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教育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方式,而父母对自我教育的认识水平又将影响家庭教育的水平。

一、我们的创办宗旨:定向指导,让家庭教育更具普惠性。
为了更好的促进地区间家庭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为资源匮乏的地区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针对家庭教育提供专业化、科学系统化的培训,羽一教育联合沪江互加计划发起“新父母新成长”培养计划,以创新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为学校、家长提供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家庭教育更具普惠性。
二、我们的课程研发:专家引领,为新父母量身打造!
新父母成长学院,从父母的需求出发,从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角度,集结了国内最有经验的心理学、教育学专家,联合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家庭教育、心理学教师共同研发课程,用最前沿的心理学知识,为中国式焦虑父母、成长型父母量身打造通识教育课程,一起探索原生家庭的影响,发现自由之路,了解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特征,掌握陪伴孩子的奥秘。
三、我们的课程设置:典型案例、家教指南。
本学期,新父母成长学院将带给大家16节课程,32小时深度陪伴,4个月深度连接,我们将选取当代家庭教育中的典型案例,与您一同剖析成因,给您最科学的专业指南。我们将用团体的力量,陪同你一起找回做父母的从容、自在和创新能力,使您成为不一样的自己,培养出不一样的孩子!
四、我们的首次直播:广泛参与、积极互动。
在这个金秋十月,新父母成长学院迎来了第一次直播课程——“家有小蜗牛—磨蹭的七大类型”。直播次数468次,回放次数达748次。课后家长与导师积极地跟帖互动18次,导师语音指导1次,教育方法指导9次,互动评论18次。




五、我们的直播实录:直击每个家庭、直击每位父母、直击每名孩子!
新父母成长学院开学第一课由新父母成长学院的核心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鲍晓云老师主讲。
鲍老师幽默风趣、课程视角新颖独特、内容精彩纷呈,解剖新父母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忧虑。直击每个家庭、直击每位父母、直击每个孩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互动式分享——一石激起千层浪。
鲍晓云老师不愧是新父母成长学院的核心导师,她的课程生动、有趣,一开始她就先和大家做了一个课前小互动,“认为自己家孩子是熊孩子的刷1,认为自己家孩子还挺省心的刷2”,这一话题切入得甚好,谈起自家孩子,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话要说。群内气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各位老师和家长们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老师说“我们当老师的能教好学生,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好多老师纷纷表示深有同感。


教育的怪圈——自己刀削不了自己把!
一旁忙着听课、记录课程的我也有这种感觉和困惑。作为一名老师的我来讲,教别人家的孩子那都是循循善诱、头头是道;可是一轮到教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心浮气躁、雷霆万钧,总是感觉自己刀削不了自己把。还有老师说,在班集体中,总是觉得别人家孩子动作快。再加上现在中考压力的增大,哪个做父母的不想自己家的孩子考出好成绩,顺利考到理想的学校呢?老师也是为人父母,可想而知,老师在这种期待下,在这种焦灼的状态下对的自己家孩子的教育会是什么模样?所以,教育出现了“怪圈”——父母是老师,却教不了自己家的孩子,还要千行百里送出去给别人教。这已经是教育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了。因为自己教,孩子会“不接受”!因为自己家的是所谓的“熊孩子”;因为自己家的孩子太“不听话”;因为自己家的孩子“难管教”,似乎自己家的孩子都被无形中贴上了“标签”。


寻问题症结——探解决途径。
面对老师和家长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鲍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如何,而是巧妙地让大家看了一个《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故事。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我看到故事抛出后,群里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都陷入了沉思。

接着,鲍老师列举实例加以说明,老师说——自己班里的学生,父母说——自己家的孩子,孩子说——自己家的妹妹。



鲍老师还列举了同是老师的同事家的孩子,竟然在门上贴上了“假期是最假的假”的纸条。

如此种种,怎能不导致老师操心、家长烦心、孩子闹心呢?这一切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揭秘症结所在——踏入了磨蹭的四大雷区!
上述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孩子缺乏时间管理,太“磨蹭”,踏入了四大雷区!

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日常生活琐事,其实就是家庭教育的导火索。我看到之前参加过新父母成长学院课程的“刘一”小同学又来参加了,他原来可就是彻头彻尾的小磨蹭呢!因为得益于新父母成长学院的教育方法,小刘一现在跟原来可是判若两人了。虚心好学的他今天和母亲又来到了我们群里听课,因为收益,所以三年来小刘一和妈妈一直跟随我们新父母成长学院,这也让我们工作人员备受鼓舞。家长和孩子们收益,就是我们努力办好网络公益课程的最大动力。

剖析磨蹭的七大类型——对症下药!
鲍老师指出了磨蹭的七大类型。

群内的家长们早已经急不可耐了:“这些毛病怎么才能改掉呢?”

此时此刻,这才是所有人最想知道的。
别急,我们的鲍老师对每一种类型的孩子都列举了详细的案例加以说明,并且给大家支了解决问题的“小妙招”!
【吸引注意型】——重细节、巧点化。
鲍老师现身说法,列举自己因为生了老二,而忽略了老大,导致原本听话、学习写作业从来不用自己操心的老大突然间不爱写作业,必须家长督促才完成,在与班主任老师的沟通下,鲍老师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确实是自己由于老二,对老大关心、照顾的不够,导致老大故意不写作业,故意捣蛋,以此种方式吸引家长,引起家长的关注。于是,鲍老师改变了自己的方式,每天只要老大放学一回来,她就会把老二交给家里人去照管,自己去陪老大一起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老大一切就又走上了正轨。
此时,我们新父母成长导师也适时地引导老师们思考:想象自己班级孩子,有没有吸引注意型,我们听了鲍老师的课,该怎么对待这些孩子?

老师们陷入了沉思。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老师思考。
鲍老师来支小妙招:面对这样类型的孩子,对他们好的行为—及时地肯定与鼓励,表扬要具体,说细节才有效。不好的行为——暂时冷却。寻找合适的机会—点化孩子。
【家长期望过高型】——目标分解、留有空间。
家长的高目标、高要求,如今全部施加到孩子身上。一味的“高压”政策,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这一点显然引起了群内大家的共鸣。通化的张吉庆老师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成长校园”,河南义马千秋学校的董桂英校长说“自卑是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也燃不起希望的火焰。”濮阳的王春燕说“自信很重要”。

是啊,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很多时候我们孩子的不良和叛逆行为,家长都是直接或是间接的缔造者。家长总是愿意把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这就是孩子们最烦感的“别人家的孩子。”我甚至听到过有的孩子这样说:“既然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好,那么你让他做你的孩子得了!” 可见,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在有意无意中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使这些孩子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如别人,慢慢地变得越来越自卑,自然也就越来越“破罐子破摔!”如此往复,恶性循环。针对这一棘手的问题,鲍老师也给出了解决的小妙招:目标分解——时间因素,给孩子一个进步的空间,体会到努力后的成功,成就感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父母包办型】——抓习惯、给机会。
生活中还有一类父母,他们对孩子不可谓是不用心,不可谓是不尽力,孩子所有的事情全部家长亲力亲为,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本以为这样尽心尽力,孩子会很优秀,实际上,往往适得其反,这种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更加磨蹭。这令这些每天为孩子忙不迭的家长们痛苦不已。
鲍老师一下戳住了家长的命脉和心思,听课的老师们觉得这个问题剖析得太精准了,讲的太接地气了!老师们不由得发表感慨“农村教育不容易,这样的课程若是能让我们的家长们听听就好啦。”

我想:这也正是我们创办新父母成长学院的初衷,就是希望给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以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育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这时,群内一些关注教育的家长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家长说“宝宝刚上一年级,必须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网名飞天的家长说“有时候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可是他总是丢三落四的,所以我们有时就帮他整理了。”还有的说“我感觉我家的小宝不会听话。”商丘王二保小学的武建平老师也说“我们班的孩子磨蹭的很多。”濮阳的万平平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大多数学生老感觉学习是给父母学的。”开阳南江中心学校的陈莉也说“孩子要学会生活自理的能力。”



是啊,父母包办真的要不得!不然,好心办坏事,挨累不讨好,适得其反!
看,鲍老师小妙招:对于这类型的孩子,要从生活习惯开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生活能力的提高,才会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杂乱型】一做计划、巧安排。
杂乱型的磨蹭也是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孩子的各科作业、种种培训班、特长班层出不穷,孩子一天忙得团团转,但是最后哪一样也没有忙明白,还闹得身心疲惫,学习效率低下。家长抱怨白花冤枉钱,孩子抱怨家长不理解,剥夺了他们美好的童年。亲子矛盾激化。
家长们就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吃饭都20分钟。”吉林龙潭的付巍巍老师听后,也由衷地说“孩子的起床、吃饭都要有时间控制。”这样,才能避免磨蹭,提高效率。

小妙招来袭:帮着孩子一起学着整理自己的学习任务,做好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和玩耍的时间。
要让马儿跑还得让马儿吃草,我们要合理安排跑的时间和吃草的时间,才能让孩子跑得更快、更远。
鲍老师也抛出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两样法宝——闹钟、计时器。从孩子每天早上6:38闹钟响起,10分钟起床、穿衣服、洗漱,然后吃饭去上学。放学后来用计时器在楼下计时800个跳绳。当然,这一时间和目标项目的确定,都是鲍老师和孩子反复商量最终确定的,而且还可以列表格对孩子的表现及时记录。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真可谓是挖空心思,和孩子“斗智斗勇”啊!
【慢半拍型】——调期待、练反应。
当鲍老师问大家自己家的孩子有没有课外班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现在,有几家孩子没有课外班呀?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课外班,期望孩子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可是孩子却并不领情,并不愿意去学去练,总是磨磨蹭蹭。
湖滨区王官小学的家长杜艳丽就说“我们孩子有篮球和钢琴,今年上六年就只有钢琴班,每天中午练琴总是不愿意。”听了鲍老师的讲解后,杜艳丽觉得很受益,她觉得自己以后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就像河南义马千秋学校的董桂英校长称赞的那样“反思型家长”!让我们给这位妈妈点赞。


在对待这些本来就“慢半拍型”的孩子身上,家长就更应该多多反思,多给他们一些耐心和等待。静待花开。
教给家长的小妙招:家长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期待,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反应速度,设计各种竞争的小游戏。
【缺乏时间观念型】——立观念、设任务。
这一类型的孩子比较多,新郑8岁孩子的这位家长就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属于这类。”孩子边写作业边玩,写一科作业要磨蹭好长时间。

对待这类孩子,鲍老师有妙招:首先要帮孩子建立起时间观念,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计划的任务,比如和孩子约法三章,多少时间完成多少作业,可以利用定时器来管理时间。
哈哈,我看到康保县二号卜乡的王丽珍老师说“套路”,确实,对待这些个“小人精”,不来点“套路”真不行啊!家长必须做智慧型的家长,因为你们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注意力分散型】——建立小目标、培养自制力。
这类孩子特别容易被外物所吸引,稍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够引起他的注意,所以常常容易溜号、开小差,导致磨蹭。
对待这类孩子,小妙招支给你:家长需要帮这类孩子建立一个小目标,比如专注10分钟,15分钟,30分钟学习,做完了之后放松5分钟,调整一下。让孩子自己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慢慢延长专注的时间。
这也是一个培养自制力的过程。听课的家长也深有感受,说她家大宝属于第六种和第七种。刘一同学说,他几乎全占。还有的家长和孩子们说,现在听到我们课程有福了。


六、我们的课程影响——最美的花、安静地开!
孩子的悄然改变
今天在群里参与听课的刘一同学,三年前因为种种“劣习”曾被大家灌上了“坏孩子”的称号,刘一妈妈用尽各种办法,可都无济于事。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妈妈带小刘一走进了网络课程,走进了“新父母成长学院”,庆幸的是,今天的刘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成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同学眼中的好榜样。“新父母成长学院”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孩子。
新父母的育儿福音
直播结束在邀请家长上麦时,刘一同学的妈妈主动分享了“新父母成长学院”的课程给自己孩子刘一带来的巨大改变和对自己的影响。

在这里,她学到了科学、实用、有效的育儿方法,亲子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了。所以,新父母成长学院的每一期课程,她都必听。她激动地说,今天鲍老师的课讲得特别“实用”,作为父母,她觉得太“受用”了!因为自己家的磨蹭大王刘一身上就有许多上面的种种情况,以前面对孩子种种棘手的问题,她和丈夫真的不知所措。今天,听了老师的课,知道了以后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了。同时,孩子成长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所以,她希望在“新父母成长学院”继续学习,得到更多的专业指导。从家长朴实的话语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这样的课程开得确实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它让新父母们不再茫然,不再困惑,指引他们逐步走上一条科学、合理地家教之路。
老师们的教育宝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