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文章,一般会先有一个点子作为标题,然后围绕标题进行阐述,把道理说清楚道明白后,就自然成文。
前几天,我就想到“人到中年,你要活得明白”的标题,但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我还不能系统化地讲明白这个标题。
这几天一直在思索,如何系统化把道理阐述明白。
直到昨天,偶尔看到一个文章,文尾讲到了“上、止、正”。我大喜,醍醐灌顶,对,就是这几个字,构成了要活得明白的系统。
人到中年,你得明白“上、止、正”三个字的道理,才能想明白,才能活得明白。
“上、止、正”来源于《易经》。《易经》、《论语》与《道德经》,是三部中华民族最顶级的智慧经典,共同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上、止、正”,粗看以为是玩文字游戏一样,“上”字加一竖为“止”,“止”字上加一横为为“正”,但细细咀嚼品味之下,却频富哲理,道尽了人生的进退取舍之道。
一、上
上,就是上进,积极向上。
《易经》第一卦乾卦的第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要求和激励学生们奋发自强。
古希腊改革家梭伦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就是人生向上的态度和行为。年轻时,学习如何做加法,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人生的安家立业,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青少年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和上进的时代;中年时,学习如何做减法,是巩固和提升人生前半段的所学所历所悟,思考和准备人生的下半段,让心灵、精神、、经验、能力得以沉淀、提升和升华;人到老年时,学习如何做总结,总结和品味的人生成败得失,形成自己富足的精神财富和思想遗产。
《师旷论学》中说,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拿蜡烛呢?”平公说:“哪里有为人臣子而戏弄自己的国君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向上的心态,在有限的生命时光中,尽自己最大努力,活得更明白一些,活得更好一些。
曾国藩说的: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对于变化莫测的未来不要刻意的去迎合,对于已经过去的事不要再留恋, 保持心绪平静不杂乱,活在当下,把握现在。
人到中年,人生已经过了一半,前半场已经过去,无法追回,后悔无用,何不更好把握后面的后半场呢。
马云35岁时创立阿里巴巴,任正非43岁时创立华为公司,哈兰·山德士65岁时创肯德基。我们可能比不上这些名人,但也不可妄自菲薄,和自抛自弃,我们可能创造不了那么大的基业,但我们可以努力上进,让自己和家人活得更好一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人到中年,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服输,不认命,今天比昨天要好,就是进步,明天比今天要好,就是成功。
判断一个人是否年轻,很多时候不是看年龄,而是看心态。心态年轻,活得积极,才会有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活力呈现。不要自己把自己看老了,心态老了,各种心理暗示会反馈到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中去,你也很容易变老。
人到中年,要有与积极心态配套的积极行动。就我的观点,三年至五年的自律和行动,就可以改变一个人三年至五年后的人生轨迹。积极的心态,不是空想乱想,那是自嗨,那是意淫,而是踏踏实实的树立三至五年的行动目标,制定行动计划,然后逐步推进落实,最后达成,或接近自己的目标。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人到中年,我们通过行动,来逐步改善改进这个因,最终才能收获我们想要的果。人生的很多结局,不就是前面的各种因素和过程的叠加发挥作用而产生的吗?
二、止
止,就是凡事有度,适可可止。
“止”,知止,适可而已,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自己给自己叫停。
如果青少年阶段,是在做加法的阶段;那么中年阶段,是在做减法的阶段。
知止,意味着心中有度,要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节制欲望,控制本能。
凡事要有度,这个考量我们舍与得的智慧。凡事都有道,这个考量我们进与退的智慧。
《韩诗外传》说:“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人如果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最终成为反噬自己的恶魔。
人到中年,相当于人生已过去了一半,如果再贪多贪全,剩下的时间、身体精力允许吗,何况人到中年后,身体状况是在走下坡路的。人生总是短暂的、缺憾的,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总是有得不到的东西,知止不易。
那怎么办,这个时候,人到中年,就要懂得“止”,做得心中有度,做到有取舍有进退。只有舍,才会有得。有舍有得,才能把握进退之道。
之前,我在朋友圈中发布“断舍离”的文章,这个“止”,就是要做到断舍离。
断舍离,断的是什么,舍的是什么,离的是什么
一)断
1.断孽缘
“一花一世界,一念一尘缘。”
有缘之人,早晚遇见,相依相伴;无缘之人,擦肩而过,路上陌人。
有些人注定是路上的陌生人,选择放手,放过自己,也放过对方。
命中有时终将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有些人注定不能强求,有些情注定无结果。
放下,亦是一场修行。
2.断执念
尽人事,听天命。
有些事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和心血,都可以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与其百般努力,痛苦万分,不如当断则断。
人生在世,面对无能为力之事,再多努力也不会太好的结果,果断断去执念。
何况这些执念,真的是自己所追求的吗?
或许,从一个坑跳入另外一个更深的坑。
3.断悔恨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过去真正做错的事情,无须过多的悔恨。
过去种种经历的苦难,就当做磨练吧。
杀不死你的,终将让你强大。
我们不能沉醉在这种悔恨和追忆,强大自己才是当下要做的事情。
放下,就是对过去解脱。
放下,才是轻装上阵面对现在。
二)舍
1.舍与得
有舍才有得,无舍亦无得。
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荀子·劝学》中的一故事说:"鼹鼠拥有五种技能,会飞、会爬树、会游泳、会挖洞、会跑步"。技能虽多,但都不精通。遇到天敌时,往往只能成为盘中餐。
与其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广撒网式的投入和横向发展,还不进行聚焦。在某一个行业进行做精做细,做好纵向发展,成为精通的专家行家,才能获取长久的收益。
有舍弃才会有聚焦,有聚焦才能有投入,有持续的聚焦投入,才有可能有所得。
2.坚持不舍
认定的事情,就得长期坚持不舍的做好,做下来。
任何长久的收益,不是今天努力了,明天就会有收成。
它常常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通过量变的积累,去达成质变的产生。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三)离
1.远离不好的事
远离不健康生活方式,进行自律,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身体,所有的事业财富都将归零。
这个对自己身体需求的呼应,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
饮料喝多了,你最渴望可能的是一杯白开水。
2.远离不好的人
人与人都是相互影响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优秀的人长期呆在一起,我们终将优秀。
与不好的人长期处在一块,我们走向糟糕。
鬼谷子认为,一个人身上如果有这四种特征,则千万不可深交,以免被他连累。
哪四种人?一为临人以色,高人以气,胜人以言者;二为其貌曲媚,其言谀巧,饰其见物者;三为思不知变,固不知改者;四为流言而无忌,自私而不顾,非是而强行者
出淤泥而不染,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三、正
正,就是守正。
《大学》有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人生是一场修行,而这场修行最重要的便是修心。心有正气,胸有信念,人心以正立,事行正道远。
“正”是行正道,行王道。自古以来,正道最宽阔,也最长久。
心不正,则诸事不顺。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鬼,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人到中年,人生的发展可以慢一些,但要经常检视自己,有无出了差错,走入了偏门,踏上了夜路,这个时候,要及时调整过来,把自己拉回到正道大道上来。
还有,守住自己的心底里那份善良。
与人为善,人善与之,与事为善,事易行之。
只有守住自己的善心,方能守住长久的福祉。
我们面对复杂现实的社会,可以警惕防备,要学会保护自己,但不可以丢弃心底里的那份善良。
心中有善良,才会感受光明。
河南大学举行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程民生教授发表的毕业寄语说:善良能辟什么呢?善良能辟邪!
四、上止正
“上”“止”“正”,从字形上来看,三个字都只差一笔;都有下面那一横,那叫立地;最后“正”字,在上面加了一横,叫做顶天。做人要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上”“止”“正”,从字义上来看,分别代表的含义是上进、知止、守正,也对应代表着人生的起点、拐点和支点。起点要高、拐点要慎,支点要牢,三者互为砥柱,互为护佑,环环相扣。
这三个字,总体来说,上同劲,有劲往上使;止同静,取舍有度,进退有道;正同净,问心无亏。
人到中年,所在的人生阶段,很多方面都对应的是“止”,也就是拐点阶段。考验的是人心,成长的是智慧。
人到中年,我们需要成长我们的智慧,要懂得“上”“止”“正”的道理,要想得明白,更要活得明白。
这样才能不负只有一次机会的人生,才能成就和守护人生的成果,才能坦然享受美好人生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