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的第一场雨,不知夜晚何时悄然而至。早餐,全麦面包,为自己沏一杯龙井。素食,清淡。
习惯于闭门不出,看书或记录笔记,不知懒散亦或为何,言语无多。自觉于此年纪,人生的时光大部分在承受、付出与忍耐中度过,有幸用来独处的时日其实匮乏。真正有时间用来孤独的几年已然过去,那些想要摆脱的空虚有幸没有被用来闲置,它们大多被阅读占满。读过的文字如同饮过的清水,不过用以维持日常,最终留存的记忆是文字带来的感悟。
远离人群,心境淡薄,每个人的内心都在慢慢成长,而内在只能独享,无法渴求被人理解。内藏是年纪渐长开始明白的方式。言语所道都不过是浮泛的层面,真正的孤独不过来自对自我的幻觉与执念。
二三十岁时,执着于自我价值的认同,努力不过是为了获取个人存在感。这个世界,没有谁与众不同,所有人都一样,一样流转在时光的推进里,一样重复的模式,或雷同、或单调,或清醒或惶然,一样活于这琐碎的一事一物里。
时至中年,意识到这是对自我的执着。人应该为心灵的超越而活,让内心回归澄净,不执着于小我,最终是为了忘记自我。
“无我”不执着于妄念构成的“小我”,而安住于智慧本体的“大我”,它清净圆满、不住一切、不立一尘。它带来妄念的破碎和内在的清醒,面对无知、无常、虚妄,时时抚平心绪,做如是观,静待它们擦身而过。不为难自己,亦不为难他人。
注定而至的事物,都有自身的来源和因由,它在趋近的路上也许等了很久。生命是一场修行,它熟知一切,却不要求证明。有些问题无需去分析它,它就在那里,只等待时间过去,让它自行去到它要去的地方。如是而已。
文字若筏喻,到岸不需舟。悟到的那一刻,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立文字。
看过往记事本里记下的文字,“小憩、薄寒、细雨、青烟、淡云、小日、微雪、露台、煎茶、黄昏、月光……碎裂、漂浮、旅程、睡去、置身、倾洒、持重……”时隔多日,我虽已忘却当时的心境,但文字带来美感,不必一一追究诸般细节,余韵留存。
日光照于纸面,鱼缸内水声潺潺,各自安顿,一切恰好。
午后小憩,醒来削苹果,泡茶。已过半日。
昨日去往寺庙。途中路过成片麦田,泥土松软润湿保留雨水的痕迹。微风吹拂,绿茵荡漾。走在田垄里,踩在泥土之上,自觉这景象依然是生命里与之相连接的部分。它来自记忆,儿时的记忆,过往的记忆。那时候,还在老家。每逢回家,妈妈便要带我出门散步。她说,吃饱了,咱们出去走走吧。
一望无际的大地吹来田野的风,季节的风。夹杂秋日草木气息的风,春日花香浮动的风,冬日萧瑟的凛冽寒风,抑或驱散暑气的夜晚的凉风……风,从寂静的时间上空,从大地的各种裂缝里,从空气不同的密度中,从不同的光线里吹了过来。它们带着熟悉的味道,穿越了一片赤橙黄绿,穿越了湖泊河流,穿越了偏道僻巷,穿越了黑夜呢喃的阴影,穿越了璀璨与摇曳的灯火,穿越了喧嚣和复杂,穿越了荒凉与枯萎……再次抵达。
一样的麦苗与泥土,在风中轻轻呼吸的草木,湖水般湛蓝的天空,薄雾中笼罩的树木……它们以悄然的方式出现在这空白与停顿里,闭起眼睛嗅到泥土与植物的气息。
风在耳边浮动,日影花丛,时间变更,这些都不过是生命的凭证。它们从我身旁碎裂成微尘,再次向前奔去。
………………………………书于2021年
网友评论