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千年历史,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历经数个朝代。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分,这是千古不变的历史规律。中国历史事情浩如烟海,是不是无章可循呢?其实不然,因为任何事情,都不会背离规律,只要你仔细观察与研究就会发现:历史事情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必然出现的。但都不违背历史规律。纵观中国历史,这几大历史规律支配着中国历史前进与发展。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 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我不禁为他担心。”(冯梦龙)。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 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火而死”。
殷纣王首想得到一幅象牙筷子,之后由象牙筷子联想到其它的东西。得到一样,又想要另一样,真是欲壑难填,贪欲之心太强,以至于玩物丧志,把大好河山都断送了。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白了就是欲望越大,失败越大。记得小时候学过《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其实也能很好的证明这个历史规律:“那个丑陋的老太婆,最初只不过想要一个新木盆。第一个愿望被满足之后,第二个愿望接踵而来。一个接一个,胃口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仍旧只有一只旧木盆。”其实世人的贪欲,都是这样的。永远都不满足,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的止境。君王的贪欲,更为可怕,因为他拥有无限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阻止他。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
越王句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杀文种的时候,句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 ”有七种方法灭吴,应当很有智慧,却遭了句践的毒手。此前,范蠡曾规劝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范蠡之智,显然高过文种,终能免於一死。
伴君如伴虎,在没有取得天下。他们可能对你信任有加、言听计从,因为那时候你还有利用价值。当等取得的天下,坐稳了江山。那么以前与一起共患难的人,也就走到了人生尽头。比如:辅佐刘邦开创大汉江山的韩信,可谓一个伟大的军事天才。没有韩信的帮助,也许刘邦可能不取得天下登上帝位。开始口口声声的对韩信一干人说共享天下。而且到后面却杀了韩信。再比如朱元璋,待坐稳了大明江山,把一些开国元勋杀得一干二尽。难道这不是“兔死狗烹”吗?古代一些帝王,与其患难打天下可以,而一起坐天下绝对不可以。或则是因为功高震主,他们也害怕辛苦得来的花花江山被人夺走。
第三定律,包围定律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论及天下兴亡之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奸臣和小人,虽为人所不齿,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皇朝的灭亡,国家的劫难,往往与他们有关。
强大的权利就像一块巨型的磁铁,而过去的皇帝就是权利的象征。他们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生杀予夺,他们一言一行,没人敢违背。因为权力就是“磁铁”,所以他们周围就吸引过来很多人。而这些人却有好人、有坏人、有忠臣、有奸臣。如果好多于坏的,国家就太平,如果坏的多于好的,国家就不安宁。因为周围人的会影响帝王一些决策。
第四定律,敌戒定律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以上是唐代柳宗元写的《敌戒》,他打破常理,从反面论述对如何应敌。按照常理敌人是我们的祸害。如果不能打败敌人,就要躲避他们;如果可以打赢他们,就要彻底的清除他们。但柳宗元却认为有敌人是好事。到底为什么呢?古人治理国家,一般都是大乱大治,不乱不治。这样看是正确的,其实深有隐患。有时候,表面看似很平静,其实暗藏危机。只有制造一定的“假想敌”,防微杜渐,把一些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不怕有敌人,只有存在敌人,我们才不会掉以轻心,时刻保持警惕。
第五定律,朋党定律
唐穆宗时期,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以李宗闵、牛僧孺为首的科举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两派在朝廷上互相攻讦、倾轧达四十年,史称牛李“朋党之争”。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党(派)争”持续不断。 西汉有外戚、宦官作祟,东汉有清议党锢,魏晋南北朝有士族门阀,唐有刘李党争,宋有“元祐党人碑”,明有东林党、宣党、崑 党,清有帝党、后党,国民党内有黄埔系、cc 系、政学系等。
中国各朝各代,都有朋党、帮派,也许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现象。无论处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都能见到中国人在忙着拉帮结派。像一个个勤奋的蜘蛛,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网络。网络越大、越结实,捕获就越多。大到一个国家人事结构,小到一个企业,在这里面都各有自己的团体、帮派,各个团体、帮派都是有自己目的的,他们会为了自己目的,会处处打击其它的团体、帮派。其实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好的一派,可能做好的事情,坏的一派、就会做坏的事情。而且二则都是水货不兼容的。只有一派的倒下,另一派才能站立起来。但自古以来就是邪不胜正,正义在最后总是得到胜利的。
第六定律,黄宗羲定律
所谓“黄宗羲定律”是关于“帝国千年以来”通过“并税式改革”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历次改革的目的都是好的,改革者的初衷是要通过“并税”的方式减轻农民负担。 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农民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愈益加重。黄宗羲称为“积累莫返之害”。
有时候,上层领导制定政策方针都是非常的好的。但要政策要到达最下一层,必须经过中间一层。中间一层领导干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这一层人中某些人往往喜欢欺上瞒下,不会认真执行更好指示。本来很好一些政策,但因为没有执行到位,最下一层总是得不到实惠,享受不了好的政策带来的好处。最上层领导也发现自己制定的方针,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好处。又不断的修正方针政策,但却永远得不到执行,搞得广大百姓怨声载道。其实不是政策不好,而是下面的人执行不够。
第七定律,五世而斩定律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有本事的君子,得了个好位子,挣了一大份家业,想把他千秋万代的传下去。但“五世而斩”,君子的梦想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
富贵荣华,永远是世人角逐的对象。过去帝王得到了天下,希望自己江山永固,子子孙孙一直延续下去。但中国历朝历代帝王,越到后面反而不如前面的帝王。比如清朝,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到嘉庆时候,清朝开始走下坡路,而嘉庆刚好是清朝立国以来的第五世。刚好印证了五世而斩定律。其实这些都是历史的必然,也不会因某一人意志而转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