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心情随笔秋麓拾遗
合唱伴奏碟与旅游组团、自由行

合唱伴奏碟与旅游组团、自由行

作者: 徐小多杭州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17:46 被阅读846次

    今年五月,浙江省总工会举办了一次全省的职工合唱比赛,旨在“为全省广大职工提供艺术展示平台”,但对照合唱比赛的要求,却存在着一个颇有争议的点——比赛允许用伴奏碟。

    堂堂浙江省,是无知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着急下判断。

    大家都知道,现在“职工”的概念很宽泛,所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都归属在这个范围里。那么,一次被冠以“职工”概念的合唱比赛,各院校的音乐老师和偏远山村的普通员工都涵盖在里边了。就合唱条件和基础而言,两者的距离悬殊是显而易见的,不区别对待显然会让许多企业止步赛前。

    既然面向全省职工,又带有明显“庆五一”色彩,主办方就必须要兼顾基层企业,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所以,主办方为一首必唱曲制作了伴奏碟,并向各地分发。此举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条件尚不具备钢琴伴奏的团队解决困难。

    因为可以用伴奏碟,果然许多基层单位组团踊跃的参加了大赛,其中不乏有用伴奏碟很好展示企业风貌的基层企业合唱团。当然,最终的选拔结果,胜出决赛的十三支团队几乎清一色教师团队而且都用钢琴伴奏,但这次比赛,在各地区的群众参与度之大,真是可圈可点。

    我们冷静思考一下不难发觉,决定胜出与否的不是使不使用伴奏碟。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若是一律用伴奏碟,那十三支胜出的决赛团依旧会胜出。若是一律用钢琴,落选的团队基本还是会落选。因为人声的优劣终究还是起决定作用的。伴奏很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

    伴奏很重要,做得好是锦上添花的;做得不好反而会画蛇添足,还不如不要。譬如这次大赛,到了决赛,原计划要让省某一交响乐队为各团队伴奏指定曲目。这一构想引来了从承办方浙江合唱协会到十三支参赛队的强烈反弹。

    最终,交响乐队伴奏的方案被否定。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十三支团队在演唱细节上各有不同理解和不同处理。交响乐队是不厌其烦的为同一首曲目领会十三个伴奏版本,还是我行我素只按照划一的程式进行?前者劳民伤财难免事倍功半,后者与伴奏碟如出一辙,最终落得淘汰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次大赛间接显露出当今中国基层合唱面临的诸多讨论焦点,就像之前“用简谱还是用线谱”,“用首调还是用固定”,“是不是都要用直声唱法”,“使用曲谱该不该付费”一样,“合唱能否使用伴奏碟”就首当其冲。听说前几天,一个合唱群就讨论过此事。

    若让我凭浅薄的知识发表一孔之见,我会如此回答。

    问:合唱可以用伴奏碟吗?

    回答:可以。为什么不可以?

    再问:合唱比赛可以用伴奏碟吗?

    再回答:原则不可以。

    我们身边发生的现象其实有许多是相通或近似的。譬如合唱和旅游就有一比。初级阶段的合唱像旅行社的组团游,以后羽翼丰满了,进步了的合唱就可以选择自由行。

    因为对旅游目的地有兴趣,但苦于过程的陌生和繁琐,所以我们往往选择参加旅行社的组团。这种旅游必然以牺牲自我选择为代价,完全服从他人预先制定的节奏进行。但是,因为组团游确实可以帮助解决个人的许多不必要烦恼,所以结果不乏满满的快乐。

    许多合唱团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钢琴可以伴奏。他们只能像组团游一样,选择并受制于伴奏碟。在旁人眼里,他们难道真的就无快乐可言,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也不见得。

    当然,受制于“它”的快乐毕竟不纯粹。热爱旅游的必然要上升到高级阶段——自由行,——设计线路、预定机票、敲定旅社、做好攻略,一切“我”作主。合唱不也如此?抛弃一切制约——甚至包括伴奏,完全以我为主。

    近几十年的中国合唱,我们经历过伴奏碟伴奏、钢琴伴奏、无伴奏的不同阶段,甚至到现在,许多地方多种形式依然并存。

    用得最多的是钢琴。钢琴伴奏就尽善尽美了?谁敢断言?

    那就无伴奏吧?好了,没有冰冻三尺,许多团队会成脱了缰绳的野马,分不清楚东西南北。今天的无伴奏是对远古初始无伴奏的否定之否定,并非复古那么简单一句话。所以,哪怕今天能够把握无伴奏的团也要思进取,而不固步自封、唯我独尊。

    再说伴奏碟,确实无法让合唱团进入到纯粹的自由快乐中,但它仍有合情的一片生存空间,使它尽管落伍也不至于一枪毙命。

    我们有时不经意的混淆了合唱比赛和合唱,它们的关系其实不是门和类那样单纯的关系。

    合唱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追求个体融入集体而带来的愉悦,它完全可以自始至终由一支合唱团独往独来。它可以把个体的愉悦通过演出带给大家。它可以通过交流把自以为是的经验输出。一切都在自我的掌控之中。

    合唱比赛就不是那么单纯。合唱比赛是采用合唱形式的一项竞技活动。它必须有数支合唱团;必须同台较量对合唱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必须得到权威依据规则的最终认可。

    竞技就要有竞技规则。什么叫规则?         

    其一,参与者要想被体制接受并幸存下来就必须奉行的规范条例。这叫明规则。其二,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这叫潜规则。其三,在挑选规则的时,一方拥有叫对方得不偿失的伤害能力。换句话说,竞争的胜利者说了算,这叫元规则。用不用钢琴可以自由选择,但绝不能用伴奏碟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不遵守这一规则时,元规则会让你得不偿失。 

    规则本身无对错,它是竞技的生存法则。今天在这里讲,是因为它可以有助于我们理解合唱和合唱比赛的关系,就像跑步健身和跑步比赛的道理一样。

    我知道,我自以为是的说法一定会招来吐槽。无所谓。

    说得好听,我在抛砖引玉。说的不好听,我在找死。因为我相信,对所有问题的讨论都要有人作为众矢之的,这样有益于讨论的开展。唯有这样,这里似是而非的误解可以厘清,各有千秋的做法可以明辨,习以为常的陋习可以抨击。

    中国合唱还很稚嫩,芸芸众生对权威们还是很马首是瞻的。技艺的形成更多的依赖智慧,而人格的优秀更多依赖包容的胸怀,这两者不是同步的。所以我拜服在既有话语权,又虚怀若谷“德艺双馨”的权威脚下。他们在旗帜鲜明公示主张的同时,有宽容各种不同的见解——哪怕幼稚得可笑,荒谬得离谱——的气度,而不是意气用事,剑拔弩张,甚至褒词贬用。中国的合唱,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不要忘了“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的初心。

    最后,我不厌其烦的再陈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我不主张伴奏碟的存在,但起码现在我还是理解并容忍它。

    若每个团都有一位陈一新这样的作曲家、钢琴家,谁还会去放伴奏碟,傻了还是疯了?但是现状是:钢琴没有,什么都没有,更没有侗族大歌2500多年积累起来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底气。怎么办,难道就没有资格合唱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合唱伴奏碟与旅游组团、自由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nb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