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读雨果,我们就老了!

作者: 二月之下 | 来源:发表于2017-11-21 17:25 被阅读871次
雨果画像

维克多·雨果

只要你对文学艺术稍微有点了解,那么这个名字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换言之,如果你看到这个名字,觉得完全不认识或者只想到休·杰克曼主演的好莱坞电影《雨果》,那就说明你一定没有好好学习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

因为那时的教科书上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作者就是雨果。

在这封信件中,雨果大胆的将当时正在中国烧杀抢掠的英法远征军斥为两个小偷,他们将被洗劫一空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付之一炬是一种为了掩饰罪责的愚蠢做法。他们所犯下的罪恶,不仅中国人民不会原谅,世界人民不会原谅,连一直假装公正仁慈的上帝都不会原谅。

这封信完整的体现出了雨果的创作思想,如果他能活到今天,我觉得他一定会因为“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浓郁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而获得卡夫卡文学奖。

如果时至今日,你还未读过他的作品,那将会是你目前的生命里最大的遗憾之一!


青年时期的雨果

维克多·雨果生于法国是法国人民的幸事,他身上的标签有很多:

他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是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是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他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毫无疑问,他是一个苏轼一样的天才,全才。诗歌,小说,剧作,政论,散文,只要是文学的领域,都被他在里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此不平凡的人,注定有不平凡的人生——


雨果的雕像

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法国大作家大仲马也出生于那一年),其父勃鲁都斯·雨果为拿破仑麾下的一位将军,所以他是一位彻底的革命党人,崇拜当时的皇帝拿破仑,但是雨果的母亲却是一名保皇党人,尊崇刚刚被推翻的波旁王朝,而雨果受了母亲的影响,青年时期也是满脑子保皇党人的封建思想。

从中学时代开始,雨果因为母亲的教导,爱上了文学创作,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开始写诗。

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

1819年,年仅十七岁的雨果与诗人维尼等人创办了杂志《保守文艺双周刊》。由于母亲的影响,雨果最初的作品大多是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

1822年,雨果发表了他的第一本诗集《颂歌集》,这部拍刚刚复辟归来的波旁王朝皇帝路易十八马屁的诗集很受朝廷赏识,使得年方二十的雨果获得了国王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

受此鼓舞,雨果又相继出版了《新颂歌集》和《颂诗与长歌》,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但依然保持着拍马屁的风格。

此外,在写诗之余,他还发表了两部不成气候的中篇小说《冰岛魔王》与《布格·雅尔加》。

如果照此下去,雨果只能是一个为政府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可是事情在雨果21岁那年发生了转变。


思考中的雨果

1823年,随着自由主义日趋高涨,雨果的政治态度悄然发生了改变。

这一年,他开始拉帮结派,与浪漫派文艺青年缪塞(大画家,雨果受他影响也画了很多油画)、大仲马(大作家)等人组成了“第二文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

雨果与他的朋友们提出了新的文学主义——浪漫主义,但这种新主义并未受到文学界人士欢迎。

当时法国文坛盛行的是以英国的狄更斯和法国的巴尔扎克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所以当雨果提出浪漫主义之后,文学界人士群起而攻之,分分写文批判这种文学主义华而不实,大而无用,不能发挥文学批判社会、揭露黑暗的本体作用。

这种境况与中国当年鲁迅、胡适等人提出新诗概念时,沉浸于写唐宋旧诗的诗界文人纷纷嘲讽攻击时的境况何其相似。

但雨果并未放弃,他一直在等待,等待着在沉默中爆发。

四年后,1827年,雨果发表了自己的剧作《克伦威尔》,这部剧作的文学价值不过尔尔,但重要的是雨果为这部剧本写下的长篇序言。

这篇序言一经发表,立时轰动文坛,被浪漫派人士称为他们的浪漫主义宣言

在这篇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体地表现情节。此外雨果还特别宣扬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的对照原则。

于是这篇序言成为了声讨古典主义的檄文、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浪漫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时至今日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光有宣言还不够,文学界要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否则一切都是空口白话。

不言而喻,这项重担又落在了雨果身上。

三年后,1930年,雨果创作的剧本《欧热尼》在巴黎的剧院里正式开演,一夜之间,文坛又被轰动了。

原来这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当初那些讽刺浪漫主义的文人们都面怀愧色,一语不发。他们已经没脸再说什么了。

可当浪漫派人士欢天喜地之时,雨果却并未加入他们的狂欢。

他一个人静静的走在塞纳河畔,抬眼一看,河心小岛上的巴黎圣母院进入了他的视线,于是他有了新想法——能让文坛更加震动的想法。

从那时起,雨果消失了一年时间,一年后他再次出现时,手里拿着一本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巴黎圣母院》。


雨果小说封面

据说雨果在创作这本小说时,为了不让自己分心外出,于是就将自己所有的衣服都锁进了柜子里,又把钥匙丢进了下水道里。

他身上只穿着一件睡衣,所以他不能外出,外来的客人也没法拜访他。他用这种方式把自己困在了书房三个月,从而完成了浪漫主义的代表小说《巴黎圣母院》。

小说通过描写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受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反映了专制社会的黑暗,反动教会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 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此作一出,浪漫派人士喜不自胜,而当初的那些批评者也纷纷改换了阵营,开始大力赞扬这部杰作,雨果从此确立了他浪漫主义文学领袖的地位。

可是高峰之后就是低谷,可能雨果的才华和运气已经在《巴黎圣母院》里耗尽,他之后的人生路程陡然变得崎岖不平。

1843年,雨果创作的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在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而遭到失败。

1845年,雨果被法王路易·菲力浦封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

1848年六月革命后,雨果逐渐走向共和的立场。在总统选举中,雨果投票支持拿破仑三世。

1851年12月,拿破仑三世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宣布帝制,大肆进行镇压,雨果被迫流亡国外,达19年之久。

流亡期间,雨果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不断地创作文学作品对拿破仑的独裁政权进行斗争。

雨果小说封面

1852年,雨果出版了一本辛辣嘲笑拿破仑三世的政治小册子——《小拿破仑》,同时还撰写了揭露政变过程的小册子《罪恶史》。

1853年,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问世。《惩罚集》充满革命气势,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鼓舞爱国志士反纳粹的斗志。

1862年,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问世,书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

1874年,雨果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九三年》问世。雨果自1862 年时开始创作,1872年完成,以1793年法兰西共和国军队镇压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中惊心动魄的历史内容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斗争规律。书中封建贵族的凶狠残暴、雅各宾专政时期的革命气氛、共和军的英勇善战,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1885年5月22日,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法国人民为雨果举行了国葬,雨果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与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遗体并列在了一起。


中年时期的雨果

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初二那年,我读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巴黎圣母院》,然后就被他的才华深深地吸引了。我千方百计找来了他的另一部长篇巨制《悲惨世界》,画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才全部读完。

从那时起,他就成了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从来没见过这样写小说的作家,对他的才华佩服的五体投地。

上大学后,我又读了他的《九三年》、《笑面人》和《海上劳工》,读完之后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推荐给别人。

因为再不读雨果,我们就老了!

雨果的写作手法与众不同,其他作家(如托尔斯泰、乔治·桑等人)写小说都是按照小说的情节进展,一章章的写下去。

雨果却不是这样,他从来不在乎情节的流畅,他把自己构思好的情节分成许多单独的部卷,再在每卷里面分出章节,而且每个章节都要起一个或长或短的标题。

在小说线索方面,他往往同时写好几条线,有时还要先写未来再写过去,常常打破常规,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你不读完整本小说,你会不敢确定谁才是小说的主角,因为每个人物都写的十分详细。

对于这种多线性叙事的方法,我常常在想,如果雨果晚生一百多年变身导演拍电影的话,那就没有昆汀·塔伦蒂诺诺兰什么事了。

读完雨果的所有长篇小说后,你会认为雨果一定是他那个时代的行走的大百科全书,因为他的小说里面所蕴含的知识太多了。

绘画、雕塑、诗歌、哲学、政治、经济、建筑、历史、地理、生物、化学、地区风俗……他的小说里都有涉及。

所以一部短篇小说的故事他可以写成长篇,一部长篇他可以写成百万字的巨著。在他的小说里,他可以随时脱离故事情节,跳出来对出现的任何事物大发一通议论,将自己对这些事物的研究和思想通通告诉读者。

这种行为在我看来也算是一种炫技行为,可也证明了他的博学和才华。

在《巴黎圣母院》里,他拿出了一卷的容量来写巴黎圣母院这座古建筑的历史,甚至连教堂里面窗户上的彩色玻璃的制作工艺和产地都有提及。

而到了《悲惨世界》里,主角是冉阿让,他出生贫困,因为偷了几块面包入狱多年,出狱时遇见了一个善良的神父,这位神父让他重拾了善良之心。

神父本是一个小配角,只在主人公的生命里出现了一个昼夜,但是在小说开篇,雨果拿出了一整卷几十页的容量,分成十多个章节,来写这个神父,从他所在的教区,到他的年薪,再到他的房子和家人,最后是他的所思所想(两章)。事无巨细,把这位神父赤裸裸的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到了后面,主人公暂时住的房子,要写三章的历史。主人公的养女工作的小酒店,要写那个地区的用水问题。主人公暂时从事的工作,要写这个工作所在领域的情况。主人公出门骑得马匹,要写当时社会上的马匹配种和饲养问题。

然后在《笑面人》里面,开头跳过五十多页,主人公才正式登场。登场前却有一章详细介绍一个英国的不知名半岛的地貌和位置,因为这是主人公出场的地方。

至于《九三年》,里面有一章写了森林,有一章写了士兵的帽子,其余的全部各章节都写成了城堡的大火和士兵的行军。

这便是雨果的小说,你看的不是主角的故事,而是主角所处的时代。

雨果用他的博学多识给读者详细的介绍那个时代的一切,体现出他的所思所想,体现出他对劳苦大众深深地同情和怜悯。

我从没见过像雨果一样写小说的作家,因为没有人像他一样博学多才。

读他的小说,你会了解许多其他领域的知识,你会明白自己学识的浅薄,从而抛掉自负,奋发苦学。你还会体味到哲学之美,发现大师思想的闪光。

所以,趁着年华未老,赶紧读一下雨果吧!

相关文章

  • 再不读雨果,我们就老了!

    维克多·雨果 只要你对文学艺术稍微有点了解,那么这个名字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换言之,如果你看到这个名字,觉得完全...

  • 再不读书,我们就老了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 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 对我来说, 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 与你那时...

  • 再不读书我们就老了

    这两天放假在家,刚好看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先分享几点报告的要点 1.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读书量7....

  • 再吵,我们就老了

    一整宿没睡,早上起来洗漱的时候,晋莹莹意外发现额头上有一条明显的皱纹。 这让她觉得异常惊讶,什么时候,自己竟然“老...

  • 再不读书就老了

    读书有缘。什么人读什么书,往往也是造化所致。有些名人名著,哪怕全世界都叫好,但不一定适合你读,你读来读去如隔靴搔痒...

  • 再“等一等”我们就老了

    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不能重来。生活没有彩排,开始了就不能暂停。 从出生呱呱坠地、丫丫学语时我们就一直在学习,...

  • 再犹豫,你就老了

    昨天大学室友群“六朵”里,一位室友发了几张在家做咖啡喝咖啡的照片,我看到便问她,是否已经全职写作了,她说早就是了。...

  • 再矫情,爹就老了

    刚上大学的时候最是轻狂不懂事,总觉得手上有钱了,自己也长大了,能做决定的事情就懒得过问家里,然后犯了几乎不可挽回的...

  • 我们再混就老了

    2018.5.1 晴天 早上感觉什么都没干,想了想是我在混时间啊!!!有种从浑浑噩噩中惊醒的感觉!早上我最起码可以...

  • 转眼,我们就老了

    前些日子,同事问我,姐,你多大?我说31岁吧。他又问,你哪一年的?我说83啊。90后的小伙表示,明明就33岁好吧,...

网友评论

  • 5cd345454e8d:很幸运,初中时就读过雨果的《悲惨世界》,不过那个年纪还无法思考的更多,随着年纪的增长,看了更多书,也有了更多琐事,现在想把箱底的那套《悲惨世界》拿出来翻翻看看
    二月之下:@子不曰子 读这个必须得静下心来,情节太散,议论太多
  • jmqddd:巴黎圣母院,非常好
    二月之下:@2eee41960fab 那种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带点魔幻意味了
  • 一只小熊猫_f:我会的,谢谢分享
  • 顾梦辰:现在跟他还没有缘
    二月之下:@顾梦辰 那就到老了,炉火旁一坐,对着窗外的皑皑白雪,拿出雨果文集,开始读,一直读到泪眼模糊。
  • 十七君:惭愧,我也没读过雨果
    二月之下:@十七君 有空可以试试,跟大多数作家都不一样的体验。

本文标题:再不读雨果,我们就老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pw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