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学校组织全校师生看过两场电影。
虽然电视在当时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彩色电视也并不稀罕,但电影对大家来说却仍是陌生。听大人们说几十年以前,每个村或是生产队会组织大家看电影,大家热情极其高,基本是全村出动,一大早就搬着凳子,在幕布前围的是水泄不通,后面的人只能踮起脚尖或者爬到树上去看,看完后纷纷讨论评说。后来电影公放的少了,一般是学校或者单位组织一起看电影,在互联网并未普及手机都是个稀罕物的年代,看电影的确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
学校是没有场地的,由各班老师带队组织学生去指定地点。第一次是在镇上的老电影院,说是电影院,其实只是一个大礼堂。上面是舞台,下面是空地,空间挺大,却没有座位,所以我们从家里带上各自的小板凳,一路从学校走到电影院,大概二十分钟的路程。第二次是在另一个大礼堂里,近四十分钟路程才到达。
到了礼堂后,各班老师带领学生到指定位置,整齐排队,摆好马扎,原地就坐。将两边的黑底窗帘拉上,礼堂瞬间从白昼进入黑夜,窗户边的学生碰到窗帘掀起一角漏进些许光才提醒我们现在是白天。
工作人员将一茶盘大的胶卷小心翼翼的安放在放映机上,这是第一次看到电影胶卷,感觉和磁带很像,只是带子很厚很粗很大。一开机,放映机发出亮光照射在舞台上的巨大幕布上,可以看见光束中有大量灰尘在漂浮,不过没谁会关心这些。画质并不清晰,甚至可以用粗糙来形容,人物轮廓还会出现若隐若现的斑点,现在看来的确是不能忍受的画质,不过当时依然令人着迷,难得看到电影的我们是异常兴奋,全神贯注。
那次的电影是《妈妈再爱我一次》,讲述的是母爱的伟大和母子之间的深情,剧情很感人,电影最后是以《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结束,歌声凄凉低沉,深情动人,催人泪下,相当多的同学都眼眶湿润,甚至还有泣不成声的,陷入电影不能自拔,情到深处,不能自已。
回学校后,学校组织了观后感征文比赛,优秀作品誊抄在信纸上,被集中张贴在教研办公室的外墙上,供大家赏阅。工整清秀的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似乎能看到作者清纯的眼眸中闪烁着的那感动的泪花,那是小孩子的最纯粹的情感,没有一丝杂质。
后来也看过电影,当时的中学组织学生看电影,而且就在学校操场,小学的我悄悄溜进去的,幕布直接挂在操场对面的教室公寓的外墙上。忘记了具体内容,夏天的晚上凉爽静谧,全校同学在操场看电影,悄无声息中时而笑声雷动,响彻全校。
后来再没有看过那样的电影了,初中如此,高中亦如此。到了大学,电影成为普通娱乐方式,再不稀罕,影院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当初的粗糙画质也退出了时代舞台,2D,3D,imax荧幕成为家常便饭,甚至120帧的也不再过多惊喜。
每次和室友出去时,看电影成为最为广泛的选择,清晰的画质,生动的形象,动感的音效无不给人生活的享受,愉悦的体验。技术进步的太快了,更新迭代,大浪滔滔,反倒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审美疲劳,而那个物资匮乏年代中,即便是落后的技术也能给无聊枯燥的生活带来莫大惊喜与兴奋,却在当今快速变革的社会大潮中难觅踪影,留下的心潮澎湃让人怀念万分,流连忘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