凤英吞下发报机和照相机为名,命人用斧子当众剖腹检查。

    怀着拳拳报国之心从海外归国的天才化学家、中国石油工业先驱萧光琰,曾早于西方几十年开发出了生物催化剂技术。结果却被扣上了“特务”帽子,他的女儿也被划分为所谓“黑五类”。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专政队没有放过一丝一毫的财物。在1968年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被关押并遭到连续的残酷殴打。因不堪忍受长期的怀疑和残酷迫害,萧光琰吞药自杀身亡。三天后,他的妻子甄素辉和年仅15岁的女儿萧络连相拥服毒自杀。审查人员曾问萧光琰:“你在美国挣那么多钱,生活那么好,为啥回来?”

    据保守统计,那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172万,受迫害者数以千万计。其中很多人堪称中华民族的精英。《遭迫害致死的155位国宝级大师》一文记录了他们中的一部分……。

    然而,就是这样一段惨痛暗黑的历史,有人竟然要为它翻案。清华大学教授李彬公然宣扬“XX十年不宜用浩劫来概括。我们在XX十年内取得了很多很大的成就。”李彬列举的那一时期的成就除两弹一星的研制、核潜艇的发明外,还有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等。

    按照李彬教授的逻辑,纳粹希特勒也不应是人类的浩劫。因为希特勒下令建造了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创造了新的交通运输模式,影响了全世界;全世界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也诞生于纳粹德国,促成了航空科技的进步;纳粹德国还生产了世界上最早的导弹,并首先研制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纳粹德国还不断研发更好的内燃机和炼钢技术,这在后来造就了伟大的民生工业……。

    对于像李彬教授这样为罪恶翻案的言行,用“无耻”去定义显然有辱斯文,因为这是对发明文字的华夏先祖的玷污;用“禽兽”去形容显然也不恰当,因为禽兽虽茹毛饮血,却并不出卖灵魂。 ​​​​

    补注:今人祭祀,多用动物牺牲。孟子言齐桓公葵丘之会,“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可见古人行祭,亦非必杀。今人对于生命更应有不同往昔的认识,需知血食之神,当堕地狱,而况杀之者乎?杀生为祭有害无益,徒增杀者与受祭者之杀业苦报而已。故为祭用蔬素芳洁之物,最为合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读「论语」6.6:识英才不论出身,得其用须邦有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xe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