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馆以文会友发现……
高人狠批佛教中的六惑,给你不一样的认知震撼!

高人狠批佛教中的六惑,给你不一样的认知震撼!

作者: 哲学诗画 | 来源:发表于2018-06-11 14:38 被阅读174次

前几天,遇到一位高人(一位修佛好多年的居士),给讲了下目前佛教信仰中的一些问题,他认为佛教并不是一点问题没有,现在的佛教越来越世俗和庸俗了,不少学佛者不是流于表面化,就是动机不纯,对佛教和佛学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其中,他着重指出了佛教中的六惑社会存在,这种六惑提法让哲学诗画印象很深刻,听了为之震撼,于是就留意记下了,在此分享给大家。

高人讲六惑,给你不一样的思维认知——

被佛教迷惑而信佛的情况有六种,称为《六惑》,分别为:

一惑:无明

不明,无知,无明,因为知识有限不能辨别佛教中的迷信成分,或者知识很多但没真正理解,尤其是没掌握科学、正确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很容易轻信,主要是逻辑判断或常识的丧失。很多学者,大学生,智商很高但缺少智慧,刚开始会被佛教的唯心玄妙哲学所吸引,就是我们说的当你盯着深渊看久了,你也变成深渊。

二惑:遭苦

因为生活困难,或者做出什么罪恶导致心中不安,各种内心遭遇痛苦对命运产生迷惑,对人生产生了迷茫,信宗教以求安慰。这种在目前的信佛人数中,不在少数。

三惑:从众心

很多人有从众心理,周围有人信佛了,听别人说多了,吹嘘信佛能得到各种好处,结果就跟着大家烧香磕头,这些人心智不坚定,从一开始就是混人群,无法做到对信仰的忠诚和纯净。

四惑:善良认知

这类人,因为认为人应该善良,被佛教的一些积德行善的说法迷惑后,以为信佛就是行善,结果信了佛。这种多少能对自身和佛教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但从根上说,还是启不开大智。

五惑:懒惰

有一部分信佛者认为念几句阿弥陀佛就能得福报,凡是就是顺心,人生中的矛盾和痛苦就能得以解决,认为读点经书胡乱想想就得了正果,还有的每天在外面行走,以为受点身体上的苦,心灵会净化。这些事情做了不给社会增加一点财富反而浪费粮食,这就懒人们追求目标,有人身懒,有人心懒,佛教给懒人们提供了机会,所以就信了佛。之后,就好吃懒做,万事大吉了。

六惑:贪生怕死本性

人都贪生怕死,贪婪惧死,人本就一生一世,贪婪的人觉得不足,怕死,佛教利用了这点。佛教说前世后世,生生世世神识不灭,涅槃出世永恒,入极乐世界,正迎合了人们贪心不足、惧怕死亡的心理,以为信了佛就可以不死,这是贪心的极限了。

结语——

意识是内外在的高级的综合反映,佛教只用一个字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即心。一切都在于我们的心,所为一切都为了向内观心,然后由心发散出万事万物。关于人的心,关于人的意识,你把握住了吗?

相关文章

  • 高人狠批佛教中的六惑,给你不一样的认知震撼!

    前几天,遇到一位高人(一位修佛好多年的居士),给讲了下目前佛教信仰中的一些问题,他认为佛教并不是一点问题没有,现在...

  • 背景认知中的迷和惑

    “跟孩子的时候少看点手机,你这样对他不好。” “怎么还好意思说我呢,昨天儿子在旁边急眼了你都不舍得放手机!” 日常...

  • 小小空战飞机

    《全民飞机》震撼来袭,写实风格的场景给你不一样的飞行射击体验,带给你不一样的超炫视觉效果。 同样的操作,不一样的感...

  • 全民飞机

    《全民飞机》震撼来袭,写实风格的场景给你不一样的飞行射击体验,带给你不一样的超炫视觉效果。 同样的操作,不一样的感...

  • 鲁迅为什么骂《庄子》

    本该接着讲佛教的思想,但是越写越难写,后面甚至用到了极限和微分的思想,我决定好好体悟一下动笔。上周有同学谈鲁迅狠批...

  • 佛教认知

    1放生,杀生 诸余罪中,杀生最大。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2仪轨 一般,我们的放生仪轨是非常简单的,先恭请佛、菩萨以...

  • 狠批鸡汤

    嗨,活在那个年代的老歌,你们,还好吗? 不是有这样一句暴漏年龄的话吗,“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

  • 空中战机·超级掌上烈火3D-单机游戏大全

    全民飞机大战经典版震撼来袭,写实风格的二战飞机以及场景给你不一样的飞行射击体验,带给你不一样的超炫视觉效果。 同样...

  • 不会写文章,我特自卑

    一提到写文章就会食不下咽,如鲠在喉,难以入眠,没错,这就是我! 前天,又因为材料写太差而被领导狠批狠批了,批到我怀...

  • 【正确认知佛教】

    【正确认知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的文化、习俗,影响佛教,...

网友评论

  • 白玉蟾:内容很好,标题不好,容易引起误解。
  • 管理有道工作室:人只能认识可以认识的事物。如果对事物有清楚的认识,即真的明白,就一定可以说出来,否则就不是真懂。
  • 裴皇:都懂,真正的佛法不是用文字写出来的
  • 郑思惟:欲说已忘言
  • 6fe1690fd524:说得不错,譬如对那位“修佛多年的居士”的崇拜会不会也是一种惑呢?🙏
  • 泉龙:讲得好
  • 小小小念佛人:要想佛法兴,惟有僧赞僧。
    哲学诗画:@怎一个缘字了得 说的好呀 受教了 亲
    小小小念佛人:@高止深行 的确如此,这相当于别人学了佛,一下子把人撵回去了,倒不如去同情安慰一下别人。如果众生都是圣人,那就不需要佛法了。一个学佛者应当以救苦为目的,不是说大话,不感同身受是不理解的。佛陀也是先从小乘的“苦集灭道”说起,而不是一下子说金刚经。根性都不同,如果都不苦,还学啥佛。看清苦的往往有出离心,他不造苦因。不敢承认苦,就永远也解决不了。特别是处于苦的状态,很容易激发一个人的菩提心。这点是非常殊胜的因缘,可以说,学佛没有苦难的逼迫,他看不破,放不下,因为他不死心。
    小朱品国学:@怎一个缘字了得 其实这个所谓的“高人”,学了多年佛总结出这几个道理,不就是初学者的水平吗?而且此“高人”太过苛刻。试问,倘若没有其描述的所谓“六惑”,还有学佛的必要吗?佛陀早就说过,人生八苦,三毒,十二因缘等,总结的更是淋漓尽致。一个人之所以能学佛,要么因为痛苦,要么因为疑惑,如果不让人因为痛苦和疑惑而学佛,岂不都剩一帮搞学术研究的了吗?学佛之人有各种因缘,无论哪种因缘,只要走进佛门,我们首先应该是随喜,而不是自作聪明的给人家一顿分析,难道因为痛苦,因为找找安慰,因为困惑,因为行善积福报,因为贪生怕死等就不能学佛吗?正因为如此,才更要学佛。修行就是要修正过去错误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如果一切都挺好,还修个什么?重要的不是别人以什么因缘学佛,而是学佛以后我们该怎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绝不能因为人家有哪些见不得人的过去和一些迫不得已的苦衷等便产生偏见,甚至一脸蔑视,将其视作“病态”。学佛之人,倘若把“慈悲喜舍”丢了,学再多年的佛都不可能称作“高人”。
  • 3965cef06379:每个人看待这你这六惑都有不同的想法,佛教只是给你了一个心安的说法和方法,所有信仰都是精神支柱而已,找到一个能让你平静的信仰就可以了。
  • 文心剑胆:👍👍👍👍👍

本文标题:高人狠批佛教中的六惑,给你不一样的认知震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hh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